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马工程”是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开展好“青马工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高校开展“青马工程”的时代价值、现状与困难,以及重庆大学的实施案例,认为高校在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互联网+”建设、校地联动等方面着力,可以有效实现“青马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助力高校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2007年,共青团中央启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忠诚政治品格、浓厚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功底、突出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青年群体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青马工程”的实施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广泛传播、加强青年政治骨干培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党培养了一批批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是时代的召唤,是历史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青马工程”承担着对青年学生群体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政教育。从培养对象上来看,“青马工程”学员主要为高校学生干部、社团骨干等典型代表。这个群体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求知欲强,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他们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是今后参与国家基层治理的重要群体。从培养内容来看,“青马工程”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不仅讲授书本上的道理、学理、哲理,还讲授经世致用的大学问。“青马工程”强调知行合一,是普通思政教育的深化和拓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崇高使命。“青马工程”的不断完善和稳步发展,使其逐渐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大局,已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大局中,培养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青年政治人才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青马工程”设立之初,就把培养一大批对党忠诚、永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要目标。近年来,“青马工程”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青年政治骨干培养,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深厚的历史根基、有力的组织基础、良好的品牌效应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青马工程”是高校培养凝聚青年政治人才的重要载体。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青年群体,起到入心见行的效果,关乎党的事业的薪火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共青团提出殷切希望,共青团要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青马工程”作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重点项目的第一项,理所应当是共青团的核心品牌。截至2023年,“青马工程”累计培养学员超过370万人,覆盖高校、国企、农村、社会组织等行业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青马工程”还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文化建设和阵地建设未能与时俱进,以及校地联合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当前,“青马工程”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青马工程”的开展需要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而各高校“青马工程”工作基本由高校团委牵头,统筹能力有限,校内的工作协同机制尚未健全,存在师资队伍短缺的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且含义深邃。要想深入阐释这些内容,达到学员学深悟透、入心见行的目的,就需对“青马工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能围绕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行基本培养,但是课程理论环节书本化、实践环节表面化,理论和实践尚未有机结合。理论环节在内容创新性、教学模式吸引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实践环节也较为单一,存在国情社情调研不够充分、专业针对性不强、红色文化学习走马观花、基层走访不够深入等现象。
目前“青马工程”的文化建设仍偏向传统模式,现有的文化产品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有效传播。一方面,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传播度高的优秀文化产品尚未形成,导致“青马工程”的服务引导作用发挥受限。另一方面,高校“青马工程”在新兴媒体上的阵营建设并不完善。相较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大学生群体在抖音、B站、QQ、知乎等网络平台上更为活跃。如何运用“00后”的话语体系,以“00后”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00后”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团结凝聚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加强“青马工程”的形象建设与品牌维护,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实效,是“青马工程”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庆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骨干和共青团干部的培养工作,自2011年“重庆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级班项目启动以来,培养了14届共计700余名学员(含240名在校学员),目前已有40余名学员进入各级党政机关工作,200余名学员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70余名学员进入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工作,育人成效突出。
重庆大学优化“青马工程”实施方案,聚焦于政治引领与理论素养,建设师资库。一是校内聘请优秀思政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教师担任青马班的班导师,邀请专家学者、各级优秀思政工作者、各级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集体),以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最美科技工作者”“新时代好老师”等获得者担任授课教师。二是校外聘请“青年讲师团”成员、全国“时代楷模”、全国青联委员、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兄弟院校优秀思政专家等参与授课、指导。三是联合全国青马骨干、重庆市青马骨干,组建朋辈帮扶队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重庆大学全面按照《意见》安排课程内容,统筹实习实践。依托校院两级团校平台实施“青马工程”,针对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分类设计培养方案,并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建设差异化的课程体系,建成理论授课、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志愿服务“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在理论授课方面,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线下重点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课程,已开设马列经典原著选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引导学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线上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为学员定制专业课程,确保学员学习有实效、有“新”得。根据学员的成长成才需求,同时设置生涯规划、技能提升、心理健康等个性化选修课程30余门。历届青马学员的课程满意度均在95%以上。
在社会实践方面,持续开展常规实践和寒暑期主题实践。常规实践主要是实施社区“青少年之家”计划。不同班别的学员,参与实践的内容不同:高级班学员全部下沉社区,以“校长”身份筑牢“青少年之家”主阵地;中级班学员积极服务社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初级班学员参与“青少年之家”的各类活动。寒暑期主题实践,主要包括红色文化探访、国情社情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等,同时结合学员的专业属性,组织前往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实训调研。
在挂职锻炼方面,“百子挂职”项目促使大学生在挂职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项目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和基层建设”,积极践行“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理念,鼓励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项目依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岗位匹配,累计选派3 000余名学生赴1 500余个基层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帮助学生走进基层、认识基层、服务基层。
