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第3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关于非线性快子场范数方程的研究
    段虞荣
    1980, 3(3).
    [摘要](332)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本文利用构造非线性快子场方程 (ψ)/(t)=Aj(ψ)/(y~j)+B,jG{1,2,3}(1)的复共轭转置对偶方程的方法导出非线性快子场范数方程 (2)其中Aj=Aj-A_j~H/2i,而Aj=-γ_4γ_j,为Dirac矩阵,ψ为波函数(旋量),ψ=ψ~Nθ_4为ψ的Hermite 共轭波函数,为ψ的不定度规范数平方,u=ψ~2ψ~2-ψ~4ψ~4,ε_0,ε_2,ε_3为旋量ψ的分量的某些实函数。g_N为核子质量耦合常数。
    2  不完全描述时序机的封闭类和极小化方法
    周德玉
    1980, 3(3).
    [摘要](487)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证明了所有循环相关的相容组和它的任何一个循环相关的蕴涵相容组具有相同的封闭相关类。同时,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封闭类,即所有一级蕴涵相容组构成的封闭类。证明了这个封闭类所包含的相容对就是一切相容对的蕴涵相容对的封闭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极小化方法——建立无多余元素的蕴涵相容对封闭类的极小闭包的方法。此方法较其它方法简单。
    3  电力系统故障的节点阻抗方程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的应用
    米麟书
    1980, 3(3).
    [摘要](448)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首先利用口网络理论,根据故障方程解出各序网故障口电流,然后着重论述直接用电力系统故障时的节点阻抗方程,导出继电保护装置整定或工况分析中有关常用电气量值(一次值)计算的数学模型及数值解算法。
    4  绝对零位光栅——一种新型测量系统的检测元件
    杨世雄 顾庆祥 钱德林
    1980, 3(3).
    [摘要](65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在普通增量式光栅测量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绝对零位光栅测量系统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区别。文中重点论述了: 1.绝对零位光栅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零位光栅线纹编码的基本要求。设计零位光栅时,确定各主要参数的原则。 3.绝对零位光栅尺的工艺分析。文中提出了评定绝对零位光栅尺质量的主要指标,同时指出了动态光刻绝对零位光栅尺所必需解决的一些特殊问题。 最后,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试的结果证明本成果达到了预定的设计要求。
    5  烧结粉末吸液芯——水热管性能及蒸发传热的试验研究
    张洪济 辛明道 陈远国 雷亨顺
    1980, 3(3).
    [摘要](603)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本文对烧结青铜粉末吸液芯—水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这种吸液芯结构的蒸发热阻比常用的其他吸液芯结构的蒸发热阻要小得多。对热管蒸发区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6  螺纹管的传热和流阻性能
    程俊国 冯骏 靳明聪 吴琼华 黄钊忠 尹天荣
    1980, 3(3).
    [摘要](457)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叙述了对不同结构螺纹管阻力系数和传热性能的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计算流阻及传热的无因次实验公式,推荐了螺纹管的最佳结构。
    7  含钒汽车翻斗钢15MnMoVNR的组织形态研究
    郑子久
    1980, 3(3).
    [摘要](519)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用光学金相及电子金相手段对15MnMoVNR钢热轧及不同淬回火工艺制度下的组织形态进行了研究。热轧状态有粒状贝氏体组织形成;淬火及低温回火后为条束状的回火马氏体组织;调质后的析出相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8  坚持遗传学的辩证方向
    叶峻
    1980, 3(3).
    [摘要](397)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研究基因理论的摩尔根学派,本世纪取得了现代遗传学的新成就。主张外界条件对遗传变异起主导作用的米丘林学派,由于李森科的外因论和学阀作风,五十年代以来仃滞不前。 童第周、牛满江的研究工作,使细胞遗传学推陈出新。 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实践标准,实行辩证法,废止“代替论”,是尽快发展我国遗传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正确方向
    9  对《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内容的认识——兼论十多年来《无基》教材的变化
    全寿春
    1980, 3(3).
    [摘要](37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原《无线电技术基础》课程是学习无线电类专业课的桥梁,其主要研究内容十余年来变化甚大,演变成现在的《信号与线性系统》。本文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首先对原教材作了简要的评价;并根据新的要求,就新教材对传统内容的处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增内容,提出了作者的一点认识。作者希望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能起到向导作用,同时也想对自学有关新内容的读者有所助益。
    10  关于印刷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布线设计的理论研究
    葛守仁 童(?)
    1980, 3(3).
    [摘要](615)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在集成电路和印刷电路的版图设计中,电路的布线是一个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问题。葛守仁教授应用图论、优化理论等数学工具,对集成电路的布线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介绍了一种寻求最佳互连(interconnection)方案的方法。著者通过和布线图对应的区间图(interval graph)找出一种“通路稠密度”(street congestion)最小的方案,以达到用最小的版面获得最大的布线数的目的。著者进一步论证了对应于各种布局(Piacement)的区间图中,“包采数”(chromatical number)最小的就代表最佳的布局。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