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社主页
编辑部首页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过刊浏览
联系我们
期刊荣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题研究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基于知识图谱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综述
钟海燕,冷玉婷
2020, 26(4):13-2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y.2020.05.001
[摘要]
(
1066
)
[HTML]
(
1769
)
[PDF 6.56 M]
(
1669
)
摘要:
为了解成渝双城经济圈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并为国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选择CNKI数据库作为文献搜索引擎,采用CiteSpace5.5.R2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成渝文献时空特征分析和关键词分析。通过文献计量法主要对年度发文趋势、文献引用概况等时间分布特征以及学科分布、基金分布、作者和机构分布等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时间线图、聚类视图、时区视图及突现词分布图深度剖析文献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成渝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庞大,但持续深入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引用情况表明该领域研究缺乏具有高认可度的文章,作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不足,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作者群体和机构群体。跨学科的研究文献较少,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开发。成渝研究领域各方面投入尚且不够,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此的研究投入,提高成渝研究质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圈相关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趋于多元化,成渝经济区频次最高。根据时区线图将成渝领域的研究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文献发表情况与当时政策背景相吻合,趋热性明显。突现词显示近年来成渝研究有不断细化的趋势。通过梳理文献研究背后的基本脉络,文章指出了成渝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双城经济圈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的发展方向,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导出
收藏
2
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张学良
,
张明斗
,
肖航
2018, 24(6):1-1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2018.06.001
[摘要]
(
1494
)
[HTML]
(
1222
)
[PDF 3.42 M]
(
2251
)
摘要:
文章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成渝城市群1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对其收缩的空间格局、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展开全方位的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1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3座出现收缩现象,占城市总量的81.25%,主要集中于成渝城市群中部地区;3座处于非收缩状态,占城市总量的18.75%,重点分布于城市群两侧边缘;14个市辖区出现收缩现象,约占市辖区总量的29.79%;64个市辖县出现收缩现象,约占市辖县总量的65.98%。(2)收缩城市总体可以划分为全域式收缩、边缘式收缩和局部式收缩三种主要类型,其中全域式收缩主要包括5座城市,约占收缩城市总量的38.46%,均位于成渝城市群中部地区,且呈现连绵化发展趋势;边缘式收缩主要包括4座城市,约占收缩城市总量的30.77%;局部式收缩主要包括4座城市,约占收缩城市总量的30.77%,主要分布于成渝城市群的中部边缘地区,非收缩的市辖区(县)被收缩的城镇所包围。(3)少年儿童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同时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大;人口受教育程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均出现大幅度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出现大幅下滑,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则大幅上升,且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上升幅度最大。(4)通过对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分析,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产业结构转换中的就业岗位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自然因素,以及政府适当的干预构成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关键性机制。
导出
收藏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探索——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的视角
秦鹏,刘焕
2021, 27(2):44-54.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0.10.005
[摘要]
(
735
)
[HTML]
(
4075
)
[PDF 1.59 M]
(
2499
)
摘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在于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形成高质量增长极。基于充实区域协同发展理论支撑的初衷,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引入功能主义系列理论,并运用其中的经典学说阐释成渝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路径策略。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圈建设应当以经济协同和社会协同为目标,依托扩展原理启动原始动力,充分发挥功能性、诱发性和养成性外溢的持续动能,注重调动政府、关键人士、大型公司和协同发展机构的参与积极性,构建结构化系统化的区域协同发展组织架构。结合实际建议:成渝经济圈全方位高标准协同发展,需要经历拆除壁垒、畅通联系、形成联盟、区域认同、协同深化五个演进阶段,充分发掘协同发展动力,尽量维持区域利益均衡,统筹推动政策、经济、社会、法治四大领域协调联动。文章借助功能主义系列理论对成渝经济圈协同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对于丰富国内区域协同发展理论、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导出
收藏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结构特征与演进逻辑——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社会网络分析
单学鹏,罗哲
2021, 27(2):55-66.
DOI:
10.11835/j.issn.1008-5831.jg.2020.11.001
[摘要]
(
716
)
[HTML]
(
1753
)
[PDF 3.05 M]
(
2157
)
摘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是助力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治理行动的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互动和政策学习是推进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为了探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逻辑理路,并为中国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成渝经验,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51份府际协同治理政策文本为研究蓝本,应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框架的网络分析视角对其进行内容编码分析。以个体网络分析与整体网络分析为研究着眼点,引入强弱连带的概念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治理进程进行透视。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网络经历了由有限共享型网络向双核领导型网络嬗变的发展历程,成渝双城的首位作用逐渐显著;成渝地区内部协同治理次级系统基本形成,推动了整体制度性集体行动的协调和整合;行政隔离和区域隔离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主要障碍,亟待上级政府牵头开展协调,以功能为主导推进协同治理进程。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需要从协同机制创设、空间布局优化和政策协同衔接等方向着力,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导出
收藏
5
基于区位商法的成渝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黄瓴
,
肖洪未
,
谭少华
2011, 17(2):34-40.
[摘要]
(
3291
)
[HTML]
(
0
)
[PDF 1.78 M]
(
1527
)
摘要:
文章以国家经济发展指标作参照,选取成渝两市近几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研究对象,与上海、广州、北京三市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区位商法(LQ)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偏离指数法进行二次量化研究,从而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标准;根据竞争力评价结果总结出成渝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最后针对核心问题从城市的物质特性、精神特性以及城市价值角度提出加强成渝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五项对策。
导出
收藏
6
西部大开发与成渝经济圈建设的综合研究
张悦
2001, 7(1):1-3.
[摘要]
(
1032
)
[HTML]
(
0
)
[PDF 265.98 K]
(
20
)
摘要:
西部大开发必然要求优先发展西部重点中心城市 ,以形成增长极核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从分析西部大开发条件下成渝经济圈建设的必要性出发 ,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圈的总体目标及遵循原则 ,并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加快成渝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
导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