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政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中起到了突出作用,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后盾。通过梳理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政府作用发现,政府在组织创新、人才需求、法律法规、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既不能脱离本国实际,盲目照抄照搬国际经验,又不能忽视大学发展的共性规律,固步自封,而应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在借鉴吸收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探索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本土道路,探寻中国政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发挥的作用,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水平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而且象征一个国家的科学与文化实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探索与研究中“大学”一词就已经存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孔子的弟子将其著作取名为《大学》,定义是“大人之学”。在我国古代《大学》的中心思想上,就是教会人们做人的方法。郑玄还将《大学》的内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大学就是教授人们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培育人们为人处事的个人修养,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大学在西方国家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专门的组织机构,其职责涵盖高等教育的全方位管理。无论在拉丁文还是在英文中都呈现出这样的含义。虽然与中国《大学》定义存在明显区别,但是人们并没有因为存在差异而放弃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与探索工作,并将大学与教师学生关系性质的教育机构,从本质内涵层面进行了相互融合,最终将中西方《大学》的内涵进行了统一,确立了大学作为从事研究大学问的专门机构,逐步衍生出当代“大学”二字的主要含义。
“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全球热门词汇,学界对其内涵和特征仍未形成统一认识。英国罗素集团将世界一流大学定义为“一所集卓越人才和现代基础设施于一体,用远见和创造力提供出色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从而为世界知识、健康、财富和福祉做出贡献的机构
我国自20世纪末期“985工程”到如今的“双一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众多学者也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鲜明的后发特征,通过以“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相依存的跨越赶超为发展目标、政府主导与自主秩序相协调的赶超动力、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赶超资源;以政府调控为发展动力、以学习借鉴为发展资源;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从“追赶发展”向“超越发展”的路径转
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政府作用普遍具有独特性。政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有力的促进与激励作用,尤其是通过立法和财政支持确立了大学的主体地位,快速提升了大学的学术、科研水平,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坚实后盾。
欧洲发达国家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以德国最具代表性。二战前夕的德国是近代欧洲乃至世界大学的典范,德国的大学成为近代创办高等教育的指向标、世界著名学者和优异学子的汇集地。二战过后美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德国为了重振高等教育的昔日辉煌,在2005年实施“卓越计划(Excellence program)”来突破本国高等教育均质化的束缚,造就了世界一流的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哲学、机械工程、生物学等德国一流学
在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路上,政府的需求为其指明了方向,具有激励大学综合水平快速提升的作用。在战争年代,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大学都是服务战争的工具,在人才培育方面都是以获取更大的战争利益为目标,政府在大学建设与发展中体现出引导、指向作用。尤其是日本、德国两个国家,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成为获取战争利益最为理想的工具,制定出的法律、法规、条文都是以服务国家战争利益为核心,政府的需求成为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日本政府在制度层面针对政府的作用作出了明确指示,《帝国大学令》第一条指出,帝国大学必须结合帝国发展的需要,将学术研究与传授、技艺的培养与发展作为重心,展现出政府在一流大学建设中所具有的推动作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前提在于国家要有雄厚的综合实力,无论是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美国,还是在亚洲处于发达国家行列的韩国和日本,都有一批位列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高等院校,如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韩国的汉城大学、高丽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在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政府的立法决定了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在立法的原则中确立了大学主体地位,政府立法围绕服务确保一流大学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在法律体系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具备独立的立法权,给大学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权力。独立后的美国掀起了著名的西进运动,迫切需要拥有农机操作、农业技术的高级农技人员以提高美国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莫雷尔土地赠予法》(简称《莫雷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向各州赠予一定数量的土地以资助各州开设实施农业和工业教育的学院,促进农业和工业教育的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初期,美国联邦政府认识到科技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美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联邦政府逐渐把政府的资金援助政策重心放在了一流大学建设上。在这段时间内,美国援助各州高校的资金多达8亿美元,其中有36所高校得到600万美元的资金援助,这为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
发达国家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财政策略更加强调以大学为中心地位,明确以大学的未来发展为核心目标,提供财政策略层面的全方位保障,进而确保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够促进大学的长久发展。政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从科研、教学、管理等多个维度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以日本和韩国为例,日本在过去的120多年中,无论是在明治时期还是帝国大学时期,乃至战争时期,东京大学建设都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全国唯一的一所国立大学,政府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研究、学科建设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由政府出资开展高校教师校外交流、学习、研讨活动,还提供相应的经费补助,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持。在学校管理方面,由政府出资为教师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汲取他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与其他国家一流大学联合办学项目,最终把东京大学建设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
