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第2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真空加热球墨铸铁时球状石墨的解体过程——球化衰退机理的研究
    钱翰城 齐孟鵰 赵康皆 陈云龙 石崇辉 林相如 楼缙椿
    1979, 2(4).
    [摘要](556)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对球墨铸铁在真空下加热时球状石墨的变化过程进行了高温金相观察,发现在球状石墨周围基体熔化之前,圆整度较好的致密石墨球沿晶界或其周围的显微缺陷有少量线型生长,周围形成明显的黑环,而其外形基本保持不变。圆整度较差的松散石墨球则具有较大的线型生长,而且在1000℃左右开始体积也有较大的增长。 当石墨球周边的基体出现液相后,碳原子向熔体的扩散速度激增,石墨立即在熔体中开花,解体。过程进行甚快,在我们的观察条件下仅约三十秒钟。 对试样随炉冷却时石墨的再结晶过程也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常温金相分析。但由于试样表面熔化而使金相磨面产生折皱,从而使对于再结晶过程观察的清晰度产生影响。因此我们用重熔一水淬试验补充了上述观察之不足。 试验结果表明解体的石墨具有多种形态,且大多起因于其周围基体的熔化,由于直接观察到了奥氏体熔化后石墨的解体过程,从而可以推断:大断面球铁中心部分出现畸变石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奥氏体外壳在共晶主平台温度回升时发生重熔而引起的。
    2  《科学通报》外文版将于1980年复刊
    1979, 2(4).
    [摘要](477)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科学通报》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 鉴于近年来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和我国科学工作者的迫切要求。中国科学院决定于1980年1月起恢复《科学通报》外文版,刊期暂定为月刊,相当于中文版(半月刊)两期的合刊。
    3  高性能水热管的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辛明道 陈远国 雷亨顺 张洪济
    1979, 2(4).
    [摘要](47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本文在水热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低热阻、高传热率的最佳吸液芯结构,论述热管蒸发区内的传热机理。对于金属流体和低热流密度下的非金属流体,蒸发区内的传热主要靠通过吸液芯-液体组合体的导热;对于高热流密度下的非金属流体,蒸发区内可能出现核沸腾,这时妥善设计吸液芯,可以延缓因核沸腾而过早地出现干涸的现象。试验表明,1.5米长的重力辅助水热管,倾角3°下最大传热率竟比水平时增加6倍。最后,介绍水热管在晶闸管散热和余热回收中的工程应用。
    4  用光弹性法测定薄壁园筒扭转的混合型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
    陈泽光 高芝辉 李仕莲 曹震 蒋石川
    1979, 2(4).
    [摘要](314)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用等色条纹来测定薄壁园筒上裂纹的混合型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利用冻结切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测量,实验结果就其中一种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与理论解比较误差不大,其精度满足工程要求。从而推证薄壁园筒上,其它裂纹的试验精度也能满足工程上的要求。
    5  人工裂缝曲率对光测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K_Ⅲ影响之初探
    蒋石川 李仕莲 曹震 陈泽光 高芝晖
    1979, 2(4).
    [摘要](654)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用光弹性方法较系统地探讨了人工裂缝曲率半径ρ对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K_Ⅲ的影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在ρ<0.04mm时,看来会得到K_Ⅰ较满意的结果。ρ=0.12mm时,K_Ⅰ实测值较理论值尚无显著偏差(-4.83%);ρ对K_Ⅱ影响较K_Ⅰ为大;K_Ⅲ实测值对于ρ的变化似不敏感。
    6  对称分量法在单相电容式电机中的应用—零序阻抗和空间三次谐波磁势的关系
    杨炳中
    1979, 2(4).
    [摘要](64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对于单相电容式电动机稳态运行理论的研究仍处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目前,有三种主要分析方法:对称分量法;旋转磁场理论;正交磁场理论。 就对称分量法来说,又有二种观点,一种是用三座标法,另一种是用二座标法。 若我们采用一种常用接线法,将一台三相电机改接成单相电容电机后,用对称分量法来分析,就会出现二种结果。从形式上来看,两种分析的结果并不一致。三座标分析法中包含有零序阻抗,而二座标法则没有。 本文从物理概念出发,通过对绕组所产生的磁势谐波进行分析,进而认识零序阻抗和三次谐波磁势的关系,从而阐明这二种分析方法的等效性。
    7  滚齿机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计算分析
    1979, 2(4).
    [摘要](482)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讨论了滚齿机传动系统计算模型建立的方法、依据和存在的问题。并应用处理多分支轴系扭振计算的传递矩阵方法,计算了该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和受迫振动,且用实验加以验证。文中还初步研究了当改变飞轮参数时对系统动态特性带来的影响。
    8  气—固反应动力学讨论
    谭辉玲 李代高 谢树艺
    1979, 2(4).
    [摘要](657)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讨论气体—金属固体间多相反应的速度控制环节。对扩散控制和混合控制提出了基本公式和曲线。作为应用举例,讨论了气体渗碳。指出气体渗碳的速度控制应是混合控制,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纯扩散控制。介绍了根据这种观点,求扩散系数、传递系数、碳浓度分布曲线、渗碳层深度的方法,最后,初步提出了用活度处理方法,解决实测值和理想公式及其曲线间的偏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