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05日        点击数量:12312
肯定成绩,认识不足,明确方向,再接再厉



 

——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总结

颜 帅

  1 基本情况

  1)教育部科技司于2006年7月25日发文(教技司[2006]152号),委托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开展“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和“2006年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工作者及优秀编辑学论著评比活动”。研究会立即转发了教育部的通知,并发出评比办法、广泛动员,收集参评材料。

经教育部科技司批准,研究会于9月初组织了评比委员会。评委会共26人,主任由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担任,副主任由科技司综合处张建华处长、研究会理事长颜帅担任。评委会议于2006年9月23—26日在北京召开,评委23人出席。

  2)本次参加精品和优秀科技期刊评比的期刊共344种。按层次分,部委属期刊155种,省属期刊177种,高职高专12种;按类别分,综合类84种,理工类120种,农林类36种,医药卫生类62种,师范类32种,体育类10种。

  3)评出中文精品科技期刊47种、英文精品科技期刊5种。精品期刊的编排质量得分均为优良,按学术质量得分排名。英文期刊均为SCI收录期刊,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4)评出优秀科技期刊98种,以学术质量和编排质量总得分为依据,同时考虑主办院校层次、期刊学科类别、地域、文种等。

  5)参加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的共173种,评出100种。

  6)参评优秀编辑工作者评比的共308人,评出149人。

  7)参评优秀编辑学论著195篇(本),评出100篇(本),其中一等奖30篇(本),二等奖70篇(本)。

  2 此次评比的几个新特点

  1)评比思路新。在精品和优秀科技期刊评比办法中,首次将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按主办单位分为3个层次、按期刊专业属性分为6个类别。主办单位的3个层次即部委属院校、省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期刊6个类别分别是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卫生类、师范类、体育类。各期刊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参评,尽可能地保证了评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奖项新。这次评比首次设立了“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设立精品科技期刊奖既是顺应国家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树立高校科技期刊楷模的需要。在评比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要属上乘,在国内科技期刊界要居于领先地位,要得到高校内外学术界认可,要经得起高校内外期刊编辑同行的检验。从评比结果看,此次评出的精品科技期刊在国内各类期刊各种排名都是比较靠前的,还有的期刊被多家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在国际、国内都有比较好的声誉。

  设立特色科技期刊奖是教育部科技司的建议。这至少说明2个问题。第一,教育部科技司高度重视此次评比,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工作,对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寄予厚望。第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科技期刊要努力寻找特色、突出特色、靠特色求认同、以特色创品牌。这一点也是体现评比的导向作用。在此次评比中,有些期刊的特色十分鲜明,给人深刻印象。比如,某中医学院学报创办艾滋病防治栏目,用中医的思路探寻防治艾滋病的良方;一新建本科院校,具有电力专业特色,其学报依此开设的《分布式能源》栏目,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国家电力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众多专家投稿。

      从精品、特色科技期刊评比的结果看,高校科技期刊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对于这些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刚刚结束的五届三次理事会议决定编印《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巡礼》(暂定名),希望此次获奖的期刊编辑部积极撰写材料,把我们高校科技期刊的风采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

  3)评比指标新。这次评比的标准采用了研究会设立的“高校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的部分成果。与以往评比活动相比,这次精品和优秀期刊评比更加重视期刊的学术质量,注意国内外期刊评价研究的新进展,强调高校科技期刊与其他期刊的共性。在学术质量评分标准里,首次引入了“相对影响因子”“最大收录篇数”“论文下载率”等指标。这次评比中“论文下载率”“发行量”2项指标占的权重不大,但设立这些指标也是一种导向,即高校科技期刊要重视期刊的被利用情况(包括网络利用和印刷版利用),要重视期刊出版的反馈。从评分结果看,这些指标的设立是科学、合理的。

  4)公示反馈意见新。评比初选结果公示后,我们收到了近40份反馈意见。与以往不同,这些意见都是询问自己的刊物、本人或本人的论著没有得奖的原因,询问评分的标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部分单位、编辑已经获知得奖,但对如何更好地设立评比指标、如何更好地评价编辑工作绩效,提出了很多中肯而又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比如,研究会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优秀编辑工作者,怎么才能做到更加公平?在短短的几天里,如何凭材料就准确判断编辑绩效?这些问题甚至值得我们专门立项研究。我们也知道,每次评比都会有缺憾,我们总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力争今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时做得更公正些、更合理些。大家的意见、建议是对我们的鞭策,也是善意的提醒。

  3 今后努力的方向

  此次评比评出了首届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但也发现高校期刊存在的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体现在:少数期刊主办单位、编辑部对自己的期刊定位不是很准确;部分编辑办刊理念没有与时俱进;有些高校期刊稿源质量不是很高,影响了期刊的声誉;在现有期刊评价体系下,从整体上看,高校期刊没有明显的优势。

     针对这些情况,我个人建议,在今后几年内,高校科技期刊应在以下方面多做工作

  1)准确定位。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力强大,其主办的综合版学报应该与我国自然科学综合类期刊竞争,充分展示高校作为创新研究主力军的综合实力;具有专业背景的研究型大学,其优势学科在全国学科排名中一般在前几名,此类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一般都体现优势学科的研究成果,具备与专业期刊竞争的实力;高校英文科技期刊要立足走向世界,让世界注目中国高校的科研活动;教学型院校和高职高专主办的科技期刊,可以促进本校乃至本地区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为主,兼顾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提高质量。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提高各类别、各层次高校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是刻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外科技期刊出版形势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高校科技期刊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无疑是我国学术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各校基本都提供了必要的期刊办公条件,有的还在逐步改善;高校中青年教师多、研究生多,作者队伍庞大而稳定;校内教师、学生又是期刊的重要读者群和利用者,期刊编辑人员可以比较方便、快捷地获得出版反馈信息。高校是有明显的办刊优势的,高校科技期刊也是有发展前途的。

  提高内容质量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三,一是提高稿源质量。稿源质量决定期刊学术水平。你要把期刊办成什么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去争取适合那个水平的稿源。二是提高审稿质量。审稿的主要环节有2个:同行专家的评审、编委的审查。三是提高编辑出版质量。现在国际学术出版的普遍趋势是从以印刷版为中心转向以网络出版为中心,这样的转变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是适应期刊利用需求的必然。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包括规范化、编辑出版流程、期刊利用、出版反馈等等,都要努力适应这样的转变。

  3)鼓励特色。此次评比设立特色科技期刊奖,是一个重要信号、重要导向。如果要想求得作者和读者的认同,求得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特色是不行的。高校情况千差万别,各有千秋。我们相信,高校的期刊编辑出版者肯定能找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在期刊之林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各高校科技期刊要寻找特色、突出特色;从全局看,中国高校科技期刊要在国内国外有一定地位,也必须突出特色、扬长避短。

  4)维护高校学术声誉。高校的学术期刊出版首先要为高校学术发展服务,这是我们的立足点,也是我们所能依靠的。高校期刊工作的源泉是高校,目的也是为了高校,我们始终要记住这个“高”字。高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是新思想的生产者,是新技术的发源地。我们期刊编辑工作者,要以维护高校学术声誉为己任,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高校学术创新、学术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单位地址: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单位电话:023-6511230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