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理论类课程与设计实践类课程、旧知识体系与新规划体系、单一学科框架与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得出了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结论。根据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定了兼具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从理清课程体系脉络、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校依托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2018年2月,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提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多规合一。由此,规划领域迎来重大变革,我国正式进入新的规划阶段。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出台,基本框架为“五级三类四体系”,如

图 1 国土空间规划的“五级三类四体系”
回顾历史,我国规划体系自“一五”时期即存在“多规并存”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规划类型进一步增多,除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外,各部门也根据需要编制了不同类型的专项规划。按照规划涉及的领域,已有相关研究将其划分为8大类、68中类和96小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逐步从工业文明时代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新时代的规划体系要跳出工业文明的工程建设体系框架,转向建立生态文明的空间治理体系,思维方式也要从工具理性向生态理性转
城乡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其中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在新的规划体系中,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构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大类”。可以看到,相比于传统的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虽然具有更高的权责,但是二者在体系构成上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城乡规划的内核是对人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综合部署、安排和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则主要针对整个国土空间中的资源要素进行统
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不同类型空间规划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规划之间的壁垒,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对构建完善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体系具有深远意义。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将更加注重各类空间规划的统一、综合。在这一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必然居于主导地位,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
传统城乡规划强调“调查—分析—规划”的过程,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依据基本事实推理得到方案,着重于结果。而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是站在传统规划上的又一次创新,要求规划思维由工具思维转向生态思

图 2 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流程
我国以建筑学为依托的传统城乡规划专业,以培养设计类人才为主,其专业主体课程分为理论类、设计类和实践类课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而言,理论类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一般有明确的基本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时数和指定教材。对教学环节限制较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有效互动难度很大。加之,在更新速度上,相关规范往往快于教材,这要求教师不断学习,适时更新授课内容。此外,目前理论类课程考核多以考试成绩或课程论文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难以完全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衔接需要强化。设计类课程在小班授课的情况下,多能实现一对一指导,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但受课时的限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互动探讨不多。学生也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设计表达和图纸绘制方面,与课程所期望的提升创新设计思维的目标差距甚远。此外,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和潜力挖掘不足,对规划思维、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训练不够,对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未充分到位。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和规范性,认识到复杂性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教育实践,认识到规范性有助于引导教育实践的正确方
国土空间规划提出至今,其编制体系、规范、规章制度等均未形成完整、成熟的逻辑框架,理论体系也尚未完善,与城乡规划专业现行课程体系的融合存在不少困难。但就目前形势看,城乡规划专业大多仍沿用旧的知识框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鲜少涉及,也未根据学科动态调整课程体
国土空间规划是包容性很强的综合规划体系,不仅需要原城乡规划学科的知识,而且需要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遥感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在现有基础尚不具备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专门学科的条件
综上,城乡规划学科必须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并与多学科知识做好对接,建立更加完善、更具现实意义的知识框架。
城乡规划学科应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背景、新趋势,力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积极响应国家要求,总结专业本科教育现状问题,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结合社会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优化本科课程体系,建立更具时代特色的学科体系。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创建于2000年,为五年制本科专业。学院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调整新的培养方案,主要思路如下。
(1)继续沿用传统的工科培养模式,增加工程实践类课程比例,培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
(2)对接最新政策文件与研究成果,丰富学科理论框架,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3)融入地理学、社会学、遥感、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
(4)增加数据分析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运算思维。
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集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运算思维于一体,在城乡规划领域具备扎实的应用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逻辑推导能力和运算分析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按照新的培养要求适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结合新目标、新要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梳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脉络,优化培养方案,形成了兼具专业性和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优化后的本科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大板块,如

