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析国内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发展,以2017—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课程思政相关文献为样本,借助计量学软件CiteSpace提供的知识图谱,对文献特征、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课程思政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跨机构合作程度低,跨学科对话不足,领域研究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价值意蕴、建设路径、学科实践和评价体系5个主题。从发展趋势上看,智能时代课程思政特色化体系建设和学科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构建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要求的课程思政设计理论与方法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未来应在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同时,促进课程思政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
鉴于此,文章以中国知网2017—2021年收录的课程思政相关文献为样本,在系统梳理课程思政文献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图谱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
文章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的全文数据库,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分别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词、篇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期刊来源选择“CSSCI”和“核心期刊”,检索到最早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由高德毅、宗爱东于2017年发表,因此,将检索区间设定为2017—2021年,检索条件为精确。共1 710篇文献满足检索条件(检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进一步剔除书评、专栏介绍、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文献,最终保留1 131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
2017年,《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等一系列代表性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学术界开始对课程思政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截至2021年底,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研究的论文累计超过2.2万篇。
年度发文数量是衡量课程思政研究热度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根据选定的1 131篇文献,按发表年份对其进行统计(

图1 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目前,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研究的载文期刊分布较为集中,1 131篇文献共来自183种期刊,54%的期刊属于CSSCI期刊,超过55%的文献刊发在CSSCI期刊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性。载文量排名前十的刊物见
序号 | 刊名 | 载文量/篇 | 发文比 | 期刊级别 |
---|---|---|---|---|
1 | 中国高等教育 | 90 | 7.96% | CSSCI |
2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86 | 7.60% | 北大核心 |
3 | 中国大学教学 | 65 | 5.75% | CSSCI |
4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53 | 4.69% | 北大核心 |
5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41 | 3.63% | CSSCI |
6 | 思想教育研究 | 29 | 2.56% | CSSCI |
7 | 思想理论教育 | 28 | 2.48% | CSSCI |
8 | 教育与职业 | 26 | 2.30% | 北大核心 |
9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 | 1.77% | 北大核心 |
10 | 中国外语 | 20 | 1.77% | CSSCI |
进一步统计刊物的学科分布,占比排名前三的学科有高等教育(占比51.33%)、职业教育(占比9.18%)和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占比6.81%),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说明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也从侧面揭示了课程思政研究缺乏其他学科的理论支撑,跨学科对话不足,不同学科之间尚未形成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局面。
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分析,能获知该领域的代表学者和核心研究力量。据统计,1 131篇文献来自946位作者(按第一作者统计)。其中,独立作者发文558篇,占文献总量的49.3%;两人合作发文320篇,占文献总量的28.3%;三人及以上合作发文253篇,占文献总量的22.4%。从作者合作情况看,课程思政研究大多是学者独立研究。
运行CiteSpace,把Node types设定为作者Author,时间跨度为2017—2021年,时间切片为1年,得到网络节点数171、连线数49、网络密度值0.003 4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2 课程思政研究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图
从
CiteSpace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与聚类分析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进一步通过突现词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和演变趋
关键词凝练了一篇论文的核心与精髓,使用CiteSpace对1 131篇文献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视图,选择频次≥3的132个重点关键词,对其进行可视化(

