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6):273-285.DOI: 10.11835/j.issn.1008-5831.zs.2024.09.001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科学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与建构,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深入推进“两个结合”进程中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辩证关系。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华文明是在赓续传统文明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文明形态,文明的连续特性要求守正创新始终走自己的路;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华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形成的文明形态,文明的包容特性要求秉持开放包容并巩固文化主体性,以此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现代化视角来看,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文明形态,文明的创新特性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辟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潮流,以此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2023, 29(3):92-101.DOI: 10.11835/j.issn.1008-5831.pj.2023.02.001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既是续写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使命自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重点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即聚焦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哲思、邦交之道、治国理念和精神追求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着力回应时代诉求,保持开放的视野胸襟。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筛选和补充完善;二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树立回应时代问题的自觉意识,采用时代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路径;三是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不同文明的平等地位,承认和维护不同文明的多样性,深化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