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深刻影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国际工程造价人才是建筑业推进智能建造和迈向全球高端价值链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从算量计价的局部管理走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控,工程造价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也从单一走向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以产业结构变迁为逻辑主线,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知识结构的演化发展分为4个阶段,探讨各阶段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知识结构特征并进行经验总结,为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提出建议。
在全面深入推进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
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研究著作最早见于北宋时期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之后有明代工部编著的《工程做法》,以及清朝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和《营造算例》。1949年以前,对建筑项目进行工程估价和管理的主体是留学回国的建造师和营造
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产业结构发展密切相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向性培养演化为主动支撑建造行业需求的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制定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了涵盖国防工业、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等156个建设项目,实行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建设管理模式。1956年,《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使建筑业走向正规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本建设资金总额仅为78亿元,百业待兴的资金匮乏,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成为中央政府造价管理的核心任务。在此核心任务下,我国从苏联引进并消化吸收了工程概预算制度,国家统一颁发并实行适用所有工程项目的“量价合一”工程建设定额标准的工造价管理模
为全面服务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和发展建筑工业化,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国家全盘主导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国统一的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国家颁布的“量价合一”的工程建设定额标准,高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通晓基本工程技术理论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操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此阶段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土木工程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体
知识层次 | 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平台 | 经济平台 | 管理平台 | |
---|---|---|---|---|
能力模块 | 主要课程 | |||
基础知识 | 建筑工程技术 | 工程制图 | 城市建设经济 |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学 建筑工程经济组织与计划 |
力学(理论、材料、结构力学) | ||||
建筑概论 | ||||
建筑构造 | ||||
测量学 | ||||
建筑材料 | ||||
核心知识 | 算量估价能力 | 建筑工程定额及概预算 | ||
发展知识 | 项目技术和质量管理能力 | 施工新技术 |
注: 此阶段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资料较少,上表主要依据《1954年建筑工程设计预算定额》、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制定。
该阶段工程造价专业(同时也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管理人才。在专业设置上,集中力量对国家建设需要的专才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上除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设置了到生产单位实地实习的实践性教学环
为适应国家大规模建设发展的需要,195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为优先培养社会和经济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从“通才教育”转变为“专才教育”。借鉴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全国范围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于1952年正式开始。根据国家需要,华东地区的前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11所院校的土木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成立了结构系。1955年,同济大学邀请苏联专家前来指导工作,提及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的概念,并于1955年开始筹建“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隶属于结构系,1958年更名为建筑工程系)。1956年正式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生,以学年制来制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设定为适应生产需要的“建筑施工企业经理人才”,教学组织上采取“边教学边生产”的方式。培养的“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的学生不仅是建筑师,还应具有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多工种专业经验的综合能手,进而实现对国家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造价预算和造价的整体把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加快轻工业和基础工业发展,进入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时期,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进一步推进建筑工业化,1978年召开的全国建筑工业化规划会议明确指出,全国大中城市要在1985年基本实现建筑工业化,2000年全面实现建筑工业的现代化。降低建设成本和提升建筑产品质量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目标,因此,为确保建设项目资金合理利用和提升经济效益,开始逐步恢复和建立了与建设领域造价管理制度相关的部门。1977年重建了造价管理机构并恢复了概预算管理制度,1983年和1985年分别成立了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1988年更名为标准定额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委员会(1990年变更为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引进苏联“量价合一”的基本概预算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的需求,为此建设领域进行了重大变革。1992年,提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措施,逐步对建设项目采用“量价分离”“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的造价管理模式。
应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改革,建设领域面临着现代化建设造价管理的人才短缺,国家教委确立管理工程专业(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前身)的培养目标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高级管理专门人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全面实现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建筑领域需要大量具备自然科学、土木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等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这一阶段的知识结构由具备“管理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知识”向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知识”转变,培养通晓基本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可以从事建设施工全过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成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阶段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目
