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7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Mg-3Al-1Zn-(0~0.5)Sr镁合金铸态组织中的第二相研究
    吴璐 潘复生 杨明波 宋锴 潘虎成
    2014, 37(3):1-9.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1
    [摘要](1830) [HTML](504) [PDF 10.75 M](1220)
    摘要:
    为系统研究微量Sr对铸态AZ31镁合金组织中第二相的影响,且为含Sr的Mg-Al-Zn系合金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SC)、扫描电镜观察(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Sr含量为0~0.5(质量分数,%,下同)AZ31镁合金铸态组织中的第二相的类型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铸态AZ31合金中除了Mg17Al12相以外,还存在少量的小块状Mg21(Zn,Al)17相。添加Sr含量为0.1的AZ31合金中存在Mg17Al12、Mg21(Zn,Al)17相以及少量Al4Sr相,添加Sr含量为0.3的合金组织中能观察到Al4Sr、Mg21(Zn,Al)17相以及少量Mg17Al12相,而在添加Sr含量为0.5的合金中仅能观察到Al4Sr和Mg21(Zn,Al)17相,Mg17Al12相的形成受到抑制。此外,层片状共晶Al4Sr相的数量在质量分数为0.3~0.5的区间随着Sr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多。
    2  电刷材料Ag-Pd-Cu-X合金的热变行为分析
    王勇 胡建旗 徐永红 章应 谈春林 陈蓉
    2014, 37(3):10-15.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2
    [摘要](1297) [HTML](286) [PDF 7.84 M](1149)
    摘要:
    在变形温度650~950 ℃,应变速率0.001~0.1 s -1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Ag-Pd-Cu-X合金进行了热模拟压缩实验,分析了合金微观组织及流变应力变化规律,建立了合金的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由650 ℃升高到750 ℃以后,合金的热变形软化机制由动态回复为主转向以动态再结晶为主,流变应力呈现出明显的逐渐降低趋势。合金在变形温度750~950 ℃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10.369 kJ/mol。利用所建立的本构方程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证明了所建立本构方程的正确性。
    3  基于BP神经网络和SQP算法的轮毂锻模优化设计
    徐戊矫 李武华 王玉松 姜中原
    2014, 37(3):16-22.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3
    [摘要](1420) [HTML](344) [PDF 7.88 M](1117)
    摘要:
    针对轮毂锻模的上模芯磨损剧烈的问题,将锻造成形数值模拟、BP神经网络和SQP算法耦合以优化模具的型面,改善上模芯的磨损情况,从而提高模具的寿命。基于MATLAB平台,以等磨损为目标建立优化数学模型,采用3次样条插值曲线描述上模芯成形部位的轮廓形状。结合锻造成形数值模拟和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得到计算结果并以此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模具型腔控制点与目标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运用SQP算法对设计变量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的上模芯成型部位的轮廓形状,并对此轮廓的磨损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成形上模芯磨损量减小且更加均匀,等磨损值下降了38.4%。
    4  相邻两节点等值算法在复杂电网简化中的应用
    李洪兵 李志勇 穆子龙 廖玉祥
    2014, 37(3):23-28.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4
    [摘要](1477) [HTML](632) [PDF 5.91 M](1004)
    摘要:
    实际电力系统呈现非辐射状网络的特点,评估研究其稳定性往往需要建立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这就要求首先对系统进行简化等值。采用考虑了等值节点之间耦合阻抗的相邻两节点等值算法,成功实现了对实际复杂大电网的简化建模。德宝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和南方某实际超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仿真分析表明,等值后系统的静态性能与原系统一致,同时也具备比较接近的动态响应,满足等值要求,为后续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5  电网可靠性概率分布的参数不确定性辨识
    芦晶晶 赵渊 郭胤 张煦
    2014, 37(3):29-34.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5
    [摘要](1634) [HTML](294) [PDF 7.31 M](976)
    摘要:
