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传统建筑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沉浸式感受古代城市空间的真实状态。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板书和数字媒体,认知主体永远处于媒介之外,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相对间接。虚拟仿真技术是以现存实物为骨架,虚拟古代建筑格局的原貌、改变过程和缺失之处,将虚拟实验与传统课程相结合,能够做到教学的“虚实结合”,实现“沟通古今”。以虚拟仿真实验在中国建筑简史教学上的探索性实践为例,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价值,评估了其相对于传统教育手段的优越性,反思了在当前课程中使用虚拟仿真技术的若干问题。
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与拓展,虚拟仿真实验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和共同发展是大势所
虚拟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主要通过虚拟世界与人的交互反映真实世
古城正定为蓝本的虚拟仿真实验高度契合了上述三项要求,一是虚拟仿真实验为观察古城提供了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各种视角、视高和视距;二是基本按真实尺寸复原的古城,不仅包括重点建筑和建筑群的各种细节,而且包括各种个性化定制功能,如以不同形制的民用建筑为基本单元来设计街区等虚拟仿真。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古城反映的是特定时代下社会的综合特征与风貌。古城再生的虚拟仿真实验对环艺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专业教学形式主要为板书、数字媒体或两者的结合应用,这不利于讲授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抽象概念与动态知识点。但是,虚拟仿真能够做到实际意义上的情景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侧重知识点的传授,倾向于灌输式和机械式的训练。建筑史课程中的诸多内容在现实中不便观察,也很难凭语言、文字或图片充分展示,因此,空间场景的真实体验是专业训练的重要内容。首先,运用虚拟仿真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学生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形成对古城空间的多维度认知。大部分古城面貌已经不复当年,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任意选择位置和视角,体验不同的观感效果,而且可以调控不同的空间场景氛围,理解古代城市空间形
正定古城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正定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华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
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再现正定古城历史上较为完整的状态,包括城市的全貌、重要或特殊的场所空间的模拟,后期还可以逐渐深化至微观部分,甚至可以对模拟建筑进行拆解重构、尝试改造等。古代城市有其特别的构成内容,空间布局强调防御系统和设施,以道路为“骨架”,设置相应的官府、衙署等管理机构,配合礼制制度设置礼制建筑,民居和市场成为城市的基调。以古城正定为例,虚拟仿真的核心内容如
序号 | 核心虚拟仿真内容 | 仿真度 |
---|---|---|
1 | 城市防御系统 | 高 |
2 | 城市道路系统及节点空间 | 中 |
3 | 衙署等城市管理机构 | 低(后期可提高) |
4 | 民居空间布局 | 中(后期可选点提高) |
5 | 礼制建筑分布 | 中(后期可提高) |
6 | 酒肆、市场等商业建筑分布 | 低 |
7 | 宗教建筑 | 较高(后期可提高) |
8 | 城市游憩、绿地景观分布 | 低 |
9 | 其他 | 根据重要性确定 |
教学共涉及10个知识点:(1)古代城市发展阶段及典型案例;(2)构成古代城市格局的要素,规划控制之下不同的空间形态;(3)影响城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4)城市选址及地理位置;(5)城市城防系统基本布置;(6)古代城市道路及节点设施;(7)古代城市不同性质建筑群的分布;(8)城市中标志性建筑的空间形态;(9)城市空间中的艺术性表达方式;(10)古代城市空间设计,并将其与当下的城市设计实践相融合。
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围绕知识点设计若干题目方向,分必选题目和自选题目。必选题目侧重于体验分析,包括古城各类空间系统的表达形式和控制手段,学生需借助虚拟仿真环境作出分析报告;自选题目侧重于细节的深化了解和空间再造,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目的在于培养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古城正定城区格局的自主设计案例为例,对应知识点:构成古代城市格局的要素,规划控制之下不同的空间形态。
巩固之前所学知识点,并培养实操能力。此题属于必选题目之一,在选择此题前,应做好相应的前期积累:(1)古代城市的地理位置选择(主动式生成),或者哪些战争、商贸线路、其他因素会导致城市崛起(被动式生成);(2)古代城市的总体布局轮廓形式;(3)古代城市的朝向选择及出入口设置;(4)围城筑墙的惯用形式;(5)城市内部防御体系构建,包括主次各级层级系统;(6)古代城市道路系统设置规制;(7)朝、市设置规制,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礼制建筑、宗教建筑、集市等商业集中用地设置规制;(8)民宅形制;(9)城市附属设施、休闲娱乐及景观等设置规制。传统教学依靠死记硬背或制图表达。此题目使学生置身于虚拟空间,对古城正定城区格局进行自主设计,方案完成之后与复原现状进行对比,不仅能够巩固知识点,而且能够锻炼实操能力,促进设计概念和实际搭建的结合。
(1)让学生限定城区范围,设计城市总体轮廓,选定朝向后开启主次出入口;(2)筑墙围城,注意瓮城等附属区域的设置和城市内部防御体系的构建,根据树形图主次秩序依次布置;(3)布置道路系统,包括宽度、排水等;(4)设置衙署、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民宅,以及城市附属设施。以上项目设置均有多个可选项,在大项下分多个层级子选项。实验可调制城区的视角,以此题为例,可先设置为更易于操作的平面形式,选定选项后切换为立体视图,观察面积、高度、规模等。
整个实验项目内容完整,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项目主要分为前期相关知识学习、实验操作流程、成果完成及评价三部分,线下交互侧重于实验原理虚拟体验,线上系统为web端提供登录界面,学生账号和教师账号连接校园学生管理平台,以便对人员信息和实验过程进行管理。本实验项目的突出特点是学生的自主实验部分、认知部分和实验部分的步骤基本相同,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虚拟仿真实验的认知部分不需要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共分为五个模块。(1)登录模块,包括单人登录模式和多人联合作业模式。(2)前期储备模块(供预习复习使用),分类表述如