韩国政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20世纪中叶,韩国正处于战火刚刚熄灭、经济等待复苏的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中政府为汉城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府将财政支持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方面。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状况,为高等院校教师出国深造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将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各领域的科研成果带回本国,带动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复苏。此外政府非常注重大学在学术交流、设备设施及大学资金运转方面的资金援助,也因此成就了汉城国立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大学之路。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高校研究成果数量大幅提升,韩国政府与教育科学技术部在2008年推出了以招揽国际人才为主旨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Word Class University Project,WCU计划),韩国教育部计划每年投资1650亿韩元,6年共投资8250亿韩
面对发达国家政府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政府在组织创新、科学发展和综合建设方面均起到了推动和激励作用,尤其是政府在立法与财政支持方面凸显了大学的中心地位。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必然会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脚步。
中国政府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无论是大学科研组织、教育组织、还是在大学制度的改革方面都发挥着引领作用。自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教界最热门的话
一是,从决策层面上确立政府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中国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中要迎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总体趋势,立足中国社会当代和未来发展形势,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体方针和策略。政府作为实施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全面掌握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未来走势,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高校从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教育体系完善,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等多个方面作出调整,以应对社会经济等各领域发展的要求。政府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推动作用能够为高校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建设保障,也为政府树立“倡导者”的形象。
二是,从学术、科研层面确立政府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政府在推进大学改革的过程中,依托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实践为前提开展科研组织的多样化和教育组织的创新性研究,把大学制度改革、创新组织的决策权下放给学校,不同学校根据学校特色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政府为其提供政策、制度、法律层面的保障,为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架设桥梁,直接或间接的提高学校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大学办学的开放性方面,政府应加大激励力度,提高大学教育组织形式、科研组织活动的自主性。在大学制度的改革方面,政府要遵循大学的办学规律,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听取和采纳校方所提出的合理建议与意见,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国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过于强调政府的主体性。由于亚洲与欧美的政治体制和教育传统存在差异,相应的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差异。法国、日本和韩国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主导者,而德国政府则扮演了政策实施的服务者。国外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中要求政府更多发挥主导和服务作用,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中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政府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制定者和主导者,主导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于2005年、2010年、2002年、1999年出台了各自的“卓越计划”“卓越大学计划”“21世纪卓越基地计划”及“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
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动向的主宰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背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调控者”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来保持市场宏观经济的平衡发展,政府根据不同领域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调节各领域人才的需求。适当引导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相应的学科建设,培育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合理开展高标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俨然成为诸多国内大学发展战略的一个支点、一条主
中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必须改变以政府为中心的建设思路,扩展大学自主发展的空间。在制度完善方面,政府要赋予大学一定的决策权,政府为大学的制度建设提供相应指导,保障大学制度创新的同时开创大学建设的崭新局面。同时,大学能够根据自身禀赋优势选择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提高大学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当今中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政府必须要巩固大学中心地位的基本体现,也是加快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重要条件。
