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第8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高压直流系统数字仿真的友模网络法
    胡立华 任震 叶一麟
    1985, 8(1).
    [摘要](550)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提出将寻求动态网络数值解的友模法应用于高压直流系统的数字仿真,并根据不定导纳矩阵的理论构造了具有时变网络拓扑特点的直流系统数字模型。在算例中,对Graetz桥电路进行了检验性计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本方法适用于直流系统的稳态及暂态数字仿真,也能够对结构复杂的直流输电系统进行方便而有效的模拟。本方法将特别有利于交、直流综合系统的数字仿真。
    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FD法
    黄雯莹 任震
    1985, 8(1).
    [摘要](606)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根据Markov过程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累积状态之间的转移频率的概念以及有关频率、转移频率的一些性质,并在数学上进行了论证。利用累积状态之间的转移频率的性质,在计算主要可靠性指标时会带来一些方便。而且,累积状态之间的转移频率的概念则有助于建立直流输电系统的各子系统以及整个系统的等效模型。本文还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一个算例,介绍了本方法的具体应用。
    3  发电系绕可靠性评估的累积量法
    吴继伟 阎超
    1985, 8(1).
    [摘要](52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在用Gram-Charlier级数描述系统容量仃运累积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将累积量法应用于发电系统失负荷频率及持续时间指标(F&D)的计算。导出了能适合具有多状态单元的发电系统的容量仃运累积频率计算式,从而能直接进行系统的几项主要可靠性指标(LOLP,F&D,及EENS)的计算。本方法避免了兀长的递推运算和参数考虑的局限性,显著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本文通过对IEEE可靠性试验系统的试算及分析,检验了累积量法的有效性和本文所推导的F&D指标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4  全国第一次光电技术及系统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
    1985, 8(1).
    [摘要](32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为了检阅和推动我国光电子学和光电技术的发展,我校和清华大学受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委托,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在我校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光电技术及系统学术会议。 全国59个单位的117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61篇,汇编成7册会议论文集,
    5  高电压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分析
    杨保初
    1985, 8(1).
    [摘要](438)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报导了1982年9月重庆大学高压实验室应用5—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方法测定本室15名工作人员及重庆市X光医生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发生率(S.C.E.Rate),分别为6.8次/细胞及5.8次/细胞(均高于国内外所测定正常人S.C.E.发生率)。数据经统计学处理,t值为3.733,即P<0.01,表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我室测定结果证实:高电压实验室进行空气间隙放电操作过程中,室内确实存在造成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因素存在,能对工作人员带来一定有害影响,并提示:S.C.E.技术以及测定染色体畸变技术对检测长期接触高压放电工作者的染色体的畸变效应都是敏感的。
    6  关于少试样的生物流体流变特性的测量
    吴云鹏 蔡绍析
    1985, 8(1).
    [摘要](419)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以复粘性系数和本构方程概念,以通用的简单流率型本构方程为基础,论证了少试样生流流体流变特性测量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球体运动惯性的影响。所得的结果可用以分析研制少试样生物流体流变特性测量系统。
    7  200MW锅炉汽轮机组动态特性的数字仿真
    黄光平 郑体宽 王蔼人
    1985, 8(1).
    [摘要](480)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一台200MW中间再热式燃煤自然循环汽包锅炉和汽轮机组的数学模型化及其数字仿真过程。数学模型表示成状态空间的形式。采用增广矩阵的方法将非齐次的模型方程化为齐次的形式再求解。最后,进行了仿真结果的讨论。
    8  我校八四年度获奖成果项目
    1985, 8(1).
    [摘要](452)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乘改革的东风,我校科研工作坚持执行了“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指导方针,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特别加强了技术应用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水平高,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好的成果,一九八四年我校有二十六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四川省高等教育局科技成果奖。
    9  增压沸腾床用预燃室点火的试验研究
    王维东 王致均 肖朝文 张力
    1985, 8(1).
    [摘要](487)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采用了试验的方法来研究增压沸腾床用预燃室点火的过程。我们在沸腾床上作了许多加热炉料和点燃煤的试验,而且还探讨了用预燃室点火的机理。根据试验资料,我们还讨论了在有横向射流条件下床内的沸腾特性。在常压下点火的试验结果表明用预燃室点燃沸腾床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它既可以用于增压沸腾床又可以推广到常压沸腾床,使沸腾炉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10  顺序分枝法—零件归类成组的一种实用方法
    许香穗
    1985, 8(1).
