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4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机械工程
    • 基于动态预警的人车共驾智能汽车侧向避障鲁棒控制

      2021, 44(6):1-12.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1.06.001

      摘要 (574) HTML (640) PDF 1.67 M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人车共驾智能汽车侧向避障安全性,提出了基于动态避障预警的侧向避障鲁棒控制策略。针对汽车行驶前方汽车加速度和速度动态变化,建立汽车纵向安全距离模型,提出了基于临界纵向安全距离和碰撞时间倒数融合互补的多级预警算法。针对不同预警状态,根据驾驶员是否介入,对智能汽车进行相应控制,实现人车共驾智能汽车安全性;针对避障过程前后侧偏刚度参数动态摄动,提出了考虑参数动态摄动的鲁棒控制策略,以实现智能汽车侧向避障轨迹精准跟踪。搭建了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了所提控制策略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有效,实现了不同级别预警并能根据驾驶员动态介入而动态调整预警状态,若驾驶员对预警未介入直到四级预警,控制策略自动接管人车共驾智能汽车,进行侧向避障控制,提高了人车共驾智能汽车安全性和横摆稳定性。

    • 单区放热率计算中考虑传热影响的比热比自适应估计方法

      2021, 44(6):13-20.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008

      摘要 (408) HTML (966) PDF 2.56 M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区放热率算法广泛应用于汽油机燃烧放热诊断,但比热比和传热难以被合理估计,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单区放热率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考虑传热影响的比热比估计方法:计算压缩和膨胀期间的多变指数,在燃烧区间内基于工质温度对其插值以获取变化的比热比,用于总放热率的计算。从循环释放能量和燃烧控制参数的角度出发,使用汽油机试验数据将其与现存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计算的循环累计放热总量更加精准,燃烧终点提前,且燃烧控制参数间的相关性得到明显改善。此算法能更加准确地描述缸内燃烧历程。

    • 驾驶行为对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的影响

      2021, 44(6):21-30.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010

      摘要 (434) HTML (841) PDF 3.19 M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驾驶行为对重型柴油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利用车载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MES,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对3辆车分别进行了平稳驾驶、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共9次PEMS试验。对每辆车前后3次试验的市区、市郊、高速路段和总行程路段动力学参数v·apos[95]和比排放进行了计算,并利用动力学参数v·apos[95]对污染物排放特性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平稳驾驶,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行为下3辆车NOx比排放增加33.73%~621.10%,PN比排放增加21.26%~122.40%;同时CO比排放与车辆动力学参数v·apos[95]之间无明显影响关系,市郊、高速路段NOx比排放和PN比排放与车辆动力学参数v·apos[95]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见其驾驶行为对车辆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 多轴电驱动车辆驱动力优化分配策略

      2021, 44(6):31-42.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012

      摘要 (435) HTML (898) PDF 3.16 M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某型多轴电驱动车辆的经济性,提出了一种最优驱动力分配控制策略。以电驱动系统效率最优为核心,对驱动转矩的分配进行离线优化,生成可在线应用的驱动模式表,通过查表插值可以确定驱动轴数,再根据整车轴荷动态分布情况,确定具体驱动轴,以充分利用地面附着力;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后向仿真模型,在调整的世界重型商用车循环工况上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最优驱动转矩分配控制策略,相对驱动转矩平均分配控制策略和基于轴荷比分配转矩控制策略,经济性分别提升了9.18%和6.12%。

    • 改进深度可分离卷积的SSD车型识别

      2021, 44(6):43-48,83.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011

      摘要 (635) HTML (796) PDF 1.94 M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现有车辆识别方法对于车型实时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的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算法用于车型识别研究。首先,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并引入反残差模块来解决因通道数少、特征压缩导致的准确率下降问题。其次,以车辆的刚体特性为依据,重新设计区域候选框,减少模型参数运算量。最后,在BIT-Vehicle数据集上进行消融实验来对比不同网络模型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改进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的SSD车型识别方法有更好的车型识别效果,可以达到96.12%的识别精度,检测速度提高至0.078 s/帧。

    • 一种新的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的隧道内停车检测方法

      2021, 44(6):49-59.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288

      摘要 (368) HTML (392) PDF 1.88 M (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准确地检测高速公路隧道内停车行为,将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首先,通过基于混合高斯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背景差分法提取出运动目标。接着通过meanshift算法跟踪这些运动目标,计算运动目标的速度以及在相邻视频帧中运动目标的相关性,通过与速度阈值和相似度阈值的比较得到静止目标。最后,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分类模型识别静止目标是否为车辆。文中方法在高速公路隧道视频上进行测试,达到至少84%的准确率。另外,与没有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的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相比,文中方法至少提高了63%的准确率。

    • 双圆弧谐波传动刚轮插齿刀设计与齿形误差分析

      2021, 44(6):60-72.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007

      摘要 (342) HTML (1080) PDF 6.68 M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圆弧刚轮插齿刀几何参数的计算设计及齿形误差分析是谐波传动制造的难点之一。采用运动学法精确建立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齿形及齿面数学模型;研究了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顶刃后角对插齿刀可刃磨长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侧刃后角、侧刃前角等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这些参数的影响因素及从齿顶到齿根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顶刃前角、顶刃后角对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齿形误差的影响规律;通过算例给出了插齿刀前后角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插齿刀可刃磨长度随顶刃后角增大而减小;侧刃后角的大小与该点半径及压力角大小有关,并随顶刃后角增大而增大;侧刃前角随顶刃前角及顶刃后角增大而增大,其中顶刃前角的影响较大;顶刃前角与顶刃后角均对插齿刀齿形误差有较大影响,设计时应在保证齿形精度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顶刃前角和较小的顶刃后角。

