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6):106-120.DOI: 10.11835/j.issn.1008-5831.pj.2024.07.002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演进,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随后,文章阐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在政府和市场关系、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宏观调控与国家治理方面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强调了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和谐共存、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以及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我国将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法治化方式完成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升级改造。文章还进一步探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意蕴,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以及国家治理与发展的内在关联上讨论了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价值,指出高标准市场体系下的生产关系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制度保障,上层建筑优化可对经济基础发展提供集成效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可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建共享的动力,特别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法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创新在市场机制建设赋能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后,在实践进路方面,文章提出一系列策略,如发挥政府治理的效用、建立健康的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化创新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以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效能互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国家治理和宏观调控的现代化来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落地。这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有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022, 28(4):39-52.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2.05.001
摘要:共同富裕思想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民族长期追寻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实现物质层面的富足,更包含了经济富裕、政治昌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环境宜居等多个层次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是旨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和重要课题。经济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并以此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富裕。其中,坚持科技创新的首要地位、目标与结果和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以及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道路鲜明的时代特征。基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可以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角度讨论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共同富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在时间脉络上相互衔接,同时也具备实践意义上的可行性。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拥有着时代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群众基础、国家治理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是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时代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财政压力、数字技术发展不平等、新旧动能转换造成短期经济承压、新冠疫情加剧不确定性五大挑战。最后,提出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推动财税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顺应数字化转型,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加科学的现代化手段;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金融发展质量,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可以认为,本研究结论对理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间的内在逻辑,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