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北省正处于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过渡转型期,立足国家“双一流”建设形势和河北省高等教育现状,从重点支持头雁大学建设、在特色发展中寻求突破、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三个方面为河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破局之策,从“两保障、两提升”方面给出解题之法。“两保障”中经费保障包括充足的经费总量和提升筹资水平,人才保障立足于选拔卓越的大学校长、引进高层次的科研领军人才和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两提升”中内涵建设包括回归学术、回归教学、回归特色三个方面,大学声誉建设包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为河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助力河北省教育强省建设。
2023年4月,“河北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新闻发布会召开,制定了《教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了河北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以12个行动计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教育场
河北省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是高等教育大省。有着“东方康奈尔”之称的唐山交通大学诞生于此。位于正定的华北大学更是孕育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诸多名校;河北医科大学具有130年的校史,前身是1894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的北洋医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如今的河北省高等教育因为历史、经济、地理位置、高等教育布局等多重因素,始终未能进入高等教育强省之列。
在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211”“985”工程时代,河北省没有“985”高校,唯一的“211”高校(河北工业大学)还地处天津市。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河北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的学科,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也仅有河北工业大学位列其中。根据各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情况可知,河北省高等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处于最后梯队,与京津冀一体化的北京天津差距悬殊,作为高考高分大省的河北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差强人意,这对河北省教育现代化发展十分不利,突破河北高等教育发展困局十分迫切。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河北省119个学科上榜,最好成绩A-,即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B类学科38个;主体为C类学科,占比67%。根据科睿唯安2023年7月最新ESI数据显示,河北省本次共10所高校的32个学科上榜,未上榜学科中潜力值百分数≥80的学科为10个,潜力不足(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前1%学科数 | 潜力值百分数≥80的学科 |
---|---|---|---|
燕山大学 | 120 | 4 | 环境与生态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135 | 3 | 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154 | 5 | 免疫学 |
河北大学 | 177 | 5 | 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
华北理工大学 | 204 | 5 | 无 |
河北农业大学 | 248 | 4 | 工程学 |
河北师范大学 | 254 | 2 | 工程学 |
河北科技大学 | 293 | 3 | 无 |
河北工程大学 | 322 | 1 | 材料科学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401 | 1 | 无 |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河北省重点建设12所一流大学和54个一流学科。其中重点支持的一层次高校有4所,二层次高校8所,从12所高校在国内四大排行榜中的表现(
层次 | 学校名称 | 软科 | 校友会 | 武书连 | 中评榜 |
---|---|---|---|---|---|
一层次 | 河北大学 | 130 | 90 | 127 | 115 |
河北工业大学 | 106 | 111 | 125 | 101 | |
燕山大学 | 94 | 63 | 90 | 65 | |
河北师范大学 | 154 | 110 | 222 | 216 | |
二层次 | 河北农业大学 | 183 | 119 | 185 | 206 |
河北医科大学 | 120 | 116 | 192 | 234 | |
华北理工大学 | 281 | 202 | 209 | 271 |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221 | 164 | 344 | 270 | |
河北科技大学 | 241 | 202 | 282 | 324 | |
河北经贸大学 | 360 | 215 | 399 | 338 | |
河北工程大学 | 287 | 283 | 264 | 371 | |
河北中医药大学 | 447 | 393 | 505 | 779 |
在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河北省高等教育进步迟缓,只有以破局的思维和魄力走出困局,在高校布局中谋势、在学科发展中蓄势、在战略机遇中借势,才能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博得一丝生机。
“共同富裕”教育思想的历史溯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时代变迁带动“共同富裕”教育思想呈现出了四种发展类型,即“互助合作”型、“先富带后富”型、“缩小贫富差距”型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2020年,河北省印发《关于支持燕山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 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力支持燕山大学建成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然而燕山大学却最终止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完成从优秀到极致的蜕变将是燕山大学证明自身的重要发力点。
作为同样是以省名命名的地方性大学,河北大学可对标山西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遴选中,山西大学的物理学和哲学入选。山西大学的哲学学科获得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物理学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在2021年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此外,两个学科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学科水平顶尖、科研实力雄厚。山西大学以厚积薄发之势挤进了“双一流”建设的第二班列车,也为河北大学的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提升本省医学教育水平不仅是健康河北的应有之义,更是河北教育强省建设的突破口。从第二轮“双一流”增选学科数量看,临床医学新增4个,数量最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新增3个,紧随其后。在新晋的7所“双一流”高校中有两所为医科大学,分别为南京医科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转变思想、换道超车,支持有良好基础的行业特色院校发展将成为河北省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
