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4(4):145-155.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4.012
摘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定位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体问题展开研究的逻辑起点。依托传统民事诉讼程序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使其丧失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程序的设置应当与纠纷的类型相适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目的和保护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决定了建立价值与规则同一的相对独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更为合适。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属于民事诉讼程序群的一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立法有必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近期可采用内置于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立法模式,在《民事诉讼法》中专章规定;当其具备较完善的立法体系内容,且立法时机成熟时,可单独制定特别程序法。
2005, 11(3):46-48.
摘要:现代社会文明应该是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三大社会层面共同发展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们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面临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2005, 11(1):134-137.
摘要:本文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出发,简要概括了我国高校学生奖惩制度的实施状况,发现师生均认为现行高校学生奖惩制度 已经出现了诸多不适应,到了非改革创新的地步了,但对于一些问题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而从师生对待学生管理的态度、高 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高校奖惩制度的实施程序等方面,针对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考。
2001, 7(2):82-85.
摘要:通过对城市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幸福观的比较研究 ,发现二者在对幸福的认知、幸福评价和获得幸福的途径等方面基本一致 ,但在对社会的依赖性和追求幸福的灵活性以及对未来幸福的信心上独生子女大学生更为突出。
2001, 7(5):98-99.
摘要:第二课堂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高等学校应对此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设置 ,纳入正规的教育计划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2000, 6(1):84-86.
摘要:分析当前高校贫困学生的产生因素、生活学习情况、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等,并从“奖、贷、减。免、补、勤、缓”等方面探讨实施高校“助学工程”的思路。
1999, 5(2).
摘要:论述邓小平的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思想,挖掘出其中对我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理论、观点,揭示邓小平的“发展阶段论”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
1998, 4(2).
摘要:对重庆市5所高校234名独生子女大学生调查发现,他们学校生活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状态等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比较,他们具有较好的学校生活适应能力。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能力的四条建议。
1998, 4(1).
摘要:对城市和农村大学生的卡特尔调研发现,农村与城市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普遍低于城市大学生。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帮助其摆脱消极情绪困扰,塑造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