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的机制与路径  PDF

  • 唐玉溪 1
  • 漆钰 2
  • 蒲清平 2
1. 深圳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2. 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44

中图分类号: G641

最近更新:2025-07-17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25.04.019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带来重大机遇。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植根于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具身性与交互性,对提升教学亲和力、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与情感共鸣具有重要价值。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增强人机交互体验、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及助力学习共同体建设四方面机制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有力重塑了思政课的教学场景、体验环境、交互情境。为了更好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情境,推动教学场域深度重构;重视人机交互,增强学生理解认同效果;构建智慧情境,提高教学模式育人实效;助力共进共创,建设协作型学习共同体。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各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赋能工具。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引发情感共鸣。近年来已受到高度关注,一些学者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

1。然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的机制及路径问题尚未探明,亟待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2。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利用新兴生成式人工智能提质增效,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为此,需要加快探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开展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蕴

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论强调,人们的智能行为产生于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耦

3。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需要将课程知识学习与真实情境紧密联系起来。高校思政课开展情境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其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 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价值

人们的学习认知与其所处在的情境联系密切。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情境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并且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应用知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纯粹抽象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境,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持续进行探索、反馈与改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设计合理、整体可控的环境中不断训练及发展技5。在资源丰富且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可以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自主探索重要的知识内容,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为未来实践做好准备。从教学过程看,情境认知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具有一致的逻6。情境认知理论为教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理论遵循及行动指南,启发教师应该结合社会情境及实际问题开展情境教学,将知识学习融入任务探索之中。

情境性、交互性与具身性是情境认知的核心特征,也是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开展情境教学的关键所在。首先,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人的认知过程依赖主体所处的社会情境及实践环境。人们认知受情境的深刻影响,并且情境本身可以作为认知活动的重要资

7。这意味着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促进学生认知构建及执行认知任务。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式体验教学内容,更加高效地吸收理解课程知识,进而逐步形成可迁移的知识结构。其次,情境认知理论主张人的认知可以在多种形式交互活动中逐渐生成。人们的认知与互动过程紧密相连,如语音互动可助力学生取得语言表达方面的认知成8。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学生获取重要信息,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逐步建构更为完善的认知网络。在情境教学中,恰当的师生交互或人机交互对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解决复杂认知问题、逐步提升相关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重要意义。最后,情境认知理论注重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及主动参与。人们身体感觉及体验对于概念形成和知识建构具有重要作9。人所处的外部情境对人的主观体验有重要影响。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全身心参与学习探索,​​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体验。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提供深度参与模拟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增进学生学习体验,拓展认知深度。

(二) 高校思政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情境教学能够创设逼真的认知任务情境,可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细节的理解,增强教学生动性和吸引力,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迁移的能力。这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创新中广受关注的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10。为此,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肩负着明理、启智、育德等方面的重要使命,不仅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系统性讲授课程知识,还要推动学生深度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其实践应用转化的能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情境教学模式有多重优势,值得高校思政课教师探索应用。首先,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能够增进学生理解深度。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多理论知识,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有所涉猎。因此,在大学阶段思政课教师应着重讲深、讲透相关道理。教师应创设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将课程知识与大学生学习成长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增进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其次,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能够借助立体化情境呈现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具体文化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涉及较多专业性及高深性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及教学素材推动学科理论体系向学生学习体系转化。再次,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交互激发学生思考,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学生深度参与特定的思政课教学情境,能够助力其收获个性化的学习感悟。最后,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还能提升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接纳度及认同度。当学生参与教师预设的思政课教学情境时,能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积极性,激发内心深处的共鸣,进而自觉地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总体而言,情境教学模式具备促进理想信念及党的创新理论深度入脑入心的优势,因此开展情境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

(三) 高校思政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关键要素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转向与学生成长紧密相连的情境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任务等课程要素情境化,构建学生真心喜爱、具身参与的思政课堂。首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思政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专题选择并创设合适的思政课教学情境。思政课教师应该在社会历史情境中讲深道

11。例如,在讲解党的重要会议知识时,可以搭建仿真的历史会议场景,组织学生在仿真历史会议场景中扮演特定人物角色。这种仿真情境实践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要观点及历史意义等方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社会历史情境,通过历史与理论结合、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式讲深讲透道理,加深学生对具体理论的理解及认同。其次,推动学生具身参与教学活动是思政课开展情境教学的本质要求。在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中,需要重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预设的情境学习活动中。“大思政课”中的具身学习重视推动学生“置身事内12。思政课教师可根据具体专题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具身体验活动形式,并明确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应该开展的活动及应完成的实践任务,要让学生在特定的主题情境中有所学习、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达成潜移默化铸魂育人的目标。再次,加强主体交互关系是思政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课需要加强师生之间主体交互,以满足学生精神需13。在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主体交互,引导学生更高质量地参与课堂学习,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增强学生理论认同感。最后,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平等对话、深度交互,为学生提供和谐融洽的课堂交往场域,助力协作型学习共同体构建,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的作用机制