    元件可靠性参数受元件类型、运行时间、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电网可靠性指标本质上也是一种随机变量。笔者从电网可靠性指标的概率分布计算以及其变动规律受参数不确定性影响的角度开展辨识研究,为探索参数不确定性对电网可靠性评估影响提供工程实用参考。在双循环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点估计法,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改进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并详细讨论了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评估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但改进蒙特卡洛模拟法的计算效率最高,点估计法次之。通过对IEEE-RTS 79系统的评估分析,验证了改进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6  微波辐照对鲕状高磷铁矿除磷工艺的影响
    唐惠庆 刘伟迪 马龙 李留辉 郭占成
    2014, 37(3):35-40.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6
    [摘要](1432) [HTML](294) [PDF 6.64 M](1165)
    摘要:
    研究了微波辐照预处理对鲕状高磷铁矿气基还原联合高温熔分除磷提铁工艺的影响。微波预处理采用昆明理工大学研制的功率连续可调 MW-HS 多功能高温微波反应器。微波预处理样品进行SEM和EDS分析以及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变鲕状高磷铁矿颗粒的显微结构。在颗粒内部中磷灰石和铁氧化物之间产生明显的裂纹,并使鲕粒内部形成众多的微裂和疏松结构。微波预处理对鲕状高磷铁矿的气基还原的后期阶段有促进作用并延缓了颗粒内部烧结现象的发生。管式炉气基还原和高温熔分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预处理可以大幅提高铁的回收率,但是同时铁样中的磷略有升高。在1 273 K,CO气氛和还原时间为2 h的条件下,450 W功率微波预处理的矿粉最终金属化率可以达到90%,其熔分结果的金属回收率可以达到83%,铁样磷含量为0.48%。
    7  高稳定磁流变液的制备和性能分析
    唐龙 卢利平 岳恩 罗顺安 赵光明 张平 唐锐 张登友 杨百炼
    2014, 37(3):41-46.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7
    [摘要](1932) [HTML](364) [PDF 7.14 M](1349)
    摘要:
    采用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表征手段,研究通过气体渗氮在羰基铁颗粒表面形成的氮化物薄层,分析了羰基铁颗粒氮化后的形貌、抗氧化性能和磁性能。将氮化后的羰基铁粉加入高分散性添加剂,用高速分散的方法制备了高稳定磁流变液,分析了该磁流变液的磁性能、流变性能和抗沉降性能,并研究了该磁流变液在器件应用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制备的磁流变液的摩擦系数降低至0.054,3个月沉降<10%,零场黏度≤1.0 Pa·s,最大剪切应力≥60 kPa,在20~125 ℃范围内,阻尼器阻尼力最大衰减率14.3%。氮化提高了磁流变液悬浮相的表面抗磨、耐蚀性能,改善了磁流变液抗沉降团聚稳定性。
    8  Al2O3对镁合金阴极电泳涂层耐磨耐蚀性的影响分析
    吴超云 张津 潘复生
    2014, 37(3):47-52.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8
    [摘要](1528) [HTML](334) [PDF 8.35 M](1107)
    摘要:
    为改善镁合金有机电泳涂层耐磨性能,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陶瓷粉体,并将陶瓷粉体充分分散于电泳漆中制得镁合金阴极电泳复合涂层,用铅笔硬度、摩擦磨损测试系统、画圈附着力方法、氯离子腐蚀试验、分别评价比较了阴极电泳涂层和加粉体后复合涂层的硬度、附着力、耐蚀性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硅烷改性Al2O3粉体的阴极电泳有机无机复合涂层厚度与不加粉体的相当,粉体的加入不会改变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和耐蚀性,但可以增加涂层的硬度,极大地提高涂层的耐磨性。
    9  纳米TiO2涂膜水敏感性对涂料耐沾污性能的影响
    张智强 殷峰 段东方 张育新
    2014, 37(3):53-57.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09
    [摘要](1520) [HTML](345) [PDF 5.55 M](1179)
    摘要:
    利用TiO2的光催化活性来改善涂料涂层的耐沾污性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采用水热法制备亲水型纳米TiO2和疏水型纳米TiO2,并采用XRD和TEM对所制备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者均为锐钛型TiO2,其中亲水型TiO2的粒径约为40 nm,疏水型TiO2的粒径约为7 nm。将所制备的TiO2喷涂在涂料表面,分别制得超亲水型和超疏水型纳米涂层,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纳米涂层的亲水角度,探讨水接触角对涂料耐沾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亲水涂层和超疏水涂层均能够较明显地改善涂料的耐沾污性能,而超疏水涂层的耐沾污性能优于超亲水涂层。
    10  基于粗糙集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
    胡燕 郑忠
    2014, 37(3):58-63.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10