图1 虚拟仿真实验构成

图2 中国代表性古城总规

图3 古代城市规划构架子要素

图4 建筑群布局

图6 正定古城规划设计仿真过程
目前,该实验操作人员已覆盖建筑学、环境设计等专业。从题目的正确率来看,城防体系、宗教及官署、礼制建筑模块中的选择和填空题得分率较高,失分较多的题目主要集中在宋式与清式建筑的辨析上,当建筑群历经朝代较多,不同时期的建筑置于同一建筑群内,更增加了辨析的难度。另外,选择地块进行街坊设计(商业建筑与民宅摆放)时,系统无法自动纠错,需要教师进行手动批改,效率较低,如

图7 学生作业案例
建筑史课程主要面向二年级学生,其课程设置紧张,少有闲暇时间,若组织实地考察,次数有限。另外,现场体验还受地域、场地、天气、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虚拟仿真技术彻底打破了上述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体验往昔之境。同时,现在的大学生身处信息社会,对传媒的多样化已习以为常。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适应现代学生的成长特点,紧跟时代步伐。
史学课程仅靠讲授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即便辅以图片和视频,也是间接信息,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一方面,可直接刺激感官;另一方面,虚拟仿真下的再生古城,由于是虚拟空间,可上可下、可进可退、可远可近,极大地突破了距离及尺度上的限制,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实验涉及较多古代城市建制和规划方面的知识点,传统教具通常是完整的,不易拆卸,不利于理解知识点。在虚拟仿真项目中,学生可以对3D模型进行任意形式的拆分,更加清楚地了解古代城市的结构与各种构成要素。同时,3D模型与传统沙盘相比,更易制作、保存和维护。传统沙盘不仅制作工艺复杂,制作精度较低,而且模型存放占用大量空间,需要专人维护。在虚拟仿真软件中,3D模型代替传统模型,既节约成本,又方便教学。
实验的设计和构思,应将“两性一度”作为核心价值和基本准则。以商业与民居建筑街区摆放模块为例,学生在掌握古代城市规划的相关基础知识后,进行的古城街区设计,旨在提高学生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将设计理念运用于实际的高级思维,体现了“高阶性”。在教学方式上,这种模拟设计充分发挥了虚拟仿真的特性,与传统的制图方式相比,无疑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体现了“创新性”。学生完成此模块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评价,亦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体现了“挑战度
在虚拟仿真实验过程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演示的形式讲授古代城市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方法后可以进行自主练习,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根据虚拟仿真实验的成效显示,与传统教学或者单纯的网络教学相比,融入了虚拟仿真实验的混合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创
参考文献
安珊珊,唐昕怡.文科类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创新特质[J].中国高等教育,2020(22):48-50. [百度学术]
戴丽,刘宇,陈杰.智能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本科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C]//Advanced Science and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Proceedings of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Reform and Applied Social Science(MIERASS 2019.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9:3. [百度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EB/OL].(2018-08-27)[2022-01-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百度学术]
谷艳华,苗广文,杨得军.混合教学模式下虚拟仿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188-191. [百度学术]
张春瑜.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百度学术]
李雄,孙路遥.虚拟仿真教学的内涵、设计及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6):21-25. [百度学术]
孙开焕.基于“两性一度”的金融投资学“金课”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174-175. [百度学术]
张志,赵鹏飞.广东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2021,20(18):25-28. [百度学术]
江波,高明,丁继红,等.虚拟仿真实验学习行为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7(9):11-18,79. [百度学术]
赵铭超,孙澄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4):90-93. [百度学术]
张琦弦.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型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4):192-194. [百度学术]
谷艳华,苗广文,杨得军.混合教学模式下虚拟仿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188-191. [百度学术]
郎振红.基于云平台的自主式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159-162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