作为服务健康河北战略的行业院校,河北医科大学具有难以替代的区域性责任和使命,历经130年的发展,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2016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河北医科大学拥有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在“双非”高校中成绩亮眼。在2019年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中期考评中,河北医科大学位列第三,仅次于燕山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ESI学科综合排名全省第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此外,河北医科大学地处省会石家庄,能更好地发挥省会的引领辐射作用,也将为强省会战略提供重要支持。在2023中评榜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排行榜中,河北医科大学药学类专业在全国261所开设药学专业的院校中排名第三,这无疑对“华北药都”石家庄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生良好助力,有助于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从底蕴到实力,从使命到担当,地处省会石家庄的河北医科大学都是河北省特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在河北考察时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7月,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京举行,共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良策。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教育方面,既要通过疏解部分教育资源带动一系列资源流动,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又要通过促进三地教育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带动区域整体教育发展水平提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推进需要统筹各方利益,取长补短,还需打破属地思维下的制度壁垒,为实现实质协同培植土壤。京津冀教育协同的实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相同学科背景高校的共生共建;交叉学科间的聚合融合;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教育资源共享、精品课程融合;优质师资的动态流通与统筹;三地高校的对内协同和对外开放;基于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等,真正发挥京津冀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1+1+1>3”的协同效应。
2019年1月,国务院在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提出,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非首都功能。首批疏解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2023年6月参加了“教育强省雄安论坛”,与省内部分高校一同就协同创新和教育强省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高等教育是区域创新的组织者,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隐含类知识的产出,促进知识转化为创新力,构建科技创新的本地蜂鸣与全球管
加快河北省教育强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还需谋实策、出实招、下实功,做到“两保障”“两提升”,助力河北省高等教育提速冲刺,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突破式发展。
足够的资金经费支持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地方高水平大学的预算总收入整体低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存在总量不足、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稳定性差、筹资渠道单一等问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8 826.13元,在全国位列15位,低于全国22 586.42元的平均水
人才是第一资源。河北省高等教育要想发展,归根结底还得靠人才。“待遇上的现实差距”“科研发展平台的不足”“自然生态环境的劣势”“行政区划位置的尴尬”等因素造成了河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的发展短
大学校长对于高校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院士校长越来越多,我们不难发现,学术造诣和影响力成为选拔校长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科学家校长都是“带资入校”,他们身上有着巨大的学术、人力资源,能够实现学校科研水平的大步提升,是学校发展的强心剂、定心丸。此外,大学校长还应是具有管理智慧的教育家,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紧跟时代脉搏,不放过学校发展的任何节点,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合作与支持,以治校艺术激活管理体制,以人格魅力重塑大学精神,为学校发展掌舵领航,带领全校进入新的发展赛道。选拔卓越的大学校长,以大学校长的魅力和能力为河北省人才引进激发一定的活力。
202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支持高校学科建设若干政策》,提出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实行“一人一策”,坚持“一事一议”,量身打造特殊扶持政策,支持高峰学科建设高校从沪苏浙“双一流”高校引进高端人才等举
内涵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2010年印发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双一流’建设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这也为地方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从关注硬指标向关注软实力转变,从注重业绩向注重价值转变,从追求大而全向特色发展转变,从关注存量向关注增量转变。内涵式发展并不是一种凭借理性设计就能实现的过程,而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知识组织协同与竞争式的创
一流的学者产出一流的学术,浓厚的学术文化才是大学发展的精神内核。一流的大学从来不是“教好”学生,而是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都将在校园学术文化的影响下悄然发生、水到渠成。河北省各高校还需苦练内功,回归学术,让一流的学者远离职务、事务上的内耗,坚守学术研究,追求内在提升,真正营造出追求真理、攻坚克难的学术文化,以此影响青年教师和学生,献身科研事业,实现学术治学和学术育人的价值收益,让大师之大、学术之魂支撑大学之强。
