• 2019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开发
    • 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2019, 25(6):1-1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19.04.006

      摘要 (1078) HTML (744) PDF 2.04 M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依据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并在控制了对外出口、金融发展以及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集聚俱乐部"现象。制造业集聚显著地推动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能有力地带动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显著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且地区之间财政行为存在空间互动,邻近地区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也能刺激本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对外出口和金融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却不明显,并未对周边地区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此,建议应该以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功能外溢的核心地区,不断完善集聚区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态势。

    •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2019, 25(6):14-2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19.04.004

      摘要 (735) HTML (278) PDF 1.46 M (1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业融合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具有覆盖范围广,渗透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特点,两业的深度合作使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集约高效。针对以上现实背景,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稳定点与共生状态下的推动力,并选取重庆市1997—2016年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分析,辨别了重庆市两大产业间的共生模式并创新性地计算了两业间的推动力。结论表明:重庆市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存在强相关性,交通运输业增长步入低速增长期,邮政业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二者存在非对称性互利共生关系,能够紧密发展推进产业融合,但并不处于最优的共生模式下。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重庆市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的可行建议,促使两大产业向更稳定、具效率的共生模式转化,从而助推重庆市构建现代一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经济创新与发展
    • 劳动力成本异质性、要素替代及企业绩效

      2019, 25(6):24-3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19.04.003

      摘要 (991) HTML (581) PDF 1.08 M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于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影响文献研究较为丰富,但已有文献普遍将劳动力成本变化视为一个外生因素进行研究,而忽视劳动力成本内部的异质性。文章基于劳动力成本变动原因差异,将劳动力成本分解为"效率工资成本"与"非工资成本"两种类型,并在效率工资理论基础上论证两种类型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劳动生产率、要素替代率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基于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效率工资成本和非工资成本都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效率工资成本的效应要高于非工资成本;非工资劳动成本比效率工资成本更能导致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效率工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面影响,而非工资成本对企业绩效具有负面影响。文章主要创新在于,从劳动力成本内部结构的视角研究了不同原因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改变了一直以来将工资成本视为一个"黑盒子"的做法,弥补了已有理论中对劳动力内部结构研究的欠缺。同时,研究结论对于解决当前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利弊影响的争议具有启示意义:企业发展过程中内生地提高劳动者报酬可以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而通过政策的外部干预来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虽然也会一定程度倒逼企业技术升级,却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 劳动力禀赋变化与生产条件差异下的农业技术选择——以中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为例

      2019, 25(6):36-4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19.03.007

      摘要 (658) HTML (291) PDF 2.48 M (1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变化与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对农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23个水稻生产省(直辖市、自治区)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水稻雇工工价不断上升和各地区水稻机插秧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也对水稻机插秧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水稻机插秧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农业劳动力逐渐稀缺会诱致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大量应用,但诱致性技术变迁机制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和提高农机技术水平。

    • >管理论坛
    • “互联网+”生鲜电商跨界合作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易果生鲜和海尔合作的案例研究

      2019, 25(6):50-6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18.12.002

      摘要 (798) HTML (665) PDF 1.90 M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生鲜电商商业模式趋同造成生鲜电商之间产生恶性同质化竞争,生鲜电商亟需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文章以易果生鲜和海尔的跨界合作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探究生鲜电商如何通过跨界合作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分析得出生鲜电商跨界合作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即价值主张为优化消费体验和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核心资源为生鲜供应链资源和合作企业相关资源,关键流程为共建消费场景、捕获消费信息、精准营销,盈利模式为增加收入来源和分摊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根据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究了生鲜电商跨界合作商业模式创新的运作机理。

    • 企业社会资本、市场信息处理与企业包容性创新

      2019, 25(6):61-7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18.09.006

      摘要 (509) HTML (642) PDF 1.36 M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以市场信息处理为中介变量、企业志愿服务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包容性创新关系的研究模型。运用spss17.0和lisrel8.70对171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包容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信息处理在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包容性创新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志愿服务对市场信息处理与企业包容性创新具有增强的调节作用。这对企业通过强化志愿服务、合理运用市场信息处理能力来促进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包容性创新的影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组织间信任形成机制研究述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望