    [摘要](1639) [HTML](431) [PDF 5.03 M](1130)
    摘要:
    针对转炉炼钢知识发现的特点,采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分析,应用数据清洗、标准化及离散等方式对转炉炼钢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以炼钢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知识发现的条件属性,以转炉冶炼终点控制目标作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建立了基于粗糙集方法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实现转炉炼钢生产知识的自动发现、获取和规则提取。以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做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采用210 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模型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提取出的铁水硅含量、铁矿石质量、氧气消耗量等影响因素对转炉冶炼钢水终点温度存在重要影响,且模型提取出的转炉炼钢终点钢水温度知识规则与现行转炉炼钢现场的变化规律一致,证明基于粗糙集方法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的有效性。
    11  SBBR单级自养脱氮系统N2O排放特征分析
    方芳 张强 陈猷鹏 李凯 李震涛 郭劲松
    2014, 37(3):64-70.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11
    [摘要](1585) [HTML](280) [PDF 7.19 M](1021)
    摘要:
    采用3组人工配水的单级自养脱氮生物膜反应器,对比研究了曝气方式及碳源对系统N2O排放量和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号、2号和3号反应器在一个运行周期内N2O累积排放量和N2O转化率分别为13.69、14.28、2.51 mg和1.36%、1.49%、0.236%。连续曝气的1号反应器与间歇曝气的2号反应器相比,其N2O累积释放量、N2O转化率相近。进水含有机碳源的3号反应器N2O累积释放量、N2O转化率约为进水不含有机碳源的2号反应器的1/6。曝气方式对N2O排放特征影响较大,连续曝气的1号反应器N2O累积排放量持续增加,N2O平均排放速率和溶解态N2O质量浓度表现为先升高至最大值后持续下降。间歇曝气的2号反应器N2O排放量主要来自曝气段,N2O平均排放速率和溶解态N2O质量浓度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其他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单级自养脱氮工艺N2O转化率较低。
    12  污泥屈服特性与壁面滑移临界条件
    冯民权 谭未
    2014, 37(3):71-76.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12
    [摘要](1781) [HTML](308) [PDF 6.67 M](1190)
    摘要:
    为了确定脱水污泥的屈服特性、发生壁面滑移时的临界剪切应力值,采用平行板旋转流变仪(R/S+CPS)和高速摄像机(Trouble Shooter)对较低含水率的脱水污泥进行试验,同时借助直线标记法、屈服应力对剪切速率的敏感度以及通过稳态扫描来分析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数据对平行板间距的依赖性,从而判别滑移的存在并得到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含水率为83%的污泥在剪切速率为5~60 s -1作用下,表现出剪切稀化,并且由于可能是存在壁面滑移的原因,致使屈服应力对剪切速率敏感,其值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对于含水率为84%、85%、86%的脱水污泥,明显地观察到壁面发生滑移,而且对比多组不同工况下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数据,发现不重叠;而对于含水率为88%的污泥,其两种现象恰恰相反。产生的壁面滑移速度随着壁面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含水率以及剪切应力对污泥壁面滑移速度是有一定影响的,甚至可能存在临界剪切应力值。
    13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数值模拟中边界的影响分析和范围确定
    雷宏武 李佳琦 许天福 王福刚 石岩
    2014, 37(3):77-86.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13
    [摘要](1641) [HTML](665) [PDF 11.89 M](1073)
    摘要:
    在“无限大”深部咸水层的二氧化碳(CO2)地质储存数值模拟中,往往需要人为给定一个边界。边界范围大小和类型选取直接影响模拟结果,进而导致储存潜力评价误差。笔者基于典型深部咸水层的二维径向模型,采用TOUGH2-MP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边界范围和类型对深部咸水层中注入CO2后压力和CO2饱和度分布、最大压力和CO2运移距离及储存形式和储存效率的影响。为了说明边界的确定与深部咸水层参数有关,还进行了渗透率、孔隙度、压缩系数、温度、盐度和边界类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隔水边界类型下,边界范围越大,压力增量和CO2饱和度越被“平均化”,从而最大压力增量越小,CO2饱和度分布形状越扁平,最大运移距离越大。但储存形式受边界影响不大,体积储存效率在“无限大”深部含水层中被高估。随着边界范围的扩大,边界引起的差异逐渐变小。另外,基于单相流和多相流解析解理论,得到了在已知注入速率下边界范围大小的简单近似确定方法。该方法考虑CO2的最大运移距离和水相的影响边界两个方面,适用于“无限大”深部咸水层单井或多井注入的边界确定。
