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球数字化背景下,各国将教育数字化变革作为重要途径,在擘画数字中国的蓝图下,积极推进数字化发展,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走向深入的主力军,全国各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提高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整体水平,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制度。相比而言,当前西部地区与教育数字化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聚焦“十三五”收官之际、“十四五”以来,四川、重庆、陕西等12个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情况,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在深度融合态势中存在单一政策供给与多元应用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政策落实的指导性与实践应用的配套性之间存在差距。据此,有必要生成全域结构系统性政策、价值尺度伴随性政策、实践操作衔接性政策并行的指导格局。
人类劳动创造人本身,教育随即出现,并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教育内在地“孵化”出智能技术,是教育融合人工智能的根源肇始。在教、劳分离的农业社会里,以经验传授形式创造出的“锨”等生产工具标志着人类智慧试图冲破自然隔膜;在知识服务于“流水线”生产的工业时代里,以批量式教育指导生产的工业机器标志着人类智慧崭露头角;在强调知识扩大人类活动效益的信息时代,以教育内理性知识升级重组的数字技术标志着人类智慧实现指数型革新;由此,作为数字技术代表的人工智能内在地被教育“孵出”且被“融入”。教育追求不断发展是教育融合人工智能的持续动力。据数字韧性理论可知,教育系统的数字韧性包括教育系统应对数字时代的适应性、变革
学界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研究正值炽热阶段。首先,以技术为缘起,用细粒度化的技术正逐渐弥补个性化教育中的欠缺。以不断改进的智能感知、智能推荐等破解个性化教学的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全国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态势下,各地区相继出台有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发展的政策指示,以促进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进程。本研究以网络调研概览西部地区各教育厅相关政策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以有关的文献研究为辅展开,浏览749个官方网站,其中与调研主题相符的政策文本和应用报道共计143项。当前,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程度,与教育数字化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据此,分析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从政策构架到应用实践的实然状态及其内在症结,对于促进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建构与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有着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与生成场域。回溯科学技术的数字化进程,教育数字化的进阶历程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技术迭代的内生源动力。聚焦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赋能数字化教育纵深发展提供战略内驱力。同时,放眼国外数字教育动态,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正乘国际之势而阔步前行,充分彰显出中国式数字化教育发展的时代引领力。这三股力量正为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出“由技及势”的引领趋势和多维动力。
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中各环节产生的革命性进步提供刚性能源,其理性根源是不断改善进阶的数字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整体性工程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得以进展。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入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并大规模产生指数性增长的效果。从发展历程来看,教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历经多次“浪潮”之后逐步奠定了技术基础。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经实验制造出第一台用于测验的机器,开启人工智能教育的萌芽;1960年,自PLATO系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被研制出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进入黄金期的标志之一;20世纪70年代进入低谷,80年代开发出用于辅助教学设计决策的前专家系统IDExpert。20世纪80年代再次进入低谷后,1996年第一个自适应系统开启延续至今的教育人工智能热
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
随着人工智能广泛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国际社会普遍达成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中指出:“面对人工智能,世界各国正着手战略调整和教育改革。据英国牛津洞察智库2022年1月发布的《政府AI就绪指数报告》称,全球已有约40%的国家发布或将要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
相比我国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欠优越、经济发展较滞后是造成该地区欠发达状态的根本性因素。区域协调发展是弥补西部地区发展缺陷的弥补性战略,旨在激发我国各区域协同发展动力。在推进各地区教育协同数字化进程中,基于西部地区数字教育现状生成智能教育政策,发挥其规范、引导、调节功能,推动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呼应区域协调发展。从四川、重庆、陕西等12个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及其政策的数量统计、调查分析可见,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在深度融合态势中存在着单一政策供给与多元应用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政策落实的指导性与实践应用的配套性之间存在差距。
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建构情况足以反映其顶层部署及作用发挥态势。总的来看,西部地区出台的相关政策初步构建了宏观规约的政策供给格局,正逐步形成满足多维数字化教育需求的多元融合生态格局。