当前,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在改善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关系疏离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教学观念、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推广范围受限。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成教学内容、重塑教学场域及增强教学交互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能,能够全方位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赋能教学情境创设、强化人机交互体验、推动教学模式变革以及促进学习共同体建设,显著增强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的情境性、具身性和交互性,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情境创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教学情境设计优化、教学情境多模态呈现、教学过程情境活动推进等途径重塑教学情境。首先,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思政课教学专题创设特定的情境链,帮助学生更精准、高效、深入地理解相关思政内容。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能协助教师快速构建模拟学习情境,提升教学效

14。过去,构建复杂的思政课教学情境链往往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高效地创设相关模拟教学情境。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情境链,促使学生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地理解思政课情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论感悟与价值认同。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生成音频、音乐、动画、视频等形式的思政课情境教学内容资源,助力立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思政课教学情境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整合多个智能体实现内容创15。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创作多模态教学资源,可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创设情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具有真实感与沉浸感的思政叙事情境构建,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联结理论与现实的认知情境。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能够实时为思政课教学情境构建提供动态支持,可以从数字化分析评价的角度拓展思政教育场景功16。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助理与智慧教育教学平台集成起来,对学生参与思政课情境学习的情况进行实时学情监测及分析,为教师动态优化思政课情境教学活动提供有益指引。

(二) 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人机交互体验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在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中提供多种形式的深度交互,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体验。首先,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扮演思政课导师的角色。教师可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创设“数字分身”,从而实现一对多的实时指

17。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定制教学智能体,在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中为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内化。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扮演思政课探索助手角色,辅助学生在思政课情境教学中查找重要信息,协助分析及处理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效果。再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扮演思政课学习同伴的角色,可以与学生共同建构知18。在学生学习思政课内容时,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协作探索知识,提供实时交互服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承担指导学生自适应学习的职责。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或者偏离思政课情境学习的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提供实时反馈或改进建议,引导其回归正确的学习轨道。

(三)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推动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更加精准化、多样化,驱动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智慧化升级。首先,在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中,不同学生学习进度及选择的学习路径有所差异。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和学习情况提供精准指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

19。基于学生思政课学习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精准识别学生思想困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情感计算模型分析学生情感状态,加深对学生情感状态及价值追求的理解,从而帮助教师设计更加巧妙的思政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化的情感需要,在思政课情境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价值引导与情感支持等方面的帮助。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创设丰富多元的思政课情境教学形式。多元教育智能体可以赋能人们创造更加多样化的文化内20。教师在与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效协同的情况下,可快速设计情境、小品、模拟实践活动等多元思政课情境教学载体,满足不同教学专题需要,助力教学效果提升。

(四)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学习共同体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过程中,可推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助下,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共同体内的角色和任务,有助于学习共同体成员在思政课情境教学活动中高效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促进教育中的人机深度交互,推动共同体双向构

21。凭借这些技术的支持,学生们在思政课情境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进而形成更加高效科学的学习共同体。其次,在学生组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作为学习共同体有力的辅助工具,在真实的社会实践情境中帮助团队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高效聚合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搭建不断更新、持续扩容的“思政云端资源库”,为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能够为学习共同体团队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共同体成员跨文化理解交22,如通过文化资源整合功能帮助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识,为学习共同体和谐发展提供思路启发,帮助学生在团队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互信协作,助力学生协同解决思政课情境学习中的难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的可行路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注入了重要动力。为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教师应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情境,重视人机交互,构建智慧情境,并着力建设协作型学习共同体。

(一) 优化教学情境,推动教学场域深度重构

一是要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门的思政课情境教学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具体专题情境教学实践方案,共建共享相关情境教学资源。二是要充分整合多类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的思政课情境教学资源,并将智能化沉浸式教学资源与具体思政课情境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情境教学活起来、学生学习动起来。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具体教学目标为导向,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参与思政课情境教学的学生提供实时反馈与激励,并在整体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性地优化相应情境教学方案。四是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的数智化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应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数智技术对传统教学空间进行升级改造,为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良好坚实的硬件基础。五是共建共享优秀的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资源。例如,可通过多方协同创作以革命英雄、时代先锋模范为原型的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剧本,以此来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

