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治理工具。作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发展的核心专业,城乡规划本科人才培养急需结合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需求进行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提升。针对传统建筑类城乡规划专业重空间规划设计训练轻数字智慧维度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技术变革趋势,以及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对数字智慧赋能的实践需求,以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创办“国土空间规划创新班”为例,提出改革内容:一是基于“广度-深度”课程体系重构法则,对知识矩阵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变换,形成倒“T”字课程体系,即宽口径夯基础和窄方向促拔尖。二是围绕倒“T”字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增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人工智能概论:科学与工程”等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强化现代人地关系时空统筹原理支持,增设“测量与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与空间政策”等课程;在规划实践课程中加重“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分析”“空间数据分析及规划应用”等专题分析。研究建构的智慧赋能课程群可为地方院校革新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团队组建提供决策参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逻辑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改
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四大阶段,而在信息化社会,数据已成为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石油等之外现代社会经济生产的一个关键性生产资料。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大数据(Big Data, 简称B)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简称C)等核心技术使得国土空间的智慧化治理成为可能,ABC技术将显著改变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
从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来看,信息技术已经全部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各个环节,传统CAD技术模式侧重未来规划场景的设计表达,在国土空间人地关系演变的定点、定量和定时方面无所适从。从当前技术发展前沿来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相关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大多将数字智慧列为核心支撑技术,如
序号 | 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名称 | 建设单位 (高校方面) | 主要研究方向 | 批准 年份 |
---|---|---|---|---|
1 | 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 深圳大学 | 国土资源数据融合和时空大数据、国土资源资产智慧管控、国土资源感知与空间优化、三维地籍与土地立体化利用 | 2017 |
2 | 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 | 华中科技大学等 | 基于全时空的空天地一体化数据汇集与融合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空间发展感知与诊断研究、基于全维度的智能规划与设计研究、基于全周期的智慧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 | 2021 |
3 | 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重点实验室 | 南京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 时空大数据汇聚处理,开展精准化汇聚、智能化处理、动态化监测、综合性评估、实时性预警、场景化管控等六项关键技术攻关 | |
4 | 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 同济大学 | 国土空间智能规划理论;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方法;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国土空间智能规划平台 | |
5 | 陆地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聚焦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定量化模拟、科学评估和协同优化等三大关键领域 | |
6 | 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 |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 严寒地区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识别、评估与修复、严寒地区人地关系协调与国土空间优化利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东北区域国土空间协调发展、严寒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仿真平台 | |
7 | 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 | 北京大学 | 国土空间地域系统分析与要素配置技术、村镇空间格局优化与乡村功能提升技术。 | |
8 | 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深圳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集成创新大数据感知与汇聚技术,建立国土空间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研发系列信息产品,形成国土空间大数据技术支撑体系,促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019 |
9 | 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 | 清华大学 | 形成智慧人居和数字孪生技术在空间规划治理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为目标,聚焦国土空间动态化规划与人居环境精准化治理的智慧支撑技术体系 | 2022 |
10 | 陆海统筹关键带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天津大学 | 陆海统筹关键带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监测预警、人地系统演化机理与风险评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可持续利用、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综合治理、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应用与示范 |
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要求规划师不仅要用理性思维和科学证据来编制规划蓝图,而且还要考虑将规划蓝图变成治理施工图的策略。2022年9月,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首批重点领域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其中,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虚拟教研室包含3个专业建设和6个课程(群)教学,分别由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8所高校带头建设;2022年8月自然资源部公布了50个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创建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陆海统筹关键带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如
(1)教学理念方面,培养持续发展能力。传统重空间规划设计教学可以使毕业生快速适应规划编制岗位需求,但国土空间治理需要多元协同,这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对能力。因此,国土空间规划本科教学中,既要夯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能力训练,更要强化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愿,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实现人才培养全职业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目标方面,响应空间治理变革。国土空间规划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治理工具,推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上,必须要从传统经验训练为主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模式转变,才能更好的响应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实践需求。
(3)教学内容方面,强化新旧体系转换。从学科发展来看,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脱离并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已经建立了一套面向城乡建设的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然而,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四体系”需求,现行城乡规划学知识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在需求还有差距。虽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的要素和内容极多,城乡规划学科不可能包揽所有,但作为当前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的唯一工科类专业,城乡规划应该具备国土空间全要素治理能力,要求本科教学加强新旧知识体系的转换。
(4)教学模式方面,对接用人单位需求。从国家发展需求来看,城乡总体规划等部门规划已成为历史,今后只有国土空间规划这一种类型。显然,长期支撑城乡建设发展的城乡规划专业也必须积极响应国家这种空间治理变革,才能在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发展中起到更好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为了能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也必须要重新建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
