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矿业大学建工系教职工样板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性地以政治建设为轴心,以“党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为四轮的“一轴四轮”深度融合模式,打造了“思想政治觉悟高、师资队伍素质高、科教成果水平高和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四高”样板党支部,为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办法提供了新思路。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价值目
高校党建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其中,教职工党支部是中国高校党组织的基层单位,深耕在业务一线,是高校运行的基本细胞,是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任务的堡垒,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党性锻炼、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
高校样板党支部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组织架构、党员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社会责任感培育等方面实施创新举措,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先进党支部。2018年5月,教育部出台《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启动了全国高校培育和创建党建工作示范院校、标杆党支部和样板党支部的党建热
我国正处于外部环境压迫、内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要求下,坚持创新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强调,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不仅需要关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基层样板党支部作为高校的核心力量,具有方向引领、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历史使命,样板党支部建设能够全方位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服务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发
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是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发展。在新时代,高校不仅要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多重挑战,还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高校样板党支部是联系党组织和广大师生的桥梁,更是引领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通过样板党支部建设,在组织架构、党员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以此更好地激发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热情,树立标杆引领效应,促进学习交流,进而推动高校教育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坚实基
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师生党员不断成长的重要阵地和保障。高校师生党员以年轻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高校师生党员的快速成长寄托着党的未来和事业发展的希望。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成长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高校样板党支部的建设,能够紧密结合青年党员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发展空间和实践条件,使青年党员在思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激发年轻党员的创新精神和工作潜能,培养一批积极参与学科研究与实践创新的优秀党员,推动科研成果的创新与转化,提升高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创新性探索的重要路径。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具有全面性、创新性和战斗性的特点,它要求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展现出灵活应变的创新性,以及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住各种考验的战斗性。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在党建体制机制、组织机构、党员队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开展创新性探索,跟上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时代脚步,使基层党建全面服务国家全局,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求;能够保证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党员全面素质提升,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实现基层党建制度创新、思想创新和组织创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确保党组织的引导力、活力和创造
综上所示,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是满足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高校高质量建设、党员快速成长和党建工作等新要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始终是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先锋队,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向高质量纵深发展。因此,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以下简称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开展了基层样板党支部建设探索。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作为江苏省首批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依托于已有112年办学历史的土木工程学科,形成了“人本、学术、务本、进取”的学科精神和“教授工程学术,养成建设人才,而应社会之需要”的教学理念,在百余年的学科发展历史背景之下,党支部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四个面向”的科研发展方向,坚持“四为”方针,瞄准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创新以党建引领的“一轴四轮”工作方法(如

图 1 党建引领“一轮四轴”样板党支部建设模式
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现有党员教师33名,党员率为86%。支部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创新以党建为引领的“一轴四轮”建筑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建设方法,坚持以政治建设为轴线,以抓好思想教育、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四轮驱动,着力打造“思想政治觉悟高、师资队伍素质高、科教成果水平高和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四高”样板党支部。党支部先后荣获江苏省首批样板党支部、江苏省徐州市“彭城恩师”先进集体、中国矿业大学十佳党支部、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上必须始终同心同向。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的建设一直坚持以政治引领为轴线,增强党支部工作执行力,建立支部委员会政治建设机制,包括支部政治学习制度和政治考评制度。支部政治学习制度化,完成了基层党支部党建阵地标准化建设,利用线下建筑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党员之家和线上支部党建网站,采取“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专题研讨”“主题党日”“周三党课”“榜样影巡”等形式,实现了支部政治学习、业务研讨、班子建设等高效管理,带领全系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工作习惯,在掌握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上持续发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支部政治考评制度化,建立以建工系支委会为核心的例会考核制度,涉及支部建设和业务发展,包括思政建设、年度考核、科研教学、职称晋升及岗位评定、师德师风建设、人才托举等。上述工作须经党支部例会考评、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切实在教学科研方向、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做好政治把关和政治引导。
通过实施政治学习、政治考评等措施,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教师的政治自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支部全体党员自觉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并佩戴党员党徽约束自身言行,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不打折扣地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有号召,我们就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有要求,我们就有落实,坚定执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理工科专业思政教育开展面临各项困难和挑战,教职工党支部应树立责无旁贷的主角意识,勇担思政教育领航职责,唱响思政教育建设主旋律,实现支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建筑工程系党支部依托国家“大项目、大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构建了涵盖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思政教育系统。通过发挥党支部书记的“领唱”作用,带动支部教师的“合唱”热情,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水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以党建工作引领,创建了“源头活水+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源头活水引进来”,党支部书记及系主任作为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成立人才引进核心小组,落实人才引进“一号工程”,尤其是大专家、大人物,大力提高宣传推介力度,创造引才机会。“内生增长走出去”,包括平台建设、带头人培养和青年教师引育。通过积极整合资源,聚力主动出击,搭建教师成长舞台,成功获批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申报并成功建设大型仪器建设项目,可用于完成模拟火灾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结构力学响应试验,平台为聚集人才、创建国内一流和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重点人才教师托举、培育,创建党建和学术双带头的高素质教师师资队伍。党支部设立3年、5年人才教师梯度建设计划,为人才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学科专业支持。针对青年教师采取“党建+传帮带”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传帮带和帮扶制度,让支部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发挥“传授、帮教、帮助、带动”作用,做好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成长道路的引路人、生活上的保障员,深入执行“力行计划”创造条件保证青年教师出国、进企等深造,做好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党建促师资队伍建设,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现已拥有国家杰出人才1人、国家级人才2人,培养省部级人才和教学名师9人、校级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5人、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人,江苏省人大代表1人,徐州市劳动模范1人,徐州市三八红旗手1人,校级师德模范1人和共产党员标兵1人等,每年引进高水平博士2~3人,初步形成了多方向融合、人才结构合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的党支部师资队伍人才聚集高地。
