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3(3):113-119.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7.03.014
摘要:社会转型期内,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寻租行为时有发生,导致公共决策偏离公共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基础,对个人、政府以及社会都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权力导向因素、制度因素以及利益驱动因素的分析,找出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寻租行为的成因,并提出抑制寻租行为的治理路径。
2015, 21(3):149-152.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3.019
摘要:马克思的对象性关系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它的实践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存在论前提;它的人本维度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全面发展观、转变人的存在方式并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统一起来;它所包含的人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对当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2014, 20(3):158-161.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3.022
摘要: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以分科之特征反映世界,形成了不同的学科,并拓展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把握,但这种理解与把握随着技术的侵入与成功从一个方面加强了这种知识的权威性,从而使得工具理性下对自然的理解与利用得到张扬,但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在工具理性下对自然统一性分割下认识的片面性,而这与人对自然整体性观照有冲突之忧;如何在工具理性下智慧重建是科技哲学必须直面的问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在对事实割裂下的智慧重建的可能诉求。
2013, 19(1):142-148.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1.023
摘要:从社会资本的关系网络维度、制度规范维度、社会组织维度和价值观念维度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特点,得出了弱势群体的这四种社会资本类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效提升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实现路径。
2011, 17(5):114-117.
摘要:在进入“零农业税时代”后,原乡镇政府在利益角度上与农民矛盾相对缓和,如何塑造乡镇政府公信力是新型农村建设的紧迫问题。乡镇政府公信力的塑造直接影响着零农业税时代乡镇基层治理的成效。文章从零农业税时代后乡镇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出发,对有效提升乡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
2010, 16(2):65-69.
摘要:从人文维度剖析创新及技术创新的本质意义,在阐述技术创新的 “合理性”与社会“合意性”的统一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人文向度进行辩证总结,对技术创新在人文中提升的终极目的进行尝试性的论述,这有助于了解技术创新过程中人的价值等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
2007, 13(2):75-7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视日益加大。在社区这样一个社会基本组成单位中,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更加不容忽视。但是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科普活动的参与却往往不如人意。本文着重分析居民参与对社区科普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对重庆市科普调研结果,分析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原因,并对相关部门的决策提出建议。
2006, 12(3):91-94.
摘要: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责任。因此,政府应加强地方环境立法,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维护和保障民众及其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
2005, 11(4):4-6.
摘要: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关键,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和国家技术安全保障中所面临的和需要加以解决的紧迫问题。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重庆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其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确立了重庆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战略模式选择。而重庆市政府应该做的首先是着眼于国家及重庆市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战略,主导国家及重庆市战略产业及战略性产品的技术创新过程;其次是理顺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一般的社会管理职能区分开来,正确、充分行使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利,引导非战略性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2005, 11(6):38-40.
摘要: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与对和谐社会的深入理解,社区对人的管理、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功能越来越凸显出来。那么,作为社区建设最重要一环的社区文化应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在分别阐述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旨在为和谐社会框架下发展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