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3(3):62-7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3.008
摘要: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体现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概论作为代表课程之一,已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多个工程管理类专业开设,可为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工程基本理论,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多矛盾待解决。在界定建筑工程概论课程定位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基于工程管理类专业执业能力大纲的要求,制定了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学科通识、专业提升、创新设计”三层次内容的虚拟仿真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并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工程管理类专业执业能力大纲的要求,可为相关院校开展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2024, 33(4):153-16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4.019
摘要:国际上建筑学无障碍设计理论已进化到通用设计等人性化设计思潮,我国部分高校也建立了无障碍设计教学体系。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但传统无障碍模拟体验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实践学习的需求。无障碍通用标识环境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引用“循证设计”的教学模型理念,将基本原理与实际操作体验互动结合,通过6大系统、3个层次,引导学生按层级深化学习。虚拟仿真实验手段的引入,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报告的反馈结果看,虚拟仿真实验融入无障碍设计教学能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促进无障碍设计建筑教育升级的有效路径。
2021, 30(6):39-4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6.006
摘要:为提高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土力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开展RBL、CBL及TBL与PBL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并积极利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广泛阅读土力学教材和相关书籍,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课程常讲常新;充分利用已有在线课程资源,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介绍土力学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杰出人物和土力学著名工程案例,有机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土力学教学。实验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将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性思维、OBE教育理念、大国工匠精神等引入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之前,让学生观看土力学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实验视频,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上的虚拟仿真实验开展线上实验教学。通过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责任心强的全方位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
2021, 30(6):54-6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6.008
摘要:岩土类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以实际边坡治理工程为基础素材,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11项实验任务,采用游戏软件常用鼠标键操作方法,在野外现实场地仿真系统引导提示下进行交互式自主综合实验学习。通过选择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辨识场地稳定性、边(滑)坡地表及其地下特征要素。根据地表变形破坏特征推断主滑方向,自主设计布置剖面线及勘察钻孔,绘制钻孔柱状图、剖面