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5(6):1-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1 CSTR:
摘要:规划师的职业实践和社会角色决定了规划伦理意识培养是城乡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伦理意识教育体系,文章借鉴国外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伦理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加强规划教育伦理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规划伦理案例库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创新规划伦理教学模式、加强规划专业教师的培训。
2016, 25(6):6-1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2 CSTR:
摘要: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本民族建筑精神文化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深厚,对外来文化的承载力和选择能力就越强,更利于构建出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确立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教学原则。每个年级设置一个传统文化承继和发展的专题课程,探求传统文化对景观建筑教育品质的提升。其中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综合性最为突出的课程,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内涵与空间架构的关联,以及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延展,进而提升教学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求。
2016, 25(6):12-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3 CSTR:
摘要:文章从“互联网+”时代大背景出发,以北京建筑大学城市住宅专题实验教学为例,探讨在新环境下建筑师该如何将互联网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使建筑师与甲方之间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来进行沟通。文章试图从此次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得出具有一定启示性的结论。
2016, 25(6):19-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4 CSTR: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作为优势学科,更需努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专业,其国际化已经成为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根据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特点,提出了包括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与意识、确定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实现研究领域国际化、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等多项推进国际化的对策。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的国际化教育已初见成效。
2016, 25(6):27-3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6 CSTR:
摘要:从培养方案、学制、专业与课程设置等方面,文章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该校在本科阶段一般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培养模式,并设置单学位与双学位并重的学士培养机制,课程学时和学分设置紧凑,学生选修课程自由而宽泛。研究生阶段分为课程研究生(硕士)和研究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两个培养层次。课程研究生通过完成课程学习,修满指定的学分即获得学位;研究型研究生一般没有学分要求,但对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创新性要求高,体现了“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通过对该校一流学科工程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为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2016, 25(6):32-3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7 CSTR:
摘要:在建筑学发展过程中,女性建筑教育和执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文章通过梳理西方女性现代建筑教育和执业的发展脉络,分析女性建筑教育和执业的发展特征,归纳其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同时对国内女性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简要思考。
2016, 25(6):37-4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8 CSTR:
摘要:近年来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对道路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道路工程专业建设的历史发展,以及对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指出了国内高校与国际一流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上的差异,分析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更新等,对道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提出了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思路。
2016, 25(6):43-4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09 CSTR:
摘要:紧紧围绕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所具备的特点,分别结合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详细阐述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然后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介绍土建类专业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2016, 25(6):49-5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0 CSTR:
摘要:“双主”特色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所创设的一种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OBE的整体理念又吸取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长处。基于“双主”人才培养模式的土木类本科教学系列蓝皮书由河海大学师生共同编撰,在全国土木专业中首创并被20多家高校推广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此系列蓝皮书的研制,本科《教学全程引导》《专业课程教学示例》《竞赛攻略》《教学教务工作实用手册》及《专业课程攻略词典》5部书的具体情况,以期为实现高校科学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教务管理提供借鉴。
2016, 25(6):54-6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1 CSTR:
摘要:Workshop是一种偏重于短期强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运用群体压力和有效的指导来完成一些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章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进行的“基于折纸艺术的屋盖设计”workshop为案例,详细阐述了本次workshop的成果及特色。此次活动通过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交叉分组,中外双方教师的专业指导以及最终的的作品展示和交流等方式,探讨了折纸这一可展结构形式在建筑艺术方面的运用及其能够实现的多样的光影效果,此外从结构的角度对这些融入折纸元素的建筑形式的实现进行了相关探讨。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学会在差异中寻求创新。此次workshop对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创新、设计、合作,以及跨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 25(6):61-6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2 CSTR:
摘要:基于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资源,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广度和深度,文章以地方性高校温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校企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详细介绍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实践,为同类地方性高校基于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2016, 25(6):64-6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3 CSTR:
摘要:建筑行业需要越来越多掌握BIM技术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对BIM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文章通过分析BIM在国内外高校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内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基础工作环节薄弱、专业师资匮乏三个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给出加强宣传、完善基础工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定期举办竞赛四项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开展BIM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2016, 25(6):68-71.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4 CSTR: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现象和教育方式,“慕课”课程体系的研究尚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文章以土木类专业的通识性课程桥梁工程导论为例,开展了桥梁工程导论慕课课程建设框架研究,建立了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互动方式和考核方式四方面的课程建设框架。研究表明:理论知识浅显化和教学方式富媒体的特点有助于课程的大范围推广使用;教学、互动和考核均包含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将有助于发扬传统和新兴教育方式的优点,实现学生能力全面和均衡的发展。
