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70-7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5.01.009
摘要:我国高校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如何建立科学、完备的学术评价体系正日益成为影响高校学术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厘清学术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明确学术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深刻理解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对于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意义,正视当前学术评价工作中存在的学科差异关注度不够、破“五唯”落实不够、同行评议待完善等主要问题,才能从宏观视角着手,落实破“五唯”、强化学部职能、优化人才项目体系。同时以微观视角为抓手,在学术评价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科差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优化同行评议,从而不断完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学术事业发展,助力国家科技文化实力提升,为树立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2022, 31(6):189-19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6.024
摘要:“教育信息化2.0”更加注重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强调创新教与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立足“互联网+教育”新教育生态,阐述SPOC和混合教学的基本内涵、优势及特征,分析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依据,构建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考核评价3个环节,并以钢结构课程为例开展教学实践探索与反思。结果表明,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实现了实践应用、分析决策和批判思维等培养目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同时,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反思发现,对教学者的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科研院所与师生的共同参与,可不断推进SPOC教学改革实践。
2016, 25(1):69-7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1.015
摘要:文章以后勤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重论文研究,轻课程学习的倾向,提出以未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创新能力提高为主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传统层次化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形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研究课程模块等四大模块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内容创新力度,使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凸显前沿性、动态性、实践性三种特性。同时探索硬规定、活模块的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模式,以及任课教师授课质量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两方面模块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创建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模块化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2013, 22(6):97-9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6.024
摘要: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结合为例,探讨将科研活动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2013, 22(3):109-11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29
摘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设计规范的学习、加强对构造措施的掌握、加强对重点章节的讲解、加强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将实体模型引入教学实践、将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实践、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实践,即“五加强”、“三引入”,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2, 21(6):36-39.
摘要:文章探讨了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必要性,提出以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学实体模型库、三维数字教学模型库、工程案例库为基础的“形象化教学”新方法,从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空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