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1(1):1-9.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5.01.001
摘要:文章通过引入一个多维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变量,将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2000-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倒U形的曲线关系,并不是目前诸多文献认为的简单正相关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平稳健康发展。
2013, 19(6):36-41.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6.006
摘要:文章基于能源技术创新视角,运用演化经济学的“选择—竞争—适应”机制对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的演化是实现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最后以美国为例,分析了其能源技术创新政策的特点与启示。
2013, 19(4):107-111.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16
摘要:由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终结等原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积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提升全民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质量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并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2012, 18(2):9-14.
摘要:全面考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从相对宏观的整体角度去审视。本研究基于省域空间“三维视角”——城市空间结构功能、产业结构空间和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三个视角,以重庆市为例,发现重庆市资源城市多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周边和渝东北翼地区,经济总量过多集中于发达都市城市圈,要素资源空间配置也反映出向发达地区集中的态势。这反映出资源型地区经济欠发达和要素投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省域空间视角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设计,并给出政策建议。
2007, 13(6):27-31.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战略性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选择.文章提出了经济转型期的概念(由线形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对线形经济与循环经济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提出了中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探索了点、线、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