      2019, 25(6):71-83.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19.04.007

      摘要 (672) HTML (335) PDF 1.86 M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和批判性回顾,首先厘清了现有研究在组织间信任的核心概念与构成要素、组织间信任形成的前因及其作用的情境条件等方面尚存在的重大争议和局限;其次,围绕这些有待解决的争议与分歧,对组织间信任的内涵与结构维度、组织间信任形成的前因过程和情境因素及其权变效应进行了系统述评;最后,提出了组织间信任形成机制研究的整合性框架,并从组织间信任的构念、假设、前因、动态演变和中国情境等方面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社科研究与评价
    • 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综合化学术评价制度构建——基于S大学的经验

      2019, 25(6):84-9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pj.2019.05.004

      摘要 (702) HTML (323) PDF 1.53 M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学术评价的重点和基础在于科研成果和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而在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中专业化技术职务的评聘更为典型和引人注目。S大学多年来坚持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已建立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综合化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了规范性、公正性和合理性。这一制度以2016年新修的《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评聘工作办法》为主件,以《教师系列职务评审量化办法》等为附件,其内容包括了指导思想和评聘原则、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申报资格及业绩的认定、对特殊人员的聘任等方方面面;其突出特点是评价过程公开透明、量化办法全面合理、坚持同行专家评价、代表作评审严格、注重分类指导与评价、配套制度完善。总结吸收S大学学术人才评价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认为构建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学术评价制度,其量化评价应不同于以往以科研为主、以成果数量和项目级别等为主的方法,要既评科研,也评教学,既看数量,也看质量,同时也不忽视思想政治表现与职业道德情操。与量化评价重在全面、客观和准确地揭示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不同,代表作评价主要在于测度、考量被评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评审代表作,外审专家的遴选至关重要,并应采取措施,尽力排除人际关系等干扰。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来说,单纯量化的办法存在诸多弊端,而单纯代表作评价亦有不少问题。相较而言,实行以量化为基础以代表作为主的综合化评价制度,不失为保证学术评价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且具可操作性的正确选择。

    • 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映射评价及其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研究——基于ESI工具视角

      2019, 25(6):97-10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pj.2019.04.002

      摘要 (583) HTML (697) PDF 1.89 M (1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学科域是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ESI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不仅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涉及理学、工学以及医学门类等。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供的(WC字段)学科分类分别与我国教育部学科分类映射关系,对我国10所机构的社会科学总论的学科域进行学科映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社会科学总论排名前五的支撑学科分别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和地理学;第二,综合性大学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包含了较多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相反,在理工科大学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支撑学科以理、工、医学科为主;第三,交叉学科对社会科学总论支撑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因此,"双一流"建设中,优化社会科学学科结构,打造学科高峰;促进文理交叉融合,实现学科互补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 >法学研究
    • 论全球气候治理中FAO援助机制的嬗变及中国应对

      2019, 25(6):109-11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18.10.001

      摘要 (698) HTML (600) PDF 1.24 M (1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巴黎协定》明确了"自下而上"型的温室气体贡献目标,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更需包括FAO在内的多元主体予以共同治理。事实上,FAO已将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安全的传统工作范围延伸至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但客观而言,其仍存在国际合作模式僵化、机构设置与整体目标不匹配、行动能力不强、工作透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对此,FAO宜在自身改革和治理中更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的互动与衔接,创建发展中国家关于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亦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完善,并创新农业发展战略和碳融资方案。

    • 生态多元共治模式的法治依赖及其法律表达

      2019, 25(6):118-125.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18.10.002

      摘要 (732) HTML (524) PDF 1.14 M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多元治理模式作为对当前行政监管民主化、公共化的回应,在治理主体、主体间权力关系、治理规则、治理制度上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可以解决当前生态治理中过度依赖环境行政管制而带来的制度困境。生态环境治理需要通过法治保证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利益博弈框架来防范治理陷阱,实现主体间互动合作。生态法律规范体系也应围绕多维分权共治和柔性开放的规则制度体系构建,适时作出调整,以治理主体、主体间权力关系为法律之经,以治理规则、治理制度为法律之纬,构建生态法律规范网格体系。

    • 借鉴与调适:贿赂犯罪调查模式宪法化探索

      2019, 25(6):126-137.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18.11.001