知识层次 | 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平台 | 经济平台 | 管理平台 | 法律平台 | |
---|---|---|---|---|---|
能力模块 | 主要课程 | ||||
基础知识 | 建筑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 |
工程制图 建筑力学 建筑学 结构工程 工程测量 建筑材料 地基基础 施工技术与组织 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程序 |
西方经济学 会计学基础 统计学等 |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学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 经济法 |
核心知识 |
算量估价能力 投资决策能力 | 建筑工程定额及概预算 |
建筑经济学 建筑技术经济学 |
运筹学 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 工程合同管理 |
发展知识 | 项目技术和质量管理能力 | 施工新技术 | 工程经营管理能力 |
这一阶段和第一阶段最大的不同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竞争机制的改革。一方面,工程建设领域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国际承包商开始进入我国的建筑市场和国内建筑企业同台竞争;另一方面,我国行业顶尖的承包商也进入国际市场承包工程,新形势下的客观需求推动了国内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结构的变化。在课程结构上,工程项目管理、地基基础、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等课程的开设响应了建筑行业要求加强建设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需求。随着工程建设项目复杂化和利益多元化,工程项目建设的法律和合同管理问题开始凸显,因此,各高校增设了工程合同和法律相关的课
重庆大学(合并重庆建筑大学和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是为响应现代化建设需求对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进行体制改革的典型,是国家引导设立建筑管理工程专业首批学校之一。1980年在土木工程系(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设置了建筑经济与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1981年更名为建筑管理工程,划归在建筑管理工程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速度加快和国际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和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庆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发展变化,2005年工程造价专业作为独立的本科专业正式招生。经过几年的沉淀与发展,重庆大学的工程造价专业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与实力领先的专业之一,2007年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评估(认证
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国际公认的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国家。2003年颁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为促使建造业向精细化、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四化”融合方向发展,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建筑业,使建筑业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培养“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的高层次应用人才成为这阶段的主旋
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建筑工业化融合,高层次应用人才成为国内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需求。加入WTO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为提高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满足国际人才标准(如国际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专门人才)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成为这一阶段的培养目标。根据国内外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工程造价专业的知识结构由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知识”(少部分高校学生学习合同法和经济法知识)向具备“与执业资格一体化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复合型知识”转变。这一阶段的迫切任务是加快培养与国际造价工程师(英国和亚太地区称为工料测量师,美国为造价工程师)知识结构体系基本一致的中国造价工程师,建立行业发展需要的“与执业资格一体化”的工程造价学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天津理工大学正式建立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这标志着工程造价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面向国内外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目标设立为“培养具有较为坚实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知识层次 | 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平台 | 经济平台 | 管理平台 | 法律平台 | |
---|---|---|---|---|---|
能力模块 | 主要课程 | ||||
基础知识 | 建筑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 |
工程制图与识图 工程力学 建筑学 工程结构 工程测量 建筑材料 地基基础 施工技术与组织 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语言及应用等 |
西方经济学 会计学基础 统计学等 |
管理学 工程项目管理 |
经济法 建设法规 |
核心知识 |
算量估价能力 投资决策能力与项目评价能力 |
建筑工程定额 工程计量计价 工程计量计价软件 |
建筑经济学 建筑技术经济学 金融与信 |
运筹学 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房地产管理 国际工程承 | 工程合同管理 |
发展知识 | 项目技术和质量管理能力 |
计量与计价新规则 施工新技术 | 工程项目投融资 |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人际关系沟通 |
FIDIC合同条件 新的建筑法律和规章等 |
注: 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经营管理只在一些开设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校设置,如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中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理论知识,以造价工程师执业能力为基础,增加建设法规、合同法和招投标法等与工程相关的法律课程,以行业学会提出的专业能力标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同时增设工程造价信息化课程教学,如开设用于工程计价的算量套价软件等方面的教学。同时,面向国际市场,在课程设置上满足国际工料测量行业组织对我国高校课程认证要求。实践教学上,逐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具备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和外聘经验丰富的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筹备建立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工程计量和计价软件等)和实习实践基地,重视造价工程师执业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培养。制度保障上,评估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并沿用至今,逐步开始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研究工作,探索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