在志愿服务方面,成立“青马工程”学员宣讲团,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和理论宣讲活动,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活动1 000余场,覆盖师生万余名。同时青马学员积极参与敬老爱老、环境保护、科普宣讲、大型赛事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养。
重庆大学“青马工程”通过微信公众号、QQ、抖音、B站、微博“六位一体”的新媒体矩阵进行宣传,新媒体矩阵年均浏览量超100万。微信公众号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具有较好的受众基础。同时,创建“党史百讲百读”“青马者说”“青年入党故事”等专栏,青马学员在教师指导下全程参与策划、文案撰写和演讲录制,从青年的角度讲党的故事、讲政治成长的故事、讲为梦想奋斗的故事,相关专栏年均浏览量超25万,形成较好的社会反响。
重庆大学“青马工程”以团校为基础,全面开展“青”字班建设,开设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并以高级班为核心,建设学生理论学习高地,打造高素质的学生骨干队伍。初级班面向低年级学生,由各学院结合专业思政元素开展爱国主义、知校爱校荣校、感恩社会等教育,着重培育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中级班面向全校,遴选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文化艺术、新媒体宣传、组织建设、学生工作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分类培养。高级班强调优中选优,围绕理论素养、道德品行、综合能力等要素进行选拔。高级班建立科学的培养情况客观记录和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导向,强调青马学子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的有效参与,通过集体学习、阅读指定书目、线上平台学习、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等方式,着力培养青年榜样。学校持续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与个人成长,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实时更新毕业学员数据库。截至2024年,重庆大学“青马工程”已累计开展近600次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发展党员近400人,涌现出“强国一代新青年”“优秀实践者”“青年基层观察员”“强国青年观察员”等青年典型。重庆大学校级青马团支部也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新形势下,高校“青马工程”的发展迎来了很多机遇,也面临着更多挑战。为了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引导广大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基于重庆大学“青马工程”的经验成效分析,建议高校“青马工程”在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新媒体建设、全链条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形成良好的工作协同机制,建立专业化的师资库。将“青马工程”纳入立德树人工作大局,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角度去考量。在校内工作力量方面,广泛集合校团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文科学院等单位,实现通力协
《意见》提出“深化理论学习”“帮助学员加深对党的科学理论的理解掌握”,对“青马工程”的培养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展多方面的探索,在强化政治引领中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者理论与实践的统
数智化时代,构建融媒体阵营成为思政引领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00后”是网络常驻民,他们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对人工智能等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思想容易受影响;他们敢于创新,但具有一定盲目
灵活设置培养周期,严格把控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严把入口关,根据学生的在校时间设计青马的培养周期,借鉴胜任力模型等,科学规范选拔流程。青马培养不同于团校培养,是进一步优中选优,培养示范榜样的过程,遴选时要确保推荐对象政治素养过硬,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在学业、科学技术、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严把过程关,针对大学生群体从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制定培养方案。大一着重理想信念的培养和通识教育;大二着重启发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大三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访学、调研、挂职等;大四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进一步培育家国情怀,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四年的校内培养与国情社情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结合。严把出口关,构建校地协同育人平
高校“青马工程”肩负为党培养优秀的青年政治人才的时代重任。“青马工程”的进一步推进需要高校从多维度抓深、抓实、抓细,通过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把握网络阵地建设的主动性和引领性、加强“青马工程”培养的过程性和长效性等,切实对大学生骨干进行政治训练和思想引领,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从而助力高校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中青在线.新时代深化推进“青马工程”,更好为党培养坚定可靠、堪当重任的青年政治骨干[EB/OL].(2022-04-14)[2024-09-23].https://news.cyol.com/gb/articles/2022-04/14/content_l2AJ0SWAQ.html. [百度学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12):6-20. [百度学术]
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工作指南——《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解读[J].中国共青团,2020(14):25-27. [百度学术]
杜沂蒙.点点星火汇聚成炬[N].中国青年报,2023-05-22(1). [百度学术]
靖晶.基于“青马工程”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骨干培养新思考[J].世纪桥,2023(6):82-84. [百度学术]
李川.“青马工程”为青年点亮信仰明灯[N].中国青年报,2022-04-27(1). [百度学术]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4-27. [百度学术]
陈希.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N].人民日报,2021-12-01(6). [百度学术]
舒柳.“青马工程”对青年引领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J].人民论坛,2021(34):84-86. [百度学术]
方楠.价值、困境和对策: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青马工程”高质量发展的三重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3):151-155. [百度学术]
武航剑.高校“青马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实现路径[J].理论观察,2023(2):47-51. [百度学术]
汪滢.新时代深化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质量发展[J].世纪桥,2023(10):47-50. [百度学术]
张宏宇,张兴海.高校实施“青马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5):76-78. [百度学术]
陈璐莎.强本固基守正创新 努力推动“青马工程”提质扩面[EB/OL].(2022-06-30)[2024-09-23].https://www.workercn.cn/c/2022-06-30/6996093.shtml. [百度学术]
赵芳,李伏清.论“青马工程”铸魂教育的四重逻辑——从“两化”理论说起[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1):15-22. [百度学术]
张晓庆.社会工作介入:提升“青马工程”育人实效的现实路径[J].中国青年研究,2017(9):114-119. [百度学术]
北京工业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学生)传播真理、立心铸魂,构筑“青马”育人文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1(2):161-162. [百度学术]
林丹萍.新时代“青马工程”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新路径[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2(1):25-29. [百度学术]
宋昀霏.高校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与“青马工程”的融通与契合[J].现代交际,2024(1):110-115,124. [百度学术]
陈希,邓淑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8):90-92. [百度学术]
张亚男,朱文.“青马工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作用与展望[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1):5-9.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