(二) 重视人机交互,增强学生理解认同效果

在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开展深度人机交互方面的优势。一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专题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政情境教学中扮演的具体角色,以助力学生在参与相关教学活动时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二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在思政情境教学中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协作探索任务,并以解决学习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度的人机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借助人机对话和智能分析服务,高效联结与思政课理论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文化语境,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课程知识与既有经验的深度融合。三是教师应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智能辅导系统整合,采用亲和力强的语言风格,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共鸣,确保他们在参与思政课情境教学活动时,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精准、个性化的指导。四是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能力,根据不同的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得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场景更加逼真、生动,从而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其内心价值认同

(三) 构建智慧情境,提高教学模式育人实效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导向,打造智慧思政课情境。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情境教学提供精准指导,助力学生深入理解特定教学内容。学生在智能思政课教学助手的引导下,需对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系统总结与深刻反思,深入解读思政课情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通过理性认知深化自我反思,进而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二是教师应重视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具身体验的学习活动,并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下代入特定角色身份,开展思政课情境教学探究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虚拟漫游、沉浸交互、任务推进等方式,获得身临其境的深刻体验。三是教师要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动态识别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及形式的需求,灵活设计具有适应性的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具身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将理论认知转化为价值认同,并将正确价值观念付诸行动。

(四) 助力共进共创,建设协作型学习共同体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还应加强协作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推动学生在协作互助中逐步成长为时代新人。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应推动学生通过人机协作分析深化对复杂思政课情境问题的理解,在学习共同体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的过程中悟透道理、厘清学理、领悟哲理。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内外情境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创新,引导其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协作式知识建构活动。应鼓励学习共同体将思政课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前沿结合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智慧。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情境教学活动中要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搭建高效的在线协作平台,推动协作型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协作、增强团结互信。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育人作用,构建充满活力的思政课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之间协同共进。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借助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智技术,在学习共同体交流平台中集成虚拟教师助手,通过智能交互与精准化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佳. 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高校思政课情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 100-103. [百度学术]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自立自强 突出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N].人民日报2025-04-27(1). [百度学术] 

3

Roth W MJornet A. Situated cognition[J].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ognitive Science201345): 463-478. [百度学术] 

4

Choi J IHannafin M. 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roles, struc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sig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5432): 53-69. [百度学术] 

5

Woolley N NJarvis Y. Situated cognition and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 model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linical skills in a technologically rich and 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7271): 73-79. [百度学术] 

6

Hung D. Situated cognition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with technology[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2002134): 393-414. [百度学术] 

7

Semin G RSmith E R. Interfaces of social psychology with situated and embodied cognition[J].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200233): 385-396. [百度学术] 

8

Wortham S. Interactionally situated cognition: a classroom example[J]. Cognitive Science2001251): 37-66. [百度学术] 

9

Da Rold F. Defining embodied cognition: The problem of situatedness[J]. New Ideas in Psychology2018511): 9-14. [百度学术] 

10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百度学术] 

11

何畏. 在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基础上,把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7): 92-100. [百度学术] 

12

黄东. “法治大思政课” 如何讲深讲透讲活——以“和立方”“ 背包法官” 的课程化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254): 103-108. [百度学术] 

13

闫方洁郝敏. 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供给论析——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237): 73-78. [百度学术] 

14

缪静敏沈苑汪琼.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学?——来自高校教师的实践叙事[J].中国远程教育2025455):75-91. [百度学术] 

15

闫寒冰杨淑婷余淑珍.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沉浸式学习: 机理、模式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25462): 64-71. [百度学术] 

16

程琼刘宏达.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构建及其风险防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8): 87-95. [百度学术] 

17

田永静李潇涵. 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246): 114-119. [百度学术] 

18

刘永贵眭雨婷. 从支持工具到学习主体: “GenAI-学习者” 协作学习系统的模型构建与促进策略[J]. 现代教育技术2025354): 53-61. [百度学术] 

19

温旭. 新质态与新境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论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252): 94-101. [百度学术] 

20

顾小清郝祥军. 悟空的毫毛: 正在重塑学习技术系统的多智能体[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435): 16-29. [百度学术] 

21

孙立会沈万里.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教育的命运共同体[J]. 电化教育研究2024452): 20-26. [百度学术] 

22

肖韶峰李泽浩高娟.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J]. 民族学刊2025164): 1-9, 145.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