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PDF

  • 熊娟 1
  • 温健琳 2
  • 陆晓婷 1
  • 黄琪琦 1
1. 广州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2. 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44

中图分类号: G641

最近更新:2025-05-26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25.03.020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高校红色社团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和推动党建与培育时代新人的“桥头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将党史学习教育融于社团活动,既具备“培根铸魂”之育人深意,又力促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价值观成型。在坚定青年历史自信、增强青年理论自觉与铸魂育人提质增效上,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骨干力量薄弱、内部管理松散、宣传阵地不够,以及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高校红色社团通过整合高校资源、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阵地建设及创新方式方法四大优化路径,旨在助力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1。高校是立德树人教育之先锋,社团为大学生第二课堂。步入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尤为关键,既助力莘莘学子洞察党的辉煌征程,又能涵养青年赤子之心,锻造坚毅品格,确保红色基因和革命之火世代相传。高校红色社团以秉承学习、传播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为宗旨,融理论学习与政策宣讲于一体,肩负为党培养人才、为国家培育英才的使2。高校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高校红色社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教师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引导者与推动者,高校学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受教者与传播者。立足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整合高校各项资源,发挥人才队伍优势,增进青年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

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旨归

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从百年党史这本雄厚的教科书中源源不断汲取历史素材与精神动力,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深植青年的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青年一代以昂扬之姿,展现出蓬勃的青春风采。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实践维度均具有重要价值。从历史维度看,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对党史和伟大事业的信仰与历史自信;从现实维度看,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理论自觉;从实践维度看,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社团持续发力有助于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具理论性与实用性。

(一) 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着眼于坚定青年历史自信

高校红色社团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坚定青年历史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3坚定历史自信,乃新时代青年锐不可当之精神利剑,激励其勇往直前、敢于创新;培育历史主动,为新时代青年洞察世态、奋发图强提供了制胜关键。第一,打造红色育人项目,拓展青年参与渠道。高校红色社团,借助高校优势与学生资源,举办“红色演讲”“红色微视频大赛”“红色知识竞赛”“红色读书会”及“红色情景剧”等各类红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踊跃参与,使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第二,深挖红色资源,引导青年以史为镜。高校红色社团植根于百年党史、地方史与校史的三重沃土,宣讲党史理论、寻访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引导青年学子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百年党史的厚重底蕴、地方史的区域特色、校史的独树一帜为高校红色社团宣传党史学习教育注入了红色基因与地方特色,有助于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中走深走实。第三,开展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指引青年以史明志。实践教育活动有助于青年追寻红色脚步,重温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在实践活动中,填补党史知识的空白,强化理论的短板,弥补理论联系实际的弱项。高校红色社团创建红色育人项目、挖掘红色资源及开展红色实践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回望苦难辉煌的来时路、理解日新月异的现下路与眺望光明宏大的未来路,潜移默化地坚定青年的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精神,使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着眼于增强青年理论自觉

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指引高校红色社团增强青年理论自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红色社团建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高校红色社团作为大学生社交与互动的关键平台,扮演着助力青年学生实现人的本质发展的重要角色。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拓宽了青年学生的社交场域,延展了青年学生的社交关系、筑牢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红色社团建设的科学指引。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其惊艳世界的成就,赢得了四海瞩目。怀进5指出,“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红色社团是高校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自信自立为高校红色社团树立自信之光、坚持守正创新为高校红色社团提供创新之力、坚持系统观念为高校红色社团指引大局之路。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社团的奋斗方向。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党的远大理想,助力青年心中树立信仰之灯塔;映照着党的初心使命,指引青年坚定不移承担时代重任;孕育着党的斗争精神,激励青年勇往直前,迎难而上;蕴藏着党的政治情怀,引领青年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三) 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着眼于铸魂育人提质增效

党史学习教育携手高校红色社团持续发力、多方联动实现青年培根铸魂。党史学习教育增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自信,高校红色社团是高校第一课堂的延伸,是第二课堂中铸魂育人的先导。第一,党史学习教育携手高校红色社团实现组织育人。高校红色社团,承载着凝聚力与引领力,携手党史学习教育之铸魂工程,共同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凝心聚力助力青年坚定历史自信,树立远大志向,涵养深厚德行,培育卓越才华,勇担时代重任。高校红色社团是促进大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全面发展的前沿阵地,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开展“四进四信”活动,奠定高校红色社团育人育才传统。第二,党史学习教育携手高校红色社团开展实践育人。高校实践育人,是培养新时代英才的关键举措,以实际行动为引领,以知识应用为基础,旨在实现教育活动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凸显专业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成

6。高校红色社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红色旋律”讲坛、“红色旋律”影视、“红色旋律”读书会、“红色旋律”报刊等特色活动,青年在实践中认识党情国情、悟情明理、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与立鸿鹄之志。第三,党史学习教育携手高校红色社团实现文化育人。社团文化,作为高校红色社团的亮丽名片,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供知识瑰宝与心灵滋养。不仅是青年心灵的红色港湾,赋予归属感与满足感,而且引领青年树立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坚定的价值观。党史学习教育为红色社团注入坚持真理的“正气”、担当使命的“豪气”、英勇斗争的“义气”,以及不负人民的“血气”。