为与国际惯例接轨,满足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需要,徐大图教授于2002年在天津理工大学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天津理工大学正式设立工程造价专业,标志着工程造价专业在本科教育中作为独立专业设置。自创办工程造价专业以来,天津理工大学确立了“与执业资格一体化、国际化”的专业定位,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和专业品质,天津理工大学借鉴国际上工料测量行业协会的专业人士能力评价制度,构建了以国际行业协会课程认证和国内行业协会认证的执业资格为核心的能力标准课程体系,通过提供与行业“岗位能力”及工程造价人才“知识结构”相匹配的课程模块,以及采用“双认证”制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造价专业领域最核心的知识和技
为提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支撑,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在国家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下,住建部等部门联合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智能建造不仅是工程建造技术的变革创新,而且从建造方式、造价管理理念、建筑实物产品,以及数字化运维服务等方面重塑建筑业,这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掌握与智能建造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做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成为满足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型复合知识体系,并具有工程伦理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和执业资格精神的工程造价专业人
知识层次 | 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平台 | 经济平台 | 管理平台 | 法律平台 | |
---|---|---|---|---|---|
能力模块 | 主要课程 | ||||
基础知识 | 建筑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 |
工程制图与识图 工程力学 房屋建筑学 工程结构 工程测量 建筑材料 地基基础 施工技术与组织 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语言及应用 |
宏观/微观经济学 会计学基础 应用统计学 |
管理学 工程项目管理 |
经济法 建设法规 |
核心知识 |
算量估价能力 投资决策能力与项目评价能力 进度、质量、成本与合同管控能力 工程审计能力 |
建筑工程定额 工程计量计价 工程计量计价软件 |
工程经济学 财务管理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工程项目投融资 |
运筹学 工程审计 工程风险管理 房建/水利管理等 | 工程合同管理 |
发展知识 |
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能力 项目利益相关方管理能力 |
BIM等信息 计量与计价新规则 | 工程保险 | 信息集成管理 | FIDIC合同条件新的建筑法律和规章等 |
课程结构体系上,以建设领域的“智能建造”(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BIM等)为先导,结合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造价管理理念,进行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课程设置上,根据工程建设领域多层次的岗位需求和执业类考试要求(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建造师等)的专业执业能力标准来设
清华大学工程造价专业设在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的工程管理专业下,实行宽口径本科专业“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大类招生,其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牢固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等学科知识的建设管理人才,如项目评估师、咨询专家、项目经理、建造师等
(1)明确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多层次培养目标。在当前工程造价高等教育中,一些普通高校为响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其制定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和双一流高校基本相同。国家应出台政策,规范和引导各层次高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高校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定位,双一流高校有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新技术资源,为使工程教育先于产业,应以国际视角展开以前沿技术对接产业需求、引领产业发展,宽口径、厚基础、注重综合素质的本科生培养;以工程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工科高校应注重培养具备科学基础和行业背景知识的产业创新型人才。专科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凝练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2)设置面向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求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与新工科建设相匹配的专业支持条件。新工科建设明确了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进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应增强人文素质、环境、经济、法律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并将物联网、BIM技术、智能建造等引入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交叉融合。设立与新工科建设相匹配的专业支持条件,包括教师队伍建设、硬件条件和实践教学体系。工程造价专业硬件支撑条件包括实验室、教学设备、教材。同时,为响应新形势下建设领域智能建造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企业”现场项目交互式工程实践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造价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以工程造价专业评估为基准,实行满足行业实践发展需要的专业认证。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工科建设“三部曲”是第四次工业化革命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工程造价专业评估是为满足建设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而工程造价专业认证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行业实践发展需求的重要制度工具。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科高校可以开设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我国行业需求和国际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针对全国高校,专业评估与执业资格考试相挂钩,对已通过评估的高校进行专业认证,促使这些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等不断更新完善,以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工程造价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N].人民日报,2020-11-04(2). [百度学术]
韩杰才.担负起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的重大使命[N].学习时报,2022-03-16(6). [百度学术]
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7,61. [百度学术]
毛超,严薇,刘贵文,等.智能建造专业教育创新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1):1-7. [百度学术]
丁烈云.智能建造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4,29. [百度学术]
萧默.敦煌建筑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百度学术]
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百度学术]
李书钧.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百度学术]