课程建设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一流的课程支撑一流的教学,教学改革最终还需落在课程上。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复旦大学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是唯一入选的新兴交叉学科,也为河北省“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行中,河北省A+专业仅有12个,居全国第18位,其中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占5个,A+专业精度达到45.5%,体现出单科性大学专业特色发展的优势。河北省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很难大有作为,但在“人无我有”“人精我特”大有可为。一方面需要高校凝练办学特色,根据学校性质,精准定位,积淀办学品格;另一方面应聚焦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换道超车,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以此作为突破口,带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大学声誉是指大学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依靠其过去的行为和可以预见的前景所获得的大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是大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知名度与美誉
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人格健全、本领过硬、综合全面的优质毕业生是一所大学最好的名片,也是社会各界了解学校文化的重要窗口,好的口碑也会吸引更优质的生源,好的生源+好的师资+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产出好的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学声誉总是互为因果,彼此助益。只有转型、创新,河北高等教育才能有所突破、跨越,凝练办学理念,创新育人模式,让高校的治理体系、人事管理、科研制度等为人才培养服务,让学生的业务素质、综合素养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全面的提高,让大学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让河北省高等教育亮出本色、走出特色、做到出色。
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科研水平的高低关乎学校的科研氛围、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才的聚集引进、重大项目的攻关等。在中国医学院校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排行榜中,河北省前50强仅河北医科大学一所,排名33。在校友会2023大学学术排名中,自然科学百强入围四所,最好排名是燕山大学,62名;人文社会科学百强入围两所高校,最好成绩是河北大学,38名。河北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亟需且紧迫,需要加大力度支持高校科研投入,深化产学研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河北省科研人才少、R&D投入不足、标志性成果匮乏等现状,发挥科技创新对河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在满足社会多样性、国际化教育需求、促进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参考文献
河北省人民政府.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河北制定实施12个行动计划[EB/OL].(2021-04-13) [2023-08-13].https://mp.weixin.qq.com/s/QoagBjFw9vGX8fFc03D78w. [百度学术]
齐小军.在高校开展“共同富裕”教育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 2021(22):56-58. [百度学术]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2021-11-02) [2023-08-02].http://jyt.hebei.gov.cn/col/1410097726928/2021/11/02/1635818892033.html. [百度学术]
孙司宇,张晓京,陈玮琦.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展望高端论坛会议综述[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3):145-152. [百度学术]
宫天然.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7):7-10. [百度学术]
公钦正,李秀坤.“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4):70-83. [百度学术]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1-21) [2023-09-01].https://www.henan.gov.cn/2022/01-21/2386257.html. [百度学术]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的通知 [EB/OL].(2022-03-30) [2023-08-30].http://jyt.ah.gov.cn/tsdw/xwyyjsjyc/xkjs/40533735.html. [百度学术]
中国教育报.湖北推进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 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EB/OL].(2023-01-06) [2023-08-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239050361307074&wfr=spider&for=pc. [百度学术]
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296号提案的答复 [EB/OL].(2022-07-01) [2023-09-10http://www.guizhou.gov.cn/ztzl/jyta/blfw/szxta/2022n/202210/t20221011_76692220.html. [百度学术]
搜狐网.回眸云南教育2022【八】实施“1+1+N”云南“双一流”建设行动 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N/OL].(2023-02-08) [2023-09-08].https://www.sohu.com/a/638501487_121106902. [百度学术]
河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河北省政府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 [EB/OL].(2017-06-01)[2023-08-11].https://xkxw.hebau.edu.cn/info/1024/1326.htm. [百度学术]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R].2022. [百度学术]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21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2022. [百度学术]
齐艳杰,薛彦华.论“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20(5):108-113. [百度学术]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支持高校学科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EB/OL].(2022-03-22) [2023-09-04].https://www.ah.gov.cn/szf/zfgb/554112741.html. [百度学术]
李海龙.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挑战与突破[J].江苏高教,2021(9):11-19. [百度学术]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9-10-24) [2023-08-24].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80494.htm. [百度学术]
张家军,杨浩强.大学声誉资本及其建构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3(4): 10-21. [百度学术]
张舒,凌鹊.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发展理路[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3):119-125.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