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困境

高校红色社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既可以拓展青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深化青年的专业知识、坚定青年的人生理想,又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但高校红色社团还存在社团骨干培养、内部管理、线上线下宣传、自身创新力等现实困境。

(一) 高校红色社团骨干力量薄弱

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生队伍与师生队伍欠缺完善的建设机制。第一,学生骨干队伍人数不足。为丰富青年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打造社团品牌,高校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等社团层出不穷,活动类型多,一定程度上缩减了高校红色社团的学生人数。第二,师生队伍辐射面较小。高校社团师生大都因兴趣、爱好而结缘,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可见可感的红色展馆、英勇无畏的革命事迹吸引一大批青年学生自发加入高校红色社团。高校红色社团依托党史学习教育讲深红色文化的价值立意、讲透红色故事的道理深意、讲活红色社团的初心本意,各项活动的主要推广者源于红色社团内部师生,并未有效调集全校师生参与其中。第三,思政课教师未充分调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学识魅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思想要有境界,语言也要有魅力,从教师的话语中,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人格与学识

7。思政课教师担负着为国培养人才、为党造就英才的时代使命,高校红色社团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充分调动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与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参与其中,将理论素养与红色资源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增强铸魂育人效果。

(二) 高校红色社团内部管理松散

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管理、活动管理与学校管理有待加强。第一,高校红色社团学生管理不够细致。依照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社团可分为专制型社团、民主型社团、松散型社团三种类

6。高校红色社团强调集思广益、遵从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是典型的民主型社团,但其运行过程的部分短板又使其显露出松散性。高校红色社团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团指导教师为负责人、以社团各部门为执行层、以社团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由于指导教师行政事务庞杂、教学任务繁重、身兼多职,以及师生配比失衡等,指导教师无法全过程追踪社团学生学习情况,全身心关注学生在社团中的所想,全方位辅导学生在社团中的所得。第二,高校红色社团活动管理难度大。高校红色社团从开展部门上,可分为国家级的党史纪念活动、省级的红色文化遗迹、市级的红色资源探访、校级的历史名人挖掘等;从活动形式上,可分为读书与观影、论坛、讲座与报告、课程与宣讲、社会实践、参观活动、学生活动、文艺创作;从活动区域上,可分为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为高校红色社团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标新立异的中国青年为高校红色社团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两者相结合丰富了高校红色社团的活动形式。因此,主办方的多层次性、活动场域的多分布性导致社团管理在整合资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管理难度。第三,学校管理不够完备。高校社团大多依托校团委或者院团委管理,因社团数量众多、社团大小不一、社团类型各异等,校团委与院团委负责人并不能对每个社团情况都了然于心。社团内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一方面有助于激活高校红色社团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可能存在曲解或误解活动的风险。

(三) 高校红色社团宣传阵地单薄

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线上阵地、校内阵地与校外阵地利用不够。第一,高校红色社团线上阵地较少。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亿万民众的精神乐土,成为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

1。高校团委大都有官微、抖音号、B站号及微博等,高校红色社团的“招贤纳人”、红色实践活动等信息一般通过高校团委的账号发布,缺乏专属的网络发声渠道。第二,高校红色社团校内阵地号召力不够。由于人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未形成完备的红色品牌活动、未开发VR红色展览馆及高科技云端畅游活动,前期学生吸引度不够,中期学生参与度不强,后期学生获得感不高,故高校红色社团要加强校内阵地建设。第三,高校红色社团校外阵地开拓困难。高校红色社团植根于百年党史、地方史与校史三重沃土,百年党史的厚重底蕴、地方史的区域特色与校史的独树一帜为高校红色社团宣传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精神源泉与生动素材,要切实利用这些资源又困难重重。高校社团管理还需考虑多方因素,诸如校外实践的现实性、指导教师的专业性、学生的安全性等,为高校红色社团校外实践增添重重阻碍。