    14  大薸对不同质量浓度畜禽废水的净化作用及生物学效应
    陈金发 杨平 聂琦珊 胡金朝 秦玲 张丹 胡成伦
    2014, 37(3):87-94.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14
    [摘要](1077) [HTML](336) [PDF 7.86 M](1190)
    摘要:
    实验以自然湿地中采集的大薸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首次研究了大薸在低质量浓度至高质量浓度畜禽废水条件下的净化作用及植物生理变化。并探讨了湿地植物大薸对废水的净化作用与生物学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薸对畜禽废水的CODcr、氨氮、总磷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2.33%、69.21% 和45.88%。大薸在不同质量浓度畜禽废水胁迫8 d后,大薸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畜禽废水质量浓度越高,植物损伤情况越明显。大薸叶片中起主要保护作用的酶是POD,变化幅度最明显,对畜禽废水胁迫的敏感性、应激性最强。大薸对畜禽废水的净化作用与大薸的生物学效应相关性较强。
    15  近距离煤层群水射流割缝卸压石门快速揭煤技术分析
    卢义玉 黄辰 贾亚杰 尤祎 汤积仁
    2014, 37(3):95-100.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15
    [摘要](1567) [HTML](323) [PDF 8.04 M](1063)
    摘要:
    针对西南地区高瓦斯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层间距小于7 m时,石门揭煤工作面前方多层煤层需统一消突管理,常规超前钻孔工程量大,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和采掘工作面接替等问题,提出采用穿层钻孔水射流割缝防突技术,一次性对石门工作面前方煤层群统一卸压增透,快速安全揭煤的思路。以贵州雷公山煤矿为例,采用FLAC3D模拟了不同缝槽布置方式以及缝槽间距对煤层群卸压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多煤层煤孔中部均布置一个缝槽,同一煤层内缝槽间距为4 m,可使石门揭煤工作面前方控制范围内煤体整体卸压。现场应用证明:采用水射流割缝技术,预抽达标时间缩短约39 d,钻孔工程量减少610 m,钻孔数量减少30个,可实现快速安全揭煤。
    16  利用排采数据计算煤层渗透率的方法
    赖枫鹏 李治平 张跃磊 付应坤
    2014, 37(3):101-107.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16
    [摘要](1665) [HTML](343) [PDF 6.60 M](1142)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的计算排采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考虑生产过程中外在产量数据对煤层内在渗透率的反映,在物质平衡方程、产量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生产数据反求煤层渗透率的方法。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对生产中储层的平均压力进行计算,纯产水阶段引入无量纲产水指数对产量方程进行转换。气水同产阶段则利用气水产量比进行转换,从而消除泄流半径、表皮系数等不确定因素对计算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渗透率与地面累积产液量的关系可以用一元三次方程描述。对沁水盆地煤层气井进行计算,得到煤层渗透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储层渗透率在排水阶段后逐渐增加,但渗透率增长率呈现降低的趋势,渗透率比与地面累积产液量呈较好的一元三次多项式关系,这与理论数学关系相吻合。
    17  综采工作面机电装备无线Mesh通信方法
    周信 王忠宾 谭超 刘新华 季瑞
    2014, 37(3):108-114.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4.03.017
    [摘要](1676) [HTML](298) [PDF 7.47 M](894)
    摘要:
    针对现有通信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动态移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的综采工作面机电装备通信方法。为了提高Mesh网络带宽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了基于双天线和干扰感知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设计了高吞吐率路由协议和多径路由控制协议,对无线Mesh网络链路质量进行管理;对影响Mesh网络信号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的无线网络节点部署方法;对无线Mesh网络在综采工作面的通信效果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无线Mesh网络的信号强度范围为-41~-68 dBm,数据传输速率为大于等于12 Mbps。结果表明,无线Mesh网络能够满足综采工作面机电装备的通信需求,为综采工作面机电装备的通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