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政策演进的治理意蕴
作者:
作者单位:

1.燕山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4;2.燕山大学,研究生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3.天津大学 教育学院,天津 300350

作者简介:

刘毳(1986—),女,燕山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E-mail)328300449@qq.com;
李兴国(1981—),男,燕山大学研究生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大学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E-mail)lixingguo@you.edu.cn。

中图分类号:

G640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行业特色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动力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BGA230252)


Governance implication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policy evolution in China
Author:
Affiliation:

1.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P.R.China;2.Graduate School,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P.R.China;3.School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P.R.China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29]
  • |
  • 相似文献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改革政策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治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在政策的导向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经历了治理思路由行政逻辑向学术逻辑的转变,治理目标从服务工业建设向支撑产业升级的转变,治理格局由自上而下向多元协同的转变,治理意蕴日益凸显,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但我国工程教育仍存在治理理念待更新、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督评价机制缺失等治理困境,有待于通过优化流程、健全规范和反馈评估等途径进一步改进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

    Abstract:

    The reform policy has played a decisive and pivotal role in the governance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licy,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has transformed governance thinking, shifting from administrative logic to academic logic. The governance goal has also evolved from serving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to suppor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Furthermore, there has been a shift in the governance pattern from top-down decision-making to multiple coordin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governanc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However, Chin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still has governance dilemmas such as the need to update governance concept, imperfec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t needs to further improv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efficiency through optimizing processes, perfecting norms, and feedback evaluation.

    参考文献
    [1] Governance C O G. Our Global Neighbo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1):19-30.
    [3] 李瑾,陈敏.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政策的四维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41-46,56.
    [4] 蔡映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等工科人才培养回顾及评述——基于教育政策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17-24.
    [5] 林健,卢兴富.中国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1-9.
    [6] 马廷奇,赵文君.工程教育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设计与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22(20):45-47.
    [7] 刘玮,雷庆.高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政策的多源流模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105-110.
    [8] 刘坤. 新工科教育治理:框架、体系与模式[D].天津:天津大学,2020.
    [9] 李虹,周珂,赵志毅.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新工科”建设政策的形成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
    [10] 肖尤丹,刘海波,肖冰.中国科学院法律主体性质及其立法重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133-1141.
    [11] 国务院科学规划研究会.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2] 范跃进.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元政策(1949—2016)[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6-107.
    [13] 马廷奇,郑政捷.大学学科治理:逻辑意蕴、实践困境与破解路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10):22-27.
    [14] 胡德鑫,逄丹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百年发展史回眸:历史演进、变革逻辑与未来趋向[J].高校教育管理, 2023,17(6):100-113.
    [15]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16] 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高校干部进修班、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高等教育重要文献选编[M].上海: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1979.
    [17] 国家教委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J].水利电力高教研究,1985(2).
    [18] 王孙禺,赵自强,雷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23-34.
    [19] 项聪,郭雅兰.工程教育认证的内在逻辑及自我超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65-69.
    [20]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EB/OL].(2021-07-16)[2023-10-1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7/24/content_5627077.htm.
    [21] Ostrom E.Beyond markets and states: polycentric governance of complex economic system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100(3): 641-672.
    [22] 顾佩华,胡文龙,陆小华,等.从CDIO在中国到中国的CDIO:发展路径、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24-43.
    [23]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4] 吴启迪.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创新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25] 刘坤.新工科教育治理:框架、体系与模式[D].天津:天津大学,2020.
    [26] 朱高峰,张维.面向21世纪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5).
    [27] 吴岩.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5.
    [28] 金东寒.深化拓展新工科建设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12-14.
    [29]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苏珊·薇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M].李梅,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刘毳,马廷奇,李兴国.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政策演进的治理意蕴[J].高等建筑教育,2024,33(4):1-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2-25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7-08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