    [摘要](90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零件归类成组是实施成组技术的基础。提出的顺序分枝法是一种较为完善的、用于零件分类的生产流程分析方法。 本文论述了顺序分枝法的基本原理。顺序分枝法乃是将待分类的全部零件按其工艺流程遂个地判别,使之归属于相应的各级分枝组,进入各级分枝组的零件在工序(主要的)数目和顺序上完全一致;然后,遵循推荐的原则把各级分枝组合并为零件种数适当的加工族。 顺序分枝法为计算机辅助零件分类提供了逻辑、判断模式。本文列出了采用顺序分枝法的计算机辅助分类的结果。
    11  压下螺旋的弹性接触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龚剑霞 郑朝云
    1985, 8(1).
    [摘要](403)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用弹性接触有限元混合法,以轧钢机压下螺旋为例,求解传动螺旋载荷轴向分布及螺牙上载荷径向分布。据此,提出螺纹载荷分布不均匀率概念,并以此为判据,对压下螺母的高度和形状进行优化。所得结果,可供轧钢机械和有关人员设计压下螺旋以及其他重载传动螺旋时参考。
    12  硅锰双相钢的组织形貌观察
    何泽福 夏进 钱小蓉
    1985, 8(1).
    [摘要](509)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含钒、钛的硅锰双相钢在热轧、正火及水淬处理后的组织形态进行了细微的观察。结果表明经热轧和正火处理后的组织是极其复杂的。
    13  夹层结构容器的检漏
    吴大华 祖正蓉
    1985, 8(1).
    [摘要](533)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根据十多年来研究和生产单晶炉的实践,论述对夹层结构容器以一定压力的水为示漏物质进行真空计检漏的理论依据、检漏工艺及技术效果。
    14  井式真空渗碳炉微电脑控制系统
    宋宏远 杨煜虎 杨天怡
    1985, 8(1).
    [摘要](558)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针对井式真空渗碳炉的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微电脑控制系统。其应用程序的组织方法上,提出了一种简洁而便于调试和增减控制功能的优化程序结构。并提出了“一种智能调节器”算法程序的实现及达到的优良控制效果。
    15  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Schmidt法的改进形式及收敛性证明
    段虞荣 钟海燕
    1985, 8(1).
    [摘要](608)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对R·Schmidt在其1979年博士论文中所提出的求解非线性参数最优化问题的最小二乘自适应的一种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方法作了几何解释和改进,而且给出了改进型算法的收敛性证明。
    16  双曲扁壳在环行线载荷和园形分布载荷作用下的简化计算
    谈骏渝
    1985, 8(1).
    [摘要](46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对作用在不等曲率椭园抛物面双曲扁壳并距离边界有一定距离的环行线载荷,环形及园形分布载荷的简化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位移和内力的积分表述式和级数形式的计算公式,最后还对收敛性进行了讨论。
    17  一种寻求最小割集的新方法
    李代高
    1985, 8(1).
    [摘要](620)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介绍的最小割集寻求方法是以图论理论为依据,以关联矩阵分块处理为手段的直接搜寻方法。具有步骤明确、规则简单、概念清楚易于应用的特点。 本方法引用了扩大结点的概念,采用关联矩阵分块处理方法,避免了穷举法的缺点。 文中提出了一个最小断路集的判定算式,可适用于任意给定系统。
    18  智能调节器参数在线仿人自整定
    李南 周其鉴
    1985, 8(1).
    [摘要](63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目前,智能控制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有人认为,智能控制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方向,新进程,是当代科学三大重要研究课题(能源、空间探索、智能控制)之一”。文献研究了控制系统中富有经验的操作者的普遍行为,提出了一种智能调节器(简称“IC”),其优越效果已开始受到人们注意。本文沿着这个方向,模拟仿人的操作,总结出“IC”参数的仿人在线自整定方法的“IC”(简称“HIC”)。
    19  模糊控制器的特性及其数字仿真研究
    覃考
    1985, 8(1).
    [摘要](436)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对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信息缺乏及难于建立数学模型系统,如果这些系统不是太复杂的情况下,可用模糊数学理论设计一类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简称模糊控制器(Fuzzy Controller或FC)。 它将操作者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控制心理活动及思考智慧,通过模糊集理论及计算机的形式语言来实现自动控制过程。因此这类微机模糊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种形式。它与P1控制器比较具有阶跃响应速度快、过渡时间短、过程参数敏感度低、控制精度能满足一般工业要求等优点。 本文采用快速简化算法,使模糊控制计算简明扼要,节省机时及内存。并对FC的响应特性、敏感度及有关参数的影响与设计进行阐述和数字仿真。
    20  自校正控制器在控温炉中的应用
    周思玲 陈进
    1985, 8(1).
    [摘要](435)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本文以Clarke自校正控制器为基础,针对控制量维持值U_r的变化对自校正控制算法提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简单方法来克服P(K)阵的不稳定情况,实现了对扩散炉的炉温控制。用BASI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制了两套应用程序,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