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第1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真空渗碳及气体渗碳的物理化学(一)(用热重法研究渗碳反应动力学)
    谭辉玲 梅文麟
    1978, 1(2).
    [摘要](792)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本文对吸热式气氛中,影响碳势的自由度数作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目前碳势测量方法准确度不高的根本原因。用热重法对天然气真空渗碳和气体渗碳反应动力学进行试验研究,从实验结果考察了气体渗碳多相反应的控制环节和天然气真空渗碳的动力学规律。
    2  YYB型遥测应变仪研究报告
    重庆大学机械系力学教研室应变遥测科研组
    1978, 1(2).
    [摘要](872)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为YYB型遥测应变仪研制工作的总结报告。介绍了为排除工业现场无接触测量时出现的干扰大、安装位置狭窄、坏境恶劣等困难,而提出的设计方案,叙述了仪器各部分的原理,给出了各项性能试验的方法、结果和分项指标。为了判断遥测应变仪在旋转工况下的综合精度,提出了旋转梁法,并用此法分析了YYB4—1型单通道遥测应变仪的精度。在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对研制的遥测应变仪进行了工业性考核试验,详细列出了在考核时与集流环的对比结果。简述了YYB4—1型四通通遥测应变仪在滚齿机测试中的应用情况。
    3  滚齿力矩的实验研究
    梁锡昌
    1978, 1(2).
    [摘要](758)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本文的实验装置,系用电阻传感器将滚齿力矩转换为电气信息,再用遥测技术将转轴上的信息发送给接收机,从而排除了扭矩传递的干扰,得到了更精确的,结合我国生产条件的滚齿力矩公式。此外,本文详细记录和研究了滚齿机在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切削载荷动态特性,并用滚切过程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4  等参数有限单元分析及程序
    伊亨云 陆孝齐 陈泽光 屈超蜀
    1978, 1(2).
    [摘要](963)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1.问题提出 近十多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有限单元法有了迅速的发展。现在,不仅在结构分析中广泛地应用有限单元法,近年来,它还在愈来愈多的非结构问题分析中得到了应用。 目前,有限单元法应用中,一般采用三角形单元(网格)。采用三角形单元有计算格式简单,程序容易编制等优点,所以较为普及。本文把这种采用三角形单元的有限单元法称为“常规有限元”。“常规有限元”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精度问题最为突出。
    5  湿式电机无轴封泵组温度场及应力分布的计算解析
    陆孝齐 屈超蜀 陈泽光 伊亨云
    1978, 1(2).
    [摘要](737)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本文是应用“等参有限元法程序”求解无轴封泵温度场及应力分布的结果报告。用实际例子介绍了温度边界条件的给定方法。对计算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作了图示。强调了热应力在机械部件中的突出地位。对处于高温高压下工作的湿式电机无轴封泵组的泵体和隔热室(热障)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6  钨12型高速钢的研究
    重大冶金系高速钢科研组
    1978, 1(2).
    [摘要](777)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在研究合金元素配比对高速钢组织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钨12钼2铬4钒稀土高速钢(简称W12R)。W12R符合我国资源特点,仍以我国富有元素钨为主体,但有较大幅度的节约。配合使用适量钼,细化炭化物颗粒,提高了钢的强度,韧性,有利于钨系高速钢的改进,同时还可发挥残存钼的作用,充分利用返回料。钢锭成本只与W18相当,但切削性能远超过后者,能达到高硬度水平却保持良好的综合工艺性能。不同W-MO配比的钢,钨每增加2%、钼相应降低1%,则淬火温度可提高10℃左右,如淬火温度相同,则晶粒细化半级左右。高碳型高速钢在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时,晶粒比相同基体成分的通用型高速钢细;在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时,晶粒比通用型钢粗。合理使用钇基重稀土可得到较好的低倍组织,钇在高速钢中的作用应该深入研究。
    7  水平分模平锻机夹紧机构的理论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探讨
    唐炜柏 周际昌
    1978, 1(2).
    [摘要](91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以近年来我国进口的水平分模平锻机中两种较典型的结构为例,对水平分模平锻机夹紧机构的夹紧原理、运动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夹紧机构杆系的综合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校核的方法及公式。本文可作为平锻机以及平面多杆机构设计的参考资料。
    8  冷挤压凹模强度理论计算
    邱忠义
    1978, 1(2).
    [摘要](1100)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一、概述 冷挤压模具承受很高的单位压力,设计时必须对其强度进行计算。按目前国内所发表的资材,在凹模强度计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时模具处于过分安全状态,造成不必要的材料和工时消耗;而有时又有开裂的危险。因此,提出了解决冷挤压凹模强度的合理设计问题。 我们在冷挤压实践中,也遇到组合凹模过盈量过大,压装困难;予应力圈强度不足等问题。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提出了下列计算方法,实际试验证明是可靠的。
    9  传热传质学进展
    辛明道
    1978, 1(2).
    [摘要](89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传热传质学是研究自然现象中一切热、质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新兴技术基础科学。自然界和各种科学技术领域,无不包含着种类繁多的传热传质过程,如何控制这些过程,矛盾日益尖锐。早在二十世纪第十年代,由于各种热机和热力设备的广泛采用,对传热现象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此后大约经过30年之久,传热传质学便从热物理学这一领域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内,由于热能动力、尤其是核动力和航天技术的迫切要求,以及面临控制热核反应的任务,更是大大地刺激了传热传质学的迅猛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