    • 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装配误差分析

      2021, 44(6):73-83.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009

      摘要 (265) HTML (492) PDF 2.16 M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掌握装配误差对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齿面接触的影响规律,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原理,在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的理论啮合几何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中心距误差、蜗杆轴向误差、蜗轮轴向误差和轴交角误差等4项装配误差的传动副干涉分析模型,提出了传动副在2种干涉情况下的定量评价指标及其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的理论接触线为中间平面附近的一条空间圆柱螺旋曲线;在装配误差的各分量中,蜗杆轴向误差对接触干涉情况影响最大,蜗轮轴向误差影响最小。

    • 齿轮传动系统冲击载荷抑制与动态参数优化

      2021, 44(6):84-95.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005

      摘要 (282) HTML (608) PDF 2.40 M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重载高速齿轮传动系统冲击载荷大、影响系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特点,以某采煤机齿轮传动系统为例,建立了包含电机动态模型、耦合轮系和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的采煤机动力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模型,研究了在采煤机运行过程中通过优化运动参数来降低截割传动系统冲击载荷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突变工况下,运动参数动态优化使截割传动系统中的冲击载荷减小。搭建了截割动力传动系统实验台架,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运动参数优化对截割传动系统冲击载荷的影响,实验与仿真所获得的传动系统冲击载荷的趋势相似,调速持续时间相近,验证了运动参数优化的有效性。

    • >环境工程·材料工程
    • 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对水体中Mn(Ⅱ)的动态吸附研究

      2021, 44(6):96-108,126.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291

      摘要 (379) HTML (1290) PDF 2.28 M (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求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去除水体中Mn(Ⅱ)的理论依据,考察了其在固定床中对Mn(Ⅱ)的动态吸附。以流量、床高、Mn(Ⅱ)初始质量浓度为变量,研究了这三类运行条件对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在固定床中吸附Mn(Ⅱ)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对Mn(Ⅱ)的吸附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流量和Mn(Ⅱ)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床高均能使固定床的运行时间延长;在流量为1 mL/min,Mn(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床高为2 cm时,观察到了碱改柚子皮生物炭对Mn(Ⅱ)的最大比吸附量为25.59 mg/g;Thomas模型表明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不是吸附过程中的限制性步骤;在Adams-Bohart模型的拟合中发现固定床系统吸附初期的动力学受外部传质控制,且其线性表达式(BDST模型)较为准确的预测了各初始条件下Mn(Ⅱ)穿透70%的运行时间;modified dose-response模型准确的描述了Mn(Ⅱ)穿透曲线的形状。

    • 太阳能蓄热水箱联合运行模式研究

      2021, 44(6):109-117.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281

      摘要 (373) HTML (543) PDF 5.06 M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乌鲁木齐地区某地板供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工程背景,对3个具有不同顶部形状或内置隔板结构的蓄热水箱内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各水箱的交替运行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时刻采用多水箱交替运行的模式是可行的。根据水箱的热分层评价结果,在该地区典型日中室外气温相对稳定的3个典型时刻(11:30,15:00和18:00),水箱合理的运行模式为:11:30优先运行3#水箱(球形顶部和单圆孔内置隔板结构),其次为2#水箱(锥形顶部和多圆孔内置隔板结构)或1#水箱(锥形顶部和单圆孔内置隔板结构);15:00和18:00优先运行3#水箱,1#和2#水箱互为备用。对于水温要求较高但用水量不大的用户,建议优先运行3#水箱,其次为1#水箱,当用户端回水量较大且用户需要较高温度的热水时优先启用2#水箱。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适时开启合适的蓄热水箱并合理调节流体参数对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 纳米银粒子耦合BiVO4和海泡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21, 44(6):118-126.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0.283

      摘要 (349) HTML (769) PDF 6.15 M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iVO4和BiVO4/海泡石光催化剂,利用AgNO3作为前体试剂,在光照的条件下,制备了不同银负载量的Ag/BiVO4/海泡石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TEM、XPS和DRS等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性质等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不同银负载量对Ag/BiVO4/海泡石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银的负载量达到60%时,复合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脱色效果最好,可在10 min之内完全将罗丹明B脱色。同时0.6Ag/BiVO4/海泡石样品具有一定的循环稳定性,可多次使用。

    • 长期时效对FGH96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1, 44(6):127-136.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21.06.013

      摘要 (413) HTML (850) PDF 14.81 M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长期时效热处理制度对FGH96合金的显微组织、析出相、拉伸性能、持久性能及蠕变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的晶粒组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分析了γ'相、碳化物和硼化物的形貌、尺寸和含量。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拉伸、持久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在时效温度550℃和650℃下,时效时间在100 h至7 500 h变化时,FGH96合金的晶粒尺寸、γ'相形貌尺寸、MC型碳化物和M3B2型硼化物相含量、拉伸性能、持久性能等基本保持不变。时效温度为650℃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γ'相及Cr23C6碳化物的含量相比550℃略有增大,导致蠕变性能降低,残余应变增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