政府在建设一流大学中不断完善制度,这并不是一味地强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政府的主体地位,而是通过汲取、采纳建设前期出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制度、法律、政策,为一流大学的建设保驾护航。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结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形成可行性方案进行推广。对于存在争议的方案和观点,政府则需要提出相关的质疑和建议,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而推动一流大学自主化建设。中国政府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中需要巩固并加强大学自主建设与发展的地位,方能确保一流大学建设的特色更为鲜明,展现一流大学建设的主体地位。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存在诸多不同观点,财政策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一流大学建设,政府的财政策略是以政府为中心,政府经过调查、核实后明确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支持领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财政保障,显示中国政府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占有的主体地位。随着时代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各国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深刻领会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的三项基本原则,是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条
除税收制度和政策的调整之外,在资金扶持上提供灵活的政策保障,加大关于教师深造、学科建设、场馆建设、教学设备与设施的资金扶持力度,减免和优惠大学相关税收,并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最大程度上满足大学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财政需求。同时注重提高一流大学建设中科研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科研领域的科研项目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在财政策略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资金调配的均衡性,从资金方面保障大学综合建设水平的提高。这是政府在财政策略层面展现大学建设的核心地位,也是中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政府地位发生转变的主要体现。
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快速前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在数量规模上已经卓有成效,并且进入了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阶
参考文献
潘懋元.“双一流”为高等教育强国注入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17-11-19(5). [百度学术]
周光礼,蔡三发,徐贤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评价: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9(9):22-28,34. [百度学术]
RUSSELL G.Jewels in the grown: the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K's World-class Universities[J].Russell Group Papers,2012(4):7-13. [百度学术]
菲利普·阿特巴赫,贾米尔·萨尔米.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M].王庆辉,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 [百度学术]
王晓阳,刘宝存,李婧.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评价与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1):13-14. [百度学术]
王大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3):2-7. [百度学术]
闵维方.对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在清华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3):8-13. [百度学术]
王战军,刘静.世界一流大学的三大标志和四大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18(19):11-13. [百度学术]
霍晓冉.基于大学排名评价体系的世界一流大学特征研究[J].高教学刊,2020(4):1-6,10. [百度学术]
杨蕾.从“追赶发展”到“超越发展”:后发视野下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2):43-51. [百度学术]
侯光明,晋琳琳,黄莉.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阶段回顾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97-101. [百度学术]
徐小洲,梅伟惠.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起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1-6. [百度学术]
高铭,刘志民.政府投入与大学排名关联性分析——以“后发型”世界一流大学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35(6):11-19,28,107-108. [百度学术]
王海娜,张抗抗,尚静.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运行机制:域外的经验与启示[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2,7(1):74-80. [百度学术]
QS.2018 年QS 世界大学排行榜[EB/OL].(2017-06-08)[2021-01-15].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 [百度学术]
郭伟,崔佳,赵明媚,等.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变迁、特征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0(9):91-97. [百度学术]
中野実.東京大学物语[M].日本:吉川弘文馆,1999:13. [百度学术]
胡凯.德国世界一流大学“卓越计划”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1-3. [百度学术]
独立行政法人大学改革支援?学位授与機搆.国立大学法 人化後の財務?経営に関する研究[EB/OL].(2019-11-02)[ 2023-10- 02].https://www.miad.ac.jp/publication/sonota/pub_zam/ report/n000f006.html. [百度学术]
刘军伟.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47-52. [百度学术]
Geiger R L. Academic Paragons.(Book Reviews: Research and Relevant Knowledge.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Since World War II.)[J].Science,1993:262. [百度学术]
易高峰,赵文华.《美国竞争法》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研发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8). [百度学术]
韩国“WCU计划”英文官网.WCU Project Budget[EB/OL].(2014-10-25)[2023-10-15].http://wcu.nrf.re.kr/English/e_about/about_3.jsp. [百度学术]
赵俊芳,安泽会.韩国“WCU计划”实施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9):101-109. [百度学术]
刘海峰.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探索与争鸣, 2016(7):19. [百度学术]
邱均平,欧玉芳.亚欧四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4):36. [百度学术]
吴康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当放眼世界[J].探索与争鸣,2016(7):13. [百度学术]
管春英.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其中国特色[J].江苏高教,2016(5):20. [百度学术]
冯倬琳,郭鑫,刘莉,等.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阶段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3):7-14.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