(四) 高校红色社团创新动力不足

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创新与人才创新动力不足。第一,高校红色社团缺乏内容创新。在“流量为王”“产品为王”“技术为王”,以及“内容为王”的浪潮中,不同声音各抒己见,高校红色社团发展应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技术建设为支撑。高校红色社团偏向展示大众化的红色故事、地域性的先进事迹与代表性的英烈人物等内容,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红色社团宣传的红色资源可能会与思政课或“课程思政”的授课内容有所重叠,雷同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校红色社团要勇担职责与使命,把握大势、服务大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以先进技术为社团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第二,高校红色社团欠缺活动创新。名人大讲堂、演讲比赛、读书沙龙、微视频大赛、主题宣讲会、小组辩论赛、社会调研、线上团建、时政热议与观摩红色展馆等活动是高校红色社团常见的活动形式。高校红色社团因主题不同,开展“换汤不换药”的活动形式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第三,高校红色社团缺少人才创新。高校红色社团队伍的政治素养、党性修养与道德涵养,直接关系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成效。高校红色社团“招贤纳才”扩散面不足、骨干成员固定、储备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要全方位运用高校资源发挥好“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优化路径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点,红色社团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温床。1920年3月,李大钊先生在北京大学创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吸引了邓中夏、高君宇与何孟雄等仁人志士。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艰难岁月里,高校红色社团与百年党史携手共进,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民族救亡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有生力量。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从高校、学生与社团三方发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一) 整合高校资源,完善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集聚四方英才、财力资源、硬件资源、学术资源,红色社团要善于整合、利用高校资源,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第一,壮大学生队伍,发挥朋辈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3。大学生是建设教育强国之关键群体,高校红色社团致力于指引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与文化观,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红色社团壮大学生队伍有利于发挥朋辈的影响力,通过师生互传、生生互论等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传得更远更深。第二,调动辅导员队伍,发挥辅导员对学生的凝聚力。于高校而言,辅导员是高校师生的“沟通者”,是行政的“好帮手”,是专任教师的“联系人”;于学生而言,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生活的“知心人”,以及学习的“热心人”。高校红色社团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热情,通过引导、奖励与表扬机制将辅导员加盟到党史学习教育阵营。第三,邀约思政课教师,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特性。思政课教师担当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守者”,又是其实践的“笃行者”。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应当邀约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既能提升社团学习的理论深度,又能促进思政课与实践课的深度融合,健全教育教学协作机制。

(二) 加强内部管理,实现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常态化长效化,要加强红色社团内部管理。第一,高校红色社团学生管理规范化。由于学生年级不一、入团时间不同与课程时间相异,指导教师行政事务庞杂、教学任务繁重、身兼多职等原因,高校红色社团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受影响。高校红色社团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就要实现学生各展其才、各司其职、细化任务表并有序策划排班表。第二,高校红色社团活动管理特色化。形式各异、层出不穷的社团活动形成“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况,很难凝练高校特色,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社团活动。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专精专研,深挖红色资源、链接高校特色、打造品牌活动、形成大规模的连锁效应助推高校教研与科研。第三,高校红色社团学校管理科学化。高校要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红色社团建章立制上精雕细琢。高校建立红色社团实施、监督、激励与评价机制,落实专人管理、专人监督、专人负责的责任制,实现高校红色社团学校管理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三) 强化阵地建设,确保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第一,拓展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络阵地。高校非孤立的象牙塔或隔绝的桃花源,而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红色社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换成传播红色资源的最大增量,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传唱红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共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第二,筑牢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校内阵地。高校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与实践的主要阵地,要善用学校与学院两级育人平台,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第二课堂的专业技能拓展的双重教育环节,积极开展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巩固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校外阵地。校外阵地是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之地,高校红色社团要结合学情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与义务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用眼睛观察中国国情、用耳朵倾听党情及用心感悟民情。

(四) 创新方式方法,助力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助力学生学懂弄通悟透,要创新方式方法。第一,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内容创新。党百年的辉煌征程,激发青年高昂斗志、明确前行的方向;深厚的光荣传统,为青年筑牢信仰之基;丰富的实践活动,开启青年智慧之门、锻造坚毅之性。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内容为王”,实现内容创新、人机协同、拓展边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文科、理科、工科、农科与医科深度融合发展。第二,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活动创新。形式化、流程化的活动难以吸引青年学生的眼球,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活动创新。譬如,浙江理工大学成立的红色手绘协会,开展了手绘红色地图、手绘“我心中的共同富裕”、手绘“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及手绘“习近平对青年寄语系列漫画”等特色活动,有其自身的辨识度与品牌魅力。第三,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瞄准人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8。高校红色社团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荟萃的优势,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通过深耕红色文化的沃土,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高校红色社团可成为人才培养的温床,不断涌现出思想鲜活、能力卓越的时代新人,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新力量。

综上,新时代高校红色社团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坚定青年历史自信、增强青年理论自觉与党史学习教育铸魂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高校社团骨干力量薄弱、内部管理松散、宣传阵地不够与创新动力不足等,高校红色社团应整合高校资源、完善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实现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阵地建设、确保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创新方式方法,助力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懂弄通悟透。这些策略旨在加强高校红色社团在党史教育中的效果和影响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N].人民日报2021-02-22(1). [百度学术] 

2

邵莉莉白天伟. 高校红色社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功能定位与优化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9): 53-56. [百度学术] 

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26(001). [百度学术] 

4

韦建桦主编,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3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 [百度学术] 

5

怀进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不断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J]. 党建20221): 20-23. [百度学术] 

6

李俊龚雪萍.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百度学术] 

7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百度学术] 

8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 人民日报2021-09-29(1).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