张颖.中国工程建造模式的历史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百度学术]
潘海生,王世斌,余建星.新时期中国工程教育体系及其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39-43. [百度学术]
清华大学2019级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EB/OL].[2023-01-20].http://www. [百度学术]
civil.tsinghua.edu.cn/cm/rcpy/bksjy/pyfa.htm. [百度学术]
齐二石.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百度学术]
尹贻林,严玲,孙春玲.世界工程造价学科教育发展报告[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百度学术]
王孙禺,刘继青.从历史走向未来:新中国工程教育60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30-42. [百度学术]
张海英.试论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的高等工程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4):42-47. [百度学术]
韩萌,魏克新.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66-68. [百度学术]
张清,沈文英,范如国.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08-113. [百度学术]
沈锦璐,李飞.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3): 134-143. [百度学术]
1900S,一个世纪的成长历程[EB/OL].[2023-01-20].http://sem.tongji.edu.cn/semch/学院简介/历史沿革. [百度学术]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EB/OL].[2023-0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 [百度学术]
1034/s3882/199807/t19980706_109699.html. [百度学术]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年颁布)》等文件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1998(10):398-438. [百度学术]
钱锋.现代建筑教育在中国(1920s-1980s)[D].上海:同济大学,2006. [百度学术]
武晶.外国建筑史的中国研究——以中国建筑教育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7. [百度学术]
曾昭掄.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问题[J].人民教育,1952(9):6-9. [百度学术]
华霞虹.高校设计院与建筑学的教育革命——以1958至1965年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组织与实践为例[J].时代建筑,2018(5):22-27. [百度学术]
薛东浚.试论管理类专业的设置和调整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S1):150-153. [百度学术]
礼阜.浅谈管理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J].管理工程学报,1988(S1):122-124. [百度学术]
王要武,王硕,孙成双,等.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状况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21,35(5):153-158. [百度学术]
邝守仁.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培养工程与管理相结合的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2):29-32. [百度学术]
方秋水.建筑管理人才教育的回顾与思索[J].高等建筑教育,1990(2):43-46. [百度学术]
应重视、发展和保护建筑管理工程专业[J].基建优化,1991(2):7-9. [百度学术]
卢谦.关于国际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材培养的几点设想[J].基建优化,1992(1):1-9. [百度学术]
雷懋成,许远明,刘楠,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1993(4):6-9. [百度学术]
何万钟.建筑管理工程专业建设的几个问题[J].基建优化,1988(2):39-44. [百度学术]
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讨论会秘书组.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讨论会纪要[J].建筑经济,1982. [百度学术]
李世蓉.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管理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一九九一年年会在西安举行[J].基建优化,1991(2):52. [百度学术]
方秋水.美国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管理知识需求的调查及其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1991(3):82-86. [百度学术]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工程造价专业[EB/OL].[2023-01-20]. http://www.msre.cqu.edu.cn/gywm/jxdw.htm. [百度学术]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1(12):539-541. [百度学术]
李杰.执业资格制度与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08(3):7-10. [百度学术]
陈光云.对新形势下造价工程师知识结构和能力标准的探讨[J].工程造价管理,2009(4):32-35. [百度学术]
任宏,竹隰生,顾湘.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2001(2):33-35. [百度学术]
严玲,尹贻林,柯洪.工程造价能力标准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11-115,136. [百度学术]
刘元芳,严玲,尹贻林.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85-86. [百度学术]
尹贻林,王美玲,邓娇娇.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3):56-61. [百度学术]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EB/OL].[2023-01-20].http://www.gov.cn/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htm. [百度学术]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EB/OL].[2023-01-20].ht-tp://www.gov3cn/zhengce/content/2016-12/19/content_5150090.htm. [百度学术]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EB/OL].[2023-01-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2010588.htm. [百度学术]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让建筑业焕发新生机[EB/OL].[2023-01-20].http://www.bcebca.org.cn/Show Samp News.aspx?id=8032. [百度学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EB/OL].[2023-01-20].http:// [百度学术]
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百度学术]
杜明芳.智慧建筑2.0和建筑工业互联网[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6):28-31. [百度学术]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 高〔2012〕9号)[EB/OL].[2023-01-20].http://www.gov.cn/govweb/fwxx/wy/2012-10/12/content_2242157.htm. [百度学术]
丁烈云.智能建造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20(5):14. [百度学术]
严玲,闫金芹.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4):80-88. [百度学术]
清华大学关于建管的历史沿革[EB/OL].[2023-01-20].http://www.civil.tsinghua.edu.cn/cm/gyjg/lsyg.htm. [百度学术]
王孙禺,赵自强,雷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23-34. [百度学术]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2):1-5.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