      摘要 (754) HTML (667) PDF 1.85 M (1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前,贿赂犯罪侦查模式的基本特征、表象及其失范困境,对推进国家监察改革语境下贿赂犯罪调查从立法到实践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我国贿赂犯罪侦查主要表现为侦查主体独立性缺失与启动侦查随意性扩张;侦查手段独立性不足与创新性缺失;被调查对象防御权受限与人权保障缺位;"口供中心主义"的依赖与侦查逻辑积重难返。在未来的监察立法及《监察法》修订和完善中,藉由现行宪法基本价值为承载,借鉴贿赂犯罪侦查模式中的合理内核,探索宪法化的监察机制调适,为调查活动有序展开、高效实施提供指引。

    • 养老保险融资机制的法律反思

      2019, 25(6):138-149.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fx.2018.12.005

      摘要 (605) HTML (542) PDF 1.69 M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养老保险融资机制存在三重侧面,即法规文件上的"统账结合制"、实质规范上的"完全基金制"和现实运行上的"现收现付制",表现出中国养老保险融资机制规范与事实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极大阻碍了制度的有效运行。养老保险制度应促进劳资协作和社会团结的制度目的,决定了"统账结合制"区分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并由用人单位承担绝大部分养老保险费率的做法,很值得商榷。尽管现收现付制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时会相对较快地表征出支付不能,但出于互助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养老保险融资机制也应恪守"保险原则",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以使养老保险基金能在最大程度上远离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确保养老保险收支的稳定性,减轻政府的政治和经济风险,避免国家被资本垄断所绑架,故而现收现付制相比于基金制更为可取。在充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之后,未来中国养老保险融资机制应考虑通过废除"个人账户",贯彻养老保险收支当期平衡,以实现单一账户制下的现收现付。

    •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 基层领导干部的社会角色冲突及其治理

      2019, 25(6):150-15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gg.2019.04.004

      摘要 (820) HTML (937) PDF 1.29 M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转型期的中国,价值多元以及阶层分化凸显,在基层社会,个人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但各社会角色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当前,基层领导干部的角色困扰表现为:角色不为与不当、角色扮演的逻辑困难、角色扮演的现实困难、网络政治背景下基层领导干部社会角色的污名化之困、传统基层领导与现代基层领导权威意识的差异性之困等方面。为了实现基层领导干部社会角色转化,体现其服务意识等方面目标,需要从增强科学决断能力、转变官位意识为公民意识、用法治化方法解决角色冲突、注重角色义务与角色权益均衡、一把手的角色博弈与应变策略、建立从官本位到民本位转变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化解与治理。

    • 从实体性存在到规范性存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依据及实践方案

      2019, 25(6):159-168.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gg.2019.01.002

      摘要 (1076) HTML (804) PDF 1.46 M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其承载的关于人类价值规范和交往秩序决定了它本质上属于一种规范性存在样态。作为超越实体性存在的特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性存在样态主要在于其内在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价值张力,这种价值张力在现实中表现为共同价值与价值存异、公共权威与个体自主、超越旨趣与适度稳定的合理关系。上述价值关系的处理也充分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方案中,即中国传统"和文化"价值引领下的共享发展格局、"承认的政治"下民族自主与"中国方案"的价值威信、战略举措下的区域化样态与价值超越下的全球化趋势,以上方案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构建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中不断发展。

    • 论新时代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

      2019, 25(6):169-180.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gg.2019.04.001

      摘要 (777) HTML (745) PDF 2.40 M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国内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网络虚拟空间舆情迭起、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更加复杂的斗争形势,凸显了新时代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是党主导自身意识形态体系建构与发展的能力、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系统进行调控的能力和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规范引导的能力。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党对自身意识形态的建构和发展能力;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提高对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的管控能力;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提高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

    • >教育研究
    • 我国高校科技评价研究发展及推进策略

      2019, 25(6):181-192.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pj.2019.01.004

      摘要 (598) HTML (694) PDF 2.57 M (1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科技评价是高校科技活动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对中国高校科技评价研究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近30年来,高校科技评价研究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从学科角度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仅限于较少的学科领域,研究著作较缺乏;科技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主体较单一。基于此,笔者建议拓展高校科技评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健全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和方法等策略,以期有效推进我国科技评价研究的科学发展。

    • 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的历史变迁研究

      2019, 25(6):193-20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y.2019.05.001

      摘要 (692) HTML (410) PDF 1.61 M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学术权力是支撑和维系大学发展的基本纽带。学术权力运行不但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历史梳理发现,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发展呈现出从"潜隐"趋向"显现"、从依附行政权力到逐步独立的总体规律,但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不同,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学学术权力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从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威性,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高影响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