图3 CiteSpace关键词共现网络视图
为了更加直观、有效地提炼领域研究主题,对关键词共现进行聚类分析,绘制可视化TimeLines视图(

图4 CiteSpace关键词聚类TimeLines视图
进一步分析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及其实践最早起源于2014年,其标志性成果是上海大学等高校相继推出大国方略、创新中国、中国道路等一批“中国系列”品牌课程。学界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的观点主要有四类:一是“理念观”,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
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追求和原动
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前瞻性探索已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学界有关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观点主要有四类:一是“整体协同观”,认为课程思政建设要明确协作育人的理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应严格贯彻教学与教育的一体化,确保各门课程共同发挥作
《纲要》强调“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目前,学界面向具体学科展开了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文史哲类课程思政方面,陈雪贞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指导,探索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挖掘和彰显课程育人功能,检验和印证课程育人目标,反思和引领课程育人价
研究前沿的识别与追踪能为研究者提供学科研究的最新演化动态,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并识别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文章基于CiteSpace中的关键词突现检测功能,分析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及其学术术语的突现情况,共获得15个突现词(
关键词 | 强度 | 起始年份 | 结束年份 | 2017—2021 | |
---|---|---|---|---|---|
协同育人 | 3.6 | 2017 | 2019 | ▃▃▃▂▂ | 起步期 |
教书育人 | 2.2 | 2017 | 2018 | ▃▃▂▂▂ | |
育人功能 | 1.54 | 2017 | 2019 | ▃▃▃▂▂ | |
以人为本 | 1.24 | 2017 | 2018 | ▃▃▂▂▂ | |
同向同行 | 2.77 | 2018 | 2019 | ▂▃▃▂▂ | 发展期 |
新时代 | 2.76 | 2018 | 2019 | ▂▃▃▂▂ | |
生态文明 | 2.15 | 2018 | 2019 | ▂▃▃▂▂ | |
亲和力 | 1.07 | 2018 | 2019 | ▂▃▃▂▂ | |
专业教师 | 1.07 | 2018 | 2019 | ▂▃▃▂▂ | |
医学免疫学 | 0.95 | 2018 | 2021 | ▂▃▃▃▃ | |
课程建设 | 1.31 | 2019 | 2021 | ▂▂▃▃▃ | 深化期 |
传统文化 | 0.9 | 2019 | 2021 | ▂▂▃▃▃ | |
慕课 | 0.85 | 2019 | 2021 | ▂▂▃▃▃ | |
在线教学 | 2.79 | 2020 | 2021 | ▂▂▂▃▃ | |
思政教学 | 1.95 | 2020 | 2021 | ▂▂▂▃▃ |
根据
课程思政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应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实
参考文献
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1-6. [百度学术]
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05-114. [百度学术]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2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百度学术]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百度学术]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百度学术]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百度学术]
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百度学术]
杨德广.课程思政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决定的[J].江苏高教,2021(6):1-8. [百度学术]
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5):74-78. [百度学术]
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论教育,2021(1):70-74. [百度学术]
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百度学术]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百度学术]
王新华,王娜.论课程思政改革的价值引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52-54. [百度学术]
章忠民,李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内在意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11):62-67. [百度学术]
徐蓉.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5):176-182. [百度学术]
杨威,汪萍.课程思政的“形”与“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2):195-202. [百度学术]
毛静,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探索——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7):78-84. [百度学术]
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90-92. [百度学术]
胡术恒.论课程思政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基于罗素教育目的观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2):117-122. [百度学术]
何玉海,于志新.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132-136. [百度学术]
倪淑萍.内生式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江苏高教,2021(8):105-109. [百度学术]
顾晓英.教师是做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20(6):19-21. [百度学术]
张驰.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及其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2020(9):71-76. [百度学术]
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38-143. [百度学术]
杨守金,夏家春.“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98-101. [百度学术]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百度学术]
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09-114. [百度学术]
任鹏,李毅.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变量、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115-121. [百度学术]
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1):112-120. [百度学术]
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5-48. [百度学术]
赵海月.“大思政”育人为本意涵研究——以管理学门类“课程思政”的建构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2):47-53. [百度学术]
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76-84. [百度学术]
于歆杰,朱桂萍.从课程到专业,从教师到课组——由点及面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3):92-98. [百度学术]
杜世正,金胜姬,张姮,等.护理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2):1118-1122. [百度学术]
黄茜,刘旭光.音乐艺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73-74. [百度学术]
王骞,邓志勇.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策略[J].江苏高教,2021(5):94-98. [百度学术]
张瑞,覃千钟.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内涵、阻力及化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6):49-52. [百度学术]
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1(3):25-31. [百度学术]
王岳喜.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125-130. [百度学术]
王荣,李联明.立德的高度决定大学的高度——健全立德树人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6):102-110. [百度学术]
孙跃东,曹海艳,袁馨怡.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77-88,112. [百度学术]
龚一鸣.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中国大学教学,2021(5):77-8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