2016, 25(6):72-7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5 CSTR:
摘要:应用型本科强调理论学习的简明性,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估价课程,是一门理论覆盖面广,且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但学时数又相对较少。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融合学科竞赛优势改进课堂教学,提出以学科竞赛为先导的教学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2016, 25(6):77-8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6 CSTR:
摘要:针对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土力学课程存在偏重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活动不足等问题,课程组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适宜于土力学课程的综合教学改革方法,即:开展立体化课堂教学,以加强课程理论学习;创新实验教学和管理体系,以强化实践环节;实行开放型考评体制,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等。目前土力学教学改革实施条件基本能够保障,改革已初见成效,在实践中已逐渐形成具有水利类学科特色的土力学课程教学体系。
2016, 25(6):81-8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7 CSTR:
摘要:结合暖通学科人才培养特点,探讨空调冷源课程教学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文章详细论述了从教学方案改革、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型教师引进等多方面,将实践教学融入空调冷源课程教学的具体做法,目的在于培养全面的适应性专业人才。
2016, 25(6):85-9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8 CSTR:
摘要:基于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土木工程行业对BIM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独立院校BIM人才的培养方式。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情况,提出基于BIM的多课程联合教学建议,包括对现有课程BIM内容设置的建议、利用BIM优势提高专业教学效果的建议等,以此提高学生对BIM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以便快速适应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016, 25(6):91-9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19 CSTR:
摘要: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将发现学习方法引入教学实践。首先对发现学习方法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发现学习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讨了发现学习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最后,对发现学习方法下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发现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016, 25(6):95-9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0 CSTR:
摘要: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先进行“暖通空调”课程学习再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提出并实践了基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笔者从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将“暖通空调”理论课程学习与随后的课程设计进行恰当结合,从而实现将“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暖通空调”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文章对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要点、改革效果与反馈、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6, 25(6):100-10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1 CSTR:
摘要:桥梁加固设计课程是桥梁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针对现阶段基于新材料应用的桥梁加固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教学中案例引入丰富视野、多角度全方面对比、多提问题启发思维、结合工程实际加强现场实践教学等方面作用显著,为基于新材料应用的桥梁加固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2016, 25(6):103-10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2 CSTR:
摘要:结合独立学院力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注意点,并就学习兴趣的培养,强化过程考核两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016, 25(6):107-109.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3 CSTR:
摘要: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2011年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二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正式被提升为一级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始终沿袭建筑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当前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城乡规划学的思维方式,并结合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从调研、任务书的拟定、图纸内容和口头表达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2016, 25(6):110-11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4 CSTR:
摘要:2012年,随着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并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随之专业名称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根据2015年山东建筑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关于构建“3平台+3模块+X课程组”课程体系的意见,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选修课中开设建筑环境自动化模块课程。新的建筑环境自动化模块教学体系保留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要内容,同时将建筑环境自动化技术作为学科的另一个重要模块分支。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研究探讨,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环境自动化模块课程体系。
2016, 25(6):114-11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5 CSTR:
摘要:文章介绍了给水排水仪表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背景,指出了目前教学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给水排水仪表与控制课程“1+2+3”教学模式,即1条主线(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2个重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3种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并举的教学新模式。
2016, 25(6):119-12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6 CSTR:
摘要:结合沈阳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非洲留学生的专业课程英文教学实践经验。从留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两个方面提出了土木工程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并针对非洲留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地方高校进一步推进非洲留学生教育水平,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奠定基础,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国际化提供参考。
辛军哲 , 罗友 , 王君妍 , 许诗颖 , 龙碧莹 , 李文俊 , 杨樱
2016, 25(6):123-13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7 CSTR:
摘要:针对各高等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词汇不规范的问题,文章以广州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所涉及的10门专业课程应掌握的英语词汇量,选用对应的国外知名英文原版教材或专著以及国内标准的英文版,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筛选,最终选定1056个单词和106个词组作为该专业的规范单词,并选定其中的295个单词作为核心单词,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在掌握了这些规范单词后,阅读有关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英文资料时,生词字数平均控制在3.59%之内。如果考虑到单词词性的延伸,绝对生词字数完全可以控制在3%之内,以达到不借助词典就能顺利阅读英文资料的目的。
2016, 25(6):131-13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8 CSTR:
