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研究的发展脉络、问题特征和未来实践方向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1.哈尔滨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作者简介:

于蒙蒙(1992—),女,哈尔滨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任教师,教育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育领导力研究,(E-mail)hmm1992@163.com ;
张雷生(1975—),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内部治理、教育领导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Zhangleisheng999@jlu.edu.cn。

中图分类号:

D642

基金项目:

吉林大学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课题“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双一流’大学引领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实践路径研究”(2023SYLZ02);吉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省分专业生源质量评价研究”(2023XYB033)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spirit of scientists in the new era
Author:
Affiliation:

1.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Harbin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P.R.China;2.Marxism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P.R.China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60]
  • |
  • 相似文献 [12]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通过细致梳理和分析学术界关于科学家精神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科学家精神及其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现有研究的关注焦点、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推广和传播的方法、途径、成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速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策略的当下,弘扬科学家精神以赋能科技强国建设的未来趋势和具体实施路径。

    Abstract:

    On the base of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of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and then provides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key focuse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inent issues in the current studi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the methods and channels for promoting and disseminating this spirit, as well as the assessment of its effectiveness.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future directions and specific pathways for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building of a technological powerhouse in the context of advancing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
    [1] 李福,李正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3,39(10):3-10,83.
    [2] 王建朋.政策利好效应持续释放[N].新华日报,2024-11-23(1).
    [3] 黄小茹,王贝特.道德和价值嵌入:科学家精神实践路径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40(11): 123-130.
    [4] 聂常虹,杨俊成,姜秉国.矢志不渝科学救国 治学育人奉献一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7): 730-731.
    [5]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11)[2024-11-22]. https://www.gov. 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47627.htm.
    [6] 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EB/OL].(2022-09-04)[2024-11-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2-09/04/c_1128975250. htm.
    [7] 杜剑涛.我国高校研究生科技伦理教育体系的构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40(4):136-143.
    [8] 一彤.科学家论创新精神[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2(1):27.
    [9] 阮云志.默顿学派科学规范理论的中国化重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7):236-240.
    [10] 高杨帆.从“黄金大米”事件看科学家的伦理责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4):23-28.
    [11] 杨东占.构建信用体系 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4(9):11-15.
    [12] 沈君,王续琨,严建新,等.科学家学:全域社会视角的科学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4):244 -248,258.
    [13] 陈家忠.科学之魂——谈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J].科学与无神论,2006(5):28-29.
    [14]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EB/OL].(2019-06-11)[2024-11-22].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402.htm.
    [15] 孙伟.科研育人与学风建设的协同发展:逻辑理路与融合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24(6):59-65.
    [16] 卢胜军,顾吉环,李明,等.钱学森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J].科技导报,2023,41(17):40-46.
    [17] 王宏广,马国辉,辛业芸.论袁隆平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J].杂交水稻,2022,37(S1):28-31.
    [18] 史现明.赵九章对科学家精神的贡献——协同精神与敢为人先的科学教育家典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38(11):102-108.
    [19] 傅子杰,李沫.科技馆开展“工程文化”主题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24(5):28-37.
    [20] 李梦星.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养成机制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4.
    [21] 齐世香.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学理溯源、逻辑理路与实践价值[J].延边党校学报,2024,40(5): 14-19.