首先,政策供给缺失面向需求的精准性。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规划的细粒度置于中东部地区之后,整个区域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政策呈现显著的宏观格局,政策总体处于表层的宏观形态,欠缺精准应对需求的具象化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在优化技术整体布局。已调研的政策文本和应用报道中,涉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布局的文本有94个,占比约66%。在西部地区颁布的政策中,整体布局普遍体现在将技术纳入教育教学中。如:2022年,甘肃省建教育数字化共建共享机制,建设AI、VR/AR/MR、图书馆、博物馆等多类型教育大资
其次,政策规划欠缺全面系统性。“任何大型社会过程或事件一定比我们能制作的图解更复杂
最后,政策制定缺乏实际操作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的可行性反向证明理论的真理性。在西部地区现有的人工智能教育大格局中,可操作性的政策正在逐步制定出台,但仍有两方面表现出政策缺乏实操性。经统计,在已收集的政策及其相关文本中与以下两方面有关的政策及其有关文本占比均不足30%。一是政策与实践的耦合度不高。在实际教育场景中,将政策的设想性变为实践的具体性,这需要在政策与实践之间形成宏观合理性下的微观耦合。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组织2 000名骨干教师参加研修,内容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制度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应用、混合式教学组织实施,以及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
系统思维以多层次、多角度、多网络的多维坐标扩充人们的认识空间,这是一种分析、把握复杂事物及其内在关系的科学思维方式。在系统思维指导下,西部地区打造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应用格局勾勒出具备西部地区特色的系统轮廓,正在形成满足多维需求的融合生态格局。
首先,建设融合学科生态。学科是以知识系统为基础的相同或类似知识的集合体,学科承载的是人才培养功能的实
其次,打造场景应用生态。在本研究的网络调研文本中,涉及人工智能应用教育场景的政策文本或应用报道共108项,占比约76%。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场景化”逐步成为技术集成的载体,驱动教育空间创新,发挥场景效能,从而帮助学习者实现高频、高创、高感知的学习形
最后,形成外延合作生态。本次调研中,有关跨领域、跨区域合作的政策和应用报道共计60项,占比约42%。以合力生成动能,“在内部蓄力,向外界借力”正成为西部地区教育数字化走向深入的又一途径。一是构建产教研融合生态。产教研融合模态是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分支力量。对于“产”“教”两方面的结合,马克思认为人类生产分为“生活资料生产
政策具有积极性导向功能,即规定目标、确定方向,将社会活动从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的、漫无目标的状态纳入明晰的、单面的、统一的、目标明确的轨道,使社会有序地发
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所具有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政策的宏观且非全域系统性的不足,有必要构想、制定和提出涉及全域结构性和系统性的政策。结构功能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道德等,它们中的每一部分与其他现象相互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处的全域结构性是指在目前参差不齐的政策格局基础上,合理制定宏观政策,在政策上建造各部分各结构的多个支柱,形成静态支撑。系统性则是指在全域结构支柱建立之后,发挥支柱之间的协同关联作用,形成动态支撑。因而,在树立三大支柱的基础上发挥其内在的联结能动作用。一是需制定均衡的供给政策和需求政策。供需理论之下,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的定力。同理,政策作为行动指南,其定制供给范畴与满足现实范畴应是一种平衡状态——在供给侧上,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政策的机理耦合之处、基本内涵、理论依照等方面应予以研究;同时,在标准规约、人才供给、研发及其产品供给等方面应科学分类。二是要制定明确的主体性政策与客体性政策。即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政策中的角色偏向与转化,如:颁布的某一政策,明确政策中的主体范围和客体对象,如某一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政策中偏重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受用者,由此受用者成为这一政策的主体;若该政策强调对政策对象的辅助,那么实施者则相对转化成该政策的客体;如此,利于形成责任“对号入座”的有序推动力。三是形成适度的启发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这一对政策体是从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动机机制上考量的。在启发式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利用教学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
人工智能是一种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计算性的机器创作,它与教学主体之间的交互往往表现为程式化的互
政策具有前瞻性和理想性,但行之有效的政策绝非脱离实际、束之高阁,而是同实际行动环节实现高度匹配。针对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政策现状,加强实践操作中衔接性政策的制定与出台。
一是拟定各级各类各环节的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入融合政策。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解决资源配置,教育问题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管理问题,最微观的课堂、教师、孩子、家长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有目的有针对地参考适配的政策以分而治之、分而支
人类社会步入智能文明时代,数字化成为人类社会接续创造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强大力“器”。我国各地在数字强国战略的部署下、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积极深化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数字化变革。坚持问题导向,坚定教育转型,有目的地打造一个有合理序列、有意义导向、有可行机制的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群”。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进一步升级,为弥合理论与现实上的差距,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政策格局正在迈向结构系统性、价值鲜明性、操作精准性的新阶段,全方位系统性解决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为推进教育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巫程成,周国忠.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理论溯源、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3(6):52-58. [百度学术]
胡国良,黄美初.“5G+AI”视域下智慧学习空间的构建研究——基于开放大学的实践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3):95-104. [百度学术]