摘要: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留学生专业课程英语教学实践为背景,通过调查和分析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学习现状,探讨了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内容,并对常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安哥拉班和厄瓜多尔班的教学实践表明,所做的教学调整切实有效,可供其他院校在非英语国家留学生类似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借鉴。
2016, 25(6):135-13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9 CSTR:
摘要: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中探索采用限制性开放、数据共享、跨组对比、论文撰写等方法,推进大规模钢筋混凝土结构探究性实验教学,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钢筋混凝土结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成功实践,对相关学科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6, 25(6):139-14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0 CSTR:
摘要:以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现有土木工程专业力学实验教学在工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炼为“三个脱节”,即实验项目设置与工程需求脱节,实验项目与行业规范脱节,单一性知识训练与工程需要综合性知识应用能力脱节。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提出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需要“两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并指出通过多层次课程新体系建设、综合力学实验项目建设、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等,实现知识-能力一体化培养的土木工程力学课程群建设。
2016, 25(6):143-146.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1 CSTR: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发挥SPOC平台的作用,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以任职需求和学科竞赛为引导设置问题,部分课堂教学进行翻转,达到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2016, 25(6):147-15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2 CSTR:
摘要:通过换热器综合实验装置,搭建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台。新的实验台增加了压力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和热电偶等自动测量传感器和仪表。该实验台能测量换热器的换热量、冷热水流量、热水侧的水循环阻力、冷热水进出口温度等参数,其信号由Agilent 34972A采集仪采集。该实验台利用了实验室已购置的设备,减少了外购实验台的费用支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16, 25(6):151-154.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3 CSTR:
摘要:在教学改革和在线教学的推动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章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内涵、特征及其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了探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工科工程设计类专业课程知识点较多,逻辑性不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学情境相匹配,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2016, 25(6):155-160.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4 CSTR: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各高校推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各类教学网站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网站的辅助教学作用定位不准,网站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网站建设过程过于繁复且难以维护等方面。文章在深入探讨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网站的定位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大学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一个示范性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辅助教学网站。网站内容涵盖了基本课程信息、教学资源共享、拓展资源推介、教学论坛平台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教学论坛的建设,开辟了一个师生在线互动的平台,有效解决了教师答疑时间和学生课下学习时间难以配合的矛盾。教师在教学论坛上的答疑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对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相关力学问题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 25(6):161-16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5 CSTR:
摘要:以结构力学课程无纸考试为出发点,分析了主观考试题在线答题与计算机评定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引导式主观考试题型的交互答卷与自动评判的程序方法。在VB软件平台下,以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问题为例,描述了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在线交互答卷与成绩自动评判的程序机理,给出包括静定结构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超静定结构力法与位移法求解和结构固有特性问题在线答题与自动评判实例。此研究解决了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的无纸化考试与自动评判问题,其研究思路将为力学等工程类课程主观题型的考试与评定提供有效的程序方法。
2016, 25(6):168-173.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6 CSTR:
摘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的内容分布、年份分布、期刊来源、作者情况以及文献中评价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就目前国内学界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预测研究发展的趋势,以期对高校绩效评价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有所启示。
2016, 25(6):174-177.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7 CSTR: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不少地方高校在探索档案事业长足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在综合档案室的基础上建立档案馆的设想。但是,多数地方高校档案管理存在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意识不够强、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等状况。对此,文章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在正确认识高校档案馆的功能、作用、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等基础上,结合实际,合理定位,适度把握前瞻性,提出将学校档案馆建成信息资源中心、信息查阅服务中心、编研开发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宣传教育中心,并从理念、管理体制机制、规范制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手段、档案服务等各方面开拓创新,探索地方高校档案馆的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
2016, 25(6):178-182.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8 CSTR:
摘要:为了探究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态度特点,该研究随机对重庆市9所大学679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从整体上来看,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评价水平较高,也即意味着认同度较高;高校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中国梦”评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认为需要克服一些阻碍;对于个人梦想的实现,高校学生认为主要是依靠个人的努力与意志。针对以上特点,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求更好地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2016, 25(6):183-188.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9 CSTR:
摘要:“重课堂理论教学、轻课外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整体功能。课题组在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思想认识、领导体制、基地建设、内容衔接、形式手段和配套保障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2016, 25(6):189-195. 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40 CSTR:
摘要:针对土木类专业部分青年教师工程素养低的问题,阐述了工程素养的内涵,概述了青年教师群体工作的现状,从师资来源、高校制度和企业目标三个方面剖析了导致青年教师工程素养低的原因,从国内外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需求强调提高青年教师工程素养的必要性。建议政府提供宏观政策导向和财税支持,学校完善人才聘用、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评优晋升、培养渠道、资金支持、评价体系与论证环节等制度,企业和青年教师开展“优势共享、互利互惠、携手共赢”的合作,通过“政、校、企、师”四方联动形成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素养的长效机制。最后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青年教师工程素养提升的措施与效果,以期为同行院校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