    [22] 倪素香,华翔.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J/OL].学术探索,2024: 1-7. (2024-10-11)[2024-12-12]. https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3.1148.C.20241010.2207.002.html.
    [23] 何玉芳,龚凌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的科学家精神[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6):58-68.
    [24] 潘玉静.新时代大学生科学家精神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2.
    [25] 唐钱.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1.
    [26] 魏永莲,万劲波.科学家精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J].科技导报,2023,41(17):14-21.
    [27] 郝琦蕾,李佩玲.基于中小学科学教育培育科学家精神:价值、困境与路径[J].中小学科学教育,2024,(6):18-24.
    [28] 吴艾卿,于伟男.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10):16-18.
    [29] 刘师妤.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8):42-44.
    [30] 吴成军.培育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家精神——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新教材育人功能的设计与实践[J].生物学教学,2024,49(8):18-22.
    [31] 马骏骙.教科书中的科学家形象及其精神[J].基础教育,2023,20(6):67-76,87.
    [32] 董贝贝,白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31):5-10.
    [33] 谭爱国,莫凡.科技强国建设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价值观引导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4(10): 74-78.
    [34] 邢晓沛,杨佳,胡夏.科学家精神融入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四重逻辑[J/OL].当代教育论坛,1-11.(2024-03-19)[2024-12-01].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40319.004.
    [35] 宁俊康.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少年STEM教育的价值内涵与路径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9):20-22.
    [36] 吴顺鹏,石丽敏.弘扬科学家精神阵地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4,32(4): 90-96.
    [37] 新华社.七部门共同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EB/OL].(2022-03-18)[2024-11-22].https://www. 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402.htm.
    [38] 黄佩婵,覃秋明.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育人策略与模式实践探索[J].科技传播,2024,16(14):27-31.
    [39] 朱正宁,赵希庆,周熙,等.农业战略科学家精神特质与培育路径探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经济,2023(4):125-126.
    [40] 许文勇,邱爱金,高博.主流媒体短视频中的科学家形象建构分析——“中国科学家”抖音号的创新实践研究[J].传媒观察,2023(S1):90-94.
    [41] 周荣庭,薛松.全媒体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的策展优化[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4,10(4):45-52.
    [42] 唐彩斌,沈华.让科学家精神照亮校园[J].人民教育,2022(19):23-25.
    [43] 蒋荣,覃婷婷,潘斌,等.向袁隆平学习,以科学家精神加强耕读校园文化建设——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杂交水稻,2022,37(S1):183-186.
    [44] 张正严,罗洁.中小学“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的时代价值、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小学科学教育,2024(6):10-17.
    [45] 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新时代·新青年: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39 (6): 942.
    [46] 孙强,何雨蔚,赵雨欣.弘扬科学家精神永葆赤子情怀——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密封工程专家王玉明教授[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11):46-49.
    [47] 王秀芳.构建世界科技强国背景下的“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与发展[J].高原文化研究,2024,2(3): 8-15.
    [48] 卢胜军,顾吉环,李明,等.钱学森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J].科技导报,2023,41(17):40-46.
    [49] 武维华.学习邓稼先爱国、奉献、科学精神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J].民主与科学, 2024(3):3-5.
    [50] 孙洁.缅怀袁隆平院士弘扬科学家精神[J].中国农村科技,2021(6):34-37.
    [51] 李建强,许进.“两弹元勋”邓稼先: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典范[J].科技导报,2024,42(10):6-17.
    [52] 毛长青.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民族种业崛起接续奋斗——深切缅怀敬爱的袁隆平老师[J].杂交水稻, 2022,37(S1):204-207.
    [53] 张金金.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2(1):98-107,112.
    [54] 张毓强.国际传播视野下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科普研究,2022,17(6): 75-79,98,112.
    [55] 马健铨,何光喜.科技界与公众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2,(2):12-14.
    [56] 宋春苗.新时代大学生科学家精神及培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3.
    [57] 郭飞,王倩倩,金灵辉.我国科学家精神研究评述[J].科技经济导刊,2024,32(5):54-65.
    [58] 刘在洲.科学家精神培养:引育大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 84-87.
    [59] 赵忠秀.促进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协同培养[J].人民论坛,2024(20):39-43.
    [60] 许雪莹.小学生科学家精神培养:理论探讨、实践经验及对策建议[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1.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于蒙蒙,张雷生.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研究的发展脉络、问题特征和未来实践方向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5,(1):1-1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58
  • 下载次数: 66
  • HTML阅读次数: 37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最后修改日期:2024-12-12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3-03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