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2):110-122.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x.2024.02.002
摘要: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不懈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和时代精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成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历史成就,立足新时代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认清中国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内容上的科学性、立场上的人民性、本质上的实践性和体系上的开放性。就其原创性贡献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地位,突出文化对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的使命任务,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提出将文化发展的主体性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相结合,增强思想文化主动,发起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4, 30(6):273-285.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4.09.001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科学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与建构,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深入推进“两个结合”进程中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辩证关系。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华文明是在赓续传统文明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文明形态,文明的连续特性要求守正创新始终走自己的路;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华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形成的文明形态,文明的包容特性要求秉持开放包容并巩固文化主体性,以此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现代化视角来看,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文明形态,文明的创新特性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辟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潮流,以此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2023, 29(4):272-284.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3.05.006
摘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在实践基础上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的战略任务。就理论蕴涵而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以及广泛传播,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催生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开辟新境界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了坚强、稳定、可靠的力量,以及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开辟新境界提供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节点与显著成就,与开辟新境界有着密切关联;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具有中国特色,指明了开辟新境界的发展趋势。就成就递嬗而言,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注重创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粹和精神实质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与此同时,党紧紧围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就实践要求而言,新征程需要我们聚焦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任务,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出发点、自信自立作为基本立足点、守正创新作为主要动力点、问题导向作为现实着眼点、系统观念作为关键统筹点、胸怀天下作为重要站位点。如此,才能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推向前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