刘三女牙.人工智能+教育的融合发展之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10):7-10. [百度学术]
赵丽,贺玮,王洋.人工智能支持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困境与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86-92. [百度学术]
胡艺龄,赵梓宏,顾小清.AI与教育融合的动力系统建模与演化机制[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6):81-90. [百度学术]
姜淑惠,江世银,张杰.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与重塑技术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1):18-24. [百度学术]
唐玉溪,何伟光.智能教育政策变迁的中国模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1):40-46. [百度学术]
孙聘,蒋宇.我国智能教育政策十年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12):68-75. [百度学术]
段世飞,龚国钦.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3):11-17. [百度学术]
[美]爱德华·A.费吉鲍姆. 第五代:人工智能与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M].上海: 格致出版社, 2020. [百度学术]
郭绍青,华晓雨.论智慧教育与智能教育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6):139-147. [百度学术]
张绒.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关于ChatGPT的专访[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2):5-14. [百度学术]
新闻中心.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EB/OL].(2019-05-17)[2023-05-08].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9-05/17/c_138064767.htm. [百度学术]
王春城,周琦珊.社会意志与国家意志组合关系视角下的公共政策新解[J].新视野,2016(4):77-84. [百度学术]
张进宝,李凯一.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现状的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8):21-28. [百度学术]
新浪财经.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两会·最希望[EB/OL].(2023-03-02)[2023-05-08].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3-02/doc-imyimspz4598491.shtml. [百度学术]
曹文,惠文.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EB/OL].(2022-11-18)[2023-05-11]. https://www.sohu.com/a/607617197_120319119. [百度学术]
王春丽.国际组织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观:技术、实践及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22,44(10): 86-93,102. [百度学术]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管理部. 钱学森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讲座·系统工程讲堂录: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生教程(第1辑)[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3. [百度学术]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1-19)[2023-05-09].http://jyt.gansu.gov.cn/jyt/c020801/202201/1951611.shtml. [百度学术]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EB/OL].(2021-12-13)[2023-05-09]. http://jyt.nx.gov.cn/zwgk/zfxxgkml/ghjh/202112/t20211213_3219614.html. [百度学术]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EB/OL].(2022-07-21)[2023-05-10]. http://edu.sc.gov.cn/scedu/jyt2022/2022/7/21/64ad58d2dbe24e33a18debbccbcd673c.shtml. [百度学术]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2023年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3-03-18)[2023-05-10]. 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2303/20/21836.html. [百度学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关于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EB/OL].(2022-04-08)[2023-05-10].http://jyt.xinjiang.gov.cn/edu/jcjygk/202204/8fc39839293542a5b7a671245afb59b9.shtml. [百度学术]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2021-09-29)[2023-05-09].https://www.nx.gov.cn/zwgk/qzfwj/202109/t20210929_3062105.html. [百度学术]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重点举措》的通知[EB/OL].(2023-01-29)[2023-05-11].http://jw.cq.gov.cn/zwgk/zfxxgkml/zcwj/qtwj/202302/t20230203_11566683.html. [百度学术]
詹姆斯·C. 斯科特(James C. Scott).国家的视角: 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王晓毅,译.3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百度学术]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2022-04-24)[2023-05-11].https://www.yn.gov.cn/zwgk/zfxxgkpt/fdzdgknr/zcwj/zfxxgkptzxwj/202204/t20220424_241287.html. [百度学术]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装备技术中心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9-04-02)[2023-05-05].https://jyt.nmg.gov.cn/zfxxgk/fdzdgknr/bmwj/202111/t20211123_1958022.html. [百度学术]