图 3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 | 课程类别 | 总学时 | 学分 | 比例/% |
---|---|---|---|---|
通识教育课程 | 思想、政治、安全教育、军事类 | 308 | 21 | 9.91 |
体育类 | 144 | 4 | 1.89 | |
外语类 | 128 | 8 | 3.77 | |
文化素质类 | 96 | 6 | 2.83 | |
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劳动教育课程 | 32 | 5 | 2.36 | |
学科教育基础课程 | 理工基础类 | 64 | 4 | 1.89 |
信息技术类 | 24 | 1.5 | 0.71 | |
学科基础类必修 | 584 | 36.5 | 17.22 | |
学科基础类选修 | 128 | 8 | 3.77 | |
学科基础类集中实践 | - | 8 | 3.77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基础类必修 | 344 | 21.5 | 10.14 |
专业基础类选修 | 40 | 2.5 | 1.18 | |
专业核心类必修 | 440 | 27.5 | 12.97 | |
专业核心类选修 | 120 | 7.5 | 3.54 | |
专业核心类集中实践 | - | 51 | 24.05 | |
总计 | - | 2452 | 212 | 100 |
表中加粗的项目为实践教学环节。

图 4 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成及最低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图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三、四年级开设,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导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如

图 5 城乡规划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图 6 国土空间规划导向下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考虑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新要求,除通识课程外,将国土空间规划作为骨架串联所有专业相关课程。首先,完善核心课程知识结构,在城乡规划概论、城乡规划原理、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中逐步渗透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内容,为学生建构起完善的知识语境。其次,优化主干课程授课方式,在专业必修课程规划设计A、B、C、D中融入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增设国土空间规划配套课程,配合国土空间规划最新要求,调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开设遥感概论等技术类课程和土地评价与管理、地质学基础等管理类课程。
针对教育部对新工科建设的要求,需适当增加学科之间的交叉融
依托国土空间规划,新版培养方案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且根据每个学期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建立起了更为完善的课程组织框架,如
基于此,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进行了两年的教学试验,反响良好。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除了讲解城乡规划的相关法规外,开始逐步渗透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对于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明确了总体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建立了基本的法制观念。通过学习城乡规划学科相关的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课程,学生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开始尝试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改变以往理论性内容过多的授课方式,增加上机实践的学时;加强了师生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运用GIS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由教师进行实时讲解。经过GIS课程的训练,学生已经可以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基本的“双评价”工作,数据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与规划设计C课程做到了有效衔接。通过城市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应对规划设计D的课程要求,设计能力和水平提升明显。

图 7 大学四年级学生部分优秀作业展示
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开启了新的规划阶段,标志着中国逐渐由工业文明的工程建设体系向生态文明的空间治理体系转变,也引发了学界对规划学科发展方向的热烈探
图片来源:
①
②
参考文献
周宜笑,张嘉良,谭纵波.我国规划体系的形成、冲突与展望——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2020(6):27-34. [百度学术]
庄少勤,赵星烁,李晨源.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J].城市规划,2020 (1):9-13. [百度学术]
孙施文.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基础及其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20(6):11-18. [百度学术]
吴次芳,等.国土空间规划[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 [百度学术]
周庆华,杨晓丹.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规划教育思考[J].规划师,2020(7):27-32. [百度学术]
武廷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J].城市规划,2019(8):9-17. [百度学术]
杨汉洲,黄国辅.复杂性与规范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探析——“一个煮不烂的老问题”重新审视[J].现代大学教育.2021(4):17-24. [百度学术]
陈宏胜,陈浩,肖扬,等.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思考[J].规划师,2020(7):22-26. [百度学术]
文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87-288. [百度学术]
黄贤金.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J].中国土地科学,2020(12):105-110. [百度学术]
杨辉,王阳.“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J].规划师,2020(7):16-21. [百度学术]
杨欢,魏晓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思路探讨[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3):18-19. [百度学术]
苗倩雯.借鉴国外经验的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4):17-18. [百度学术]
张和强,王欢,李晨,等.从改革到构建:二战后台湾地区的空间规划体系发展[J].国际城市规划,2020(2):104-110. [百度学术]
黄贤金,张晓玲,于涛方,等.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J].中国土地科学,2020(8):107-114. [百度学术]
吴志强.国土空间规划的五个哲学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20(6):7-1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