课程群的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课程群设置得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发展需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行业,不同学科可从不同的维度对其进行支持,城乡规划学专业课程改革无法用同样的深度涵盖国土空间规划涉及的所有知识体

图1 基于“广度-深度”知识矩阵的课程体系重构法则
根据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的空间治理框架,仅靠空间规划相关本科专业教育无法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所有需求。因此,各个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制定合适的课程体系。从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就业看,总体可以概括为三大方向:一是知识创新,即通过深造今后走向教学科研岗位;二是行业实践,即进入各种规划设计研究院或公司企业;三是规划管理,即进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人才培养层次来看,国家级院校往往侧重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地方性院校则主要侧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社会对人才需求来看,企业需求量最大,教学科研或公务管理相对较少。笔者通过交流访谈了解,目前国土空间规划行业人才需求十分紧迫,较多市县级自然资源部门缺乏专业人才,大多依赖第三方提供的市场服务,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不能有效传导到基层。因此,地方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应立足地方实际需求。
2019年7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快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今后要形成全国上下贯通、横向协同和层层传导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和动态监测评估预警系统,以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提供基础。然而从现有主流教学模式来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所有理论基础大多以建筑知识体系为主,难以适应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内在治理需求。数字智慧将是未来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工科发展趋势,地方性院校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更是需要积极响应这一发展需求,才能培养出满足国家治理需要与适合地方管理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时代发展需求,特别是支撑广东省高质量发展需求,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以创办“国土空间规划创新班”为契机,对现有课程进行了优化和重构,国土空间规划智慧赋能课程群设计方案如

图2 国土空间规划智慧赋能课程群体系
首先,在公共基础课程方面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革。(1)传统城乡规划教学只开设了高等数学这一基础课,造成学生认为空间规划就是CAD和PS画图设计的错误认知观,现有规划专业学生的数学功底普遍较差,不利于大数据时代智慧空间规划实践需求。因此,新版培养方案在有限的学时内强化学生的数学功底训练,并增设数据基础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传统城乡规划教学虽然开设了大学计算机课程,从授课内容看,主要教授office办公软件操作系统,这种培养层次不符合现代大学生发展要求。因此,此轮改革直接将其替换为人工智能概论:科学与工程,该课程教授的机器学习算法和Python等是当今新工科发展和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技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定量计算与仿真模拟能力。
其次,重构专业基础理论课。(1)将传统城乡规划原理变更为国土空间规划原理,在传统建筑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上增加现代人地关系等地理科学原理。(2)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是对国土空间中的人类活动进行优化调控,因此有必要强化自然与人文地理理论教
最后,在规划实践课程方面,按照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相关需求,将传统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变更为空间数据分析与规划应用,在软件操作基础上增加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题分析,如典型规划场景空间大数据计算、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应用等。在时序安排上,空间数据分析与规划应用与国土空间规划实践课程同步开设,可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设计中涉及的数据分析任务放到空间数据分析与规划应用中,在解决学时限制的同时又能切实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此外,广东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地理学师资力量丰厚的优势,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设计中开展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专题分析,增强学生对社会、经济、人口、生态、资源等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的认知。
国土空间规划是推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如何从工业文明治理体系向生态文明治理体系转变是谋划国土空间规划本科教育的总开关。从国土空间治理需求看,国土空间规划更加注重自然资源全要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整体时空优化配置,通过“五级三类”的传导体系实现全国一盘棋。从个体到群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局,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要深刻理解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联系和区别。以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国土空间规划创新班为例,对智慧赋能规划新工科人才培养课程群设置方案进行了介绍,是对传统建筑语系下空间规划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次重大实践探索。改革后,广东工业大学国土空间规划创新班本科教学坚持双管齐下,即在规划方面更加强调“自然资源优化配置”,在设计方面依然坚持传统建筑学的“人居环境诗情画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从学科发展与社会实践关系看,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实践超前于学科发展进度,地方院校在城乡规划本科教学时比较迷茫。然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党中央关于社会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做出的重大论断,中国在工业文明时代建构的空间规划逻辑必须要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进行重构。国土空间规划是过去各种空间规划的集大成者,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知识底盘和思维方程式的训练,保障其具备灵活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仅针对传统建筑类地方高校如何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变革需求进行了初步设想,智慧赋能课程群设计可为地方院校如何开办出适应地方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庄少勤.新时代的空间规划逻辑[J].中国土地,2019(1):4-8. [百度学术]
孙施文.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历史与展望[J].城市规划,2016,40(12):106-112. [百度学术]
高舒琦.收缩城市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5(3):44-49. [百度学术]
孟鹏,王庆日,郎海鸥,等.空间治理现代化下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导向——基于国土空间治理重点问题系列研讨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11):8-14. [百度学术]
黄征学,王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及重点[J].中国土地,2020(8):16-18. [百度学术]
党安荣,田颖,李娟,等.中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发展进程与展望[J].科技导报,2022,40(13):75-85. [百度学术]
陈逸,周悦,黄贤金,等.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961-2974. [百度学术]
王世福,麻春晓,赵渺希,等.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城乡规划学科内涵再认识[J].规划师,2022,38(7):16-22. [百度学术]
张鸿辉,洪良,罗伟玲,等.面向“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J].城乡规划,2019(6):18-27. [百度学术]
曾繁龙,戚路辉,罗瑜斌,等.大数据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社会需求研究报告[J].科技视界,2018(30):86-88,91. [百度学术]
黄贤金,张晓玲,于涛方,等.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8):107-114. [百度学术]
范晨璟,殷洁,李志明.空间治理变革背景下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规划—地信—生态” 课程群的教改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21(4):108-112. [百度学术]
吴殿廷,史培军,宋金平.“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21(S1):42-45. [百度学术]
段进,赵民,赵燕菁,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战略引领与刚性管控的关系”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1(2):6-14. [百度学术]
石楠.城乡规划学学科研究与规划知识体系[J].城市规划,2021,45(2):9-22. [百度学术]
黄颖敏,钟志平,陈金泉.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专业地理学系列课程教改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29):139-142. [百度学术]
吴洪涛.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J].城乡规划,2019(6):6-1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