四川省教育厅.达州市印发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EB/OL].(2022-09-21)[2023-05-05].http://edu.sc.gov.cn/scedu/c100498/2022/9/21/c6ba77d4b1454055aab14dfdeac9da60.shtml. [百度学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中小学专递课堂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2022-10-10)[2023-05-05].http://jyt.gxzf.gov.cn/zfxxgk/zc/gfxwj/t13202722.shtml. [百度学术]
贵州省教育厅.“双减”路上遵义市“精准化教学”获教育部关注[EB/OL].(2022-04-11)[2023-05-06].https://jyt.guizhou.gov.cn/ywgz/jyxxh/202204/t20220411_73294077.html. [百度学术]
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黔江区综合施策全力推进“智慧教育”[EB/OL].(2022-04-12)[2023-05-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895997376963783. [百度学术]
卢锋,方丽雅,黄宇星.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挑战、机遇与路径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2022(7):50-58. [百度学术]
文秀月,刘进.重庆高新区 以智慧教育为支点打造一流教育强区[EB/OL].(2020-07-09)[2023-05-01].https://www.cqrb.cn/content/2020-07/09/content_259706.htm. [百度学术]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内首个省属高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正式启动[EB/OL].(2023-03-16)[2023-05-01].http://edu.sc.gov.cn/scedu/c100499/2023/3/16/eb3ea21e1cf4487c92d01e6cb183a368.shtml. [百度学术]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首家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EB/OL].(2019-12-31)[2023-05-01].http://jyt.gansu.gov.cn/jyt/c120301/201912/5267143b4e1040d2a6ac6d6908b9b87c.shtml. [百度学术]
袁凡,陈卫东,徐铷忆,等.场景赋能:场景化设计及其教育应用展望——兼论元宇宙时代全场景学习的实现机制[J].远程教育杂志,2022,40(1):15-25. [百度学术]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全力打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收官战[EB/OL].(2022-06-04)[2023-05-03].http://jyt.nx.gov.cn/ztzl/hlwjysfqjs/tbbd/202206/t20220606_3548102.html. [百度学术]
李瀚麒,杨明,杨宏建.加快构建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EB/OL].(2023-03-19)[2023-05-03].http://www.xj.chinanews.com.cn/dizhou/2023-03-19/detail-ihcmqree6156574.shtml. [百度学术]
群众新闻网.“玩”进课堂——铜川市朝阳实验小学人工智能进课堂侧记[N].陕西日报,2022-11-10(09). [百度学术]
光明网.青海:智慧教室引领高效学习[EB/OL].(2021-04-15)[2023-05-04]. https://m.gmw.cn/baijia/2021-04/15/1302232538.html. [百度学术]
周泽菊.合川:大数据诊脉课堂品质 云智慧论治评价改革[EB/OL].(2023-02-15)[2023-05-04].http://cq.people.com.cn/n2/2023/0215/c365411-40302071.html. [百度学术]
贵州省教育厅.遵义“精准化教学”全面推进“双减”落地见效[EB/OL].(2022-04-13)[2023-05-03]. https://jyt.guizhou.gov.cn/xwzx/zxlb/202204/t20220413_73431791.html. [百度学术]
云南省教育厅.回眸云南教育2022:利用大数据支撑首创控辍保学新模式[EB/OL].(2023-02-27)[2023-05-11].https://mp.weixin.qq.com/s/lzLzfKzTcnLS9tlBVBVRGQ. [百度学术]
第1眼.重庆6个项目入选全国“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EB/OL].上游新闻,(2022-02-26)[2023-04-16].https://www.cqcb.com/yukuaibao/2022-02-26/4776425_pc.html. [百度学术]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 [百度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5-07-29)[2023-05-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 [百度学术]
沈谦.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创新联盟成立[N].陕西日报,2020-12-15(2). [百度学术]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西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22年度)[EB/OL].(2023-03-07)[2023-05-10].http://edu.xizang.gov.cn/6/28/4842.html. [百度学术]
姚晓丹,张文攀.从一块屏到一片天[N].光明日报,2020-11-20(12). [百度学术]
乔云.扬大学生将人工智能教育送到青海乌兰[EB/OL].扬州网,(2022-08-29)[2023-05-07].http://edu.yznews.com.cn/2022-08/29/content_7445888.htm. [百度学术]
吴元其,周业柱.公共决策体制与政策分析[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 [百度学术]
李艳征,吴婷婷.启发式教学需做到“三结合”[J].中国教育学刊,2020(6):103. [百度学术]
李洪修,田露.人工智能背景下学习空间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20,11(5):89-95. [百度学术]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百度学术]
袁文娟.工具理性的超越: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高校德育的三重变革及其应对策略[J].高教探索,2022(6):118-123. [百度学术]
王作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百度学术]
张务农.人工智能时代教学主体的辨识与伦理反思[J].教育研究,2022,43(1):81-90. [百度学术]
邵泽斌.如何对待教育政策的内在性缺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2):101-109,157. [百度学术]
周湘林. 高等学校科研诚信问责制机理与构建——基于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教育研究,2021,42(6):126-13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