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科研立本、教学立人”科教相长的“党建+教学”科研机制。科研是教师发展的潜力和根基,教学是教师立命的身份支撑,党支部秉承“工程牵引需求,科研孵化成果”理念,开展交流、融合、创新、发展党建工作,带领全体党员深入工程一线,与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建立科研合作和实习基地,聚焦卡脖子关键问题,着力解决土木工程领域亟需的关键技术,创新党员技术问题攻关,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矿大土木人的使命担当。以“促进融合、启迪思维、收获灵感”为主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本科教学讲座,分享海内外优秀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探索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支部、企业融合的科研、教学团队一体化机制。党员教师自身的教研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以科研促教改,形成了良好的教研和科研氛围,党员教师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科教成果丰硕,成功打造科教成果高地。土木工程专业成功升级A类学科,支部党员教师建设有结构设计原理1、2和结构力学两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省级课程和教改项目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几年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26项,获省部级奖励18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12篇,其中SCI论文220篇、EI论文92篇,出版教材和著作12部,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66项。
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承学院“教授工程学术,养成建设人才,而应社会之需要”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有担当、创新性”人才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科教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一体化、学科竞赛等创新训练全覆盖的“党建+人才”培养之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党支部立足工程牵引需求,深挖大工程、大项目的思政元素和卡脖子难题,以真实工程案例库为依托,创新性推行基于项目制的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体系改革,辅助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创新性培养,一方面,凝练学科育人的思想基因和精神之魂,提升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和自豪感,党支部组织开展“行走中的‘砼文化+’”“红色基因思政金课”“筑梦公益扶贫支教”等社会实践品牌项目,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另一方面,面向真实工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服务党和国家的发展大业。
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实施“党建+人才培养”机制以来,学生政治思想境界及学业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近年来,支部党员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特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50余项,指导学生发表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各类专利30余项、江苏省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5篇、江苏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吕志涛院士优秀学位论文4篇,连续三年指导学生获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高校优秀毕业生、江苏省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基本达到了党建引领的“重基础、强实际、广应用、促发展”人才培养效果。
建工系教职工样板党支部实施党建引领下的“一轴四轮”建设以来,显著提高了支部的行动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进模范作用。但是,支部建设中运行制度、机制、运营及评估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基层党建工作共性的问题:(1)支部建设制度不够细化,导致日常党建工作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缺乏规范性和持续性;(2)信息化建设不足,日常党建工作资源化建设较为传统,信息采集、数据整理、成果汇总等效率较低,从而导致支部文化积累及传承不足;(3)党建活动仍缺乏创新性和个性,活动无法吸引不同党员的兴趣,导致党员参与度低、活动影响力有限;(4)社会责任感培养欠缺,关注力集中于科研和教学活动,对社会实践及社会志愿公共服务等活动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为此,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正视发展问题,紧跟时代浪潮,继往开来。
建工系教职工样板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采取“一轴四轮”的建设模式,成功解决了政治建设、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五个宏观主体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相关制度体系、理念和方法的实施,仍需对“党建+”理念进行更细致的内涵阐释和更广泛的外延拓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专业来到了专业智能化转向的时代关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伴随着建筑工程专业智能化转型,建工系教职工党支部也应开启智慧化发展的新篇章。智慧党建一般是指将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融入传统的党建工作中,依托云平台,将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智能终端联系起来,实现党建信息资源的融合共
历史昭示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坚定政治信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坚定“四个自信”,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我们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定力、坚守方向,蹄疾步稳、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建工系教职工样板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性地实施了以“一轴四轮”机制,从多角度辐射和多维度提升新时代高校教职工党支部建设模式,坚持以政治建设为轴心,通过实施“党建+”模式,将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了“思想政治觉悟高、师资队伍素质高、科教成果水平高和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四高”样板党支部,摸索了一系列提升高校“样板党支部”教师工作能力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力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N]. 人民日报, 2022. [百度学术]
高原, 高学金.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 培育机制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 2022(9): 85-87. [百度学术]
李洁. 新时代高校学生样板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模式实践探索——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源本科生党支部为例 [J]. 大学, 2023, (10): 34-38. [百度学术]
龚文德. 样板党支部创建视域下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9): 42-44. [百度学术]
陈涛, 高炳微, 戴野, 等. 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系党支部为例[J]. 高教学刊, 2023, 9(9): 175-178. [百度学术]
周良书, 史坤坤.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述评[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2, 14(5): 10-17. [百度学术]
卫晓怡, 姚红, 崔琳琳. 高校教师党支部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角” 担当作用研究[J]. 高教学刊, 2023, 9(3): 154-157, 162. [百度学术]
孔庆童, 王梓伊. “党建+” 理念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1): 94-96. [百度学术]
苗莉, 拜尔娜·木沙, 李晓连, 等. 大党建视角下高校“党建+” 工作模式研究——以新疆科技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为例[J]. 领导科学论坛, 2022(9): 127-130, 156. [百度学术]
胡邦宁, 温兆光, 王重杰. 高校智慧党建的价值意蕴、建设原则与实践路径[J]. 老区建设, 2022(15): 16-22. [百度学术]
何敬, 吴燕萍, 徐有强. 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研究[J]. 船舶职业教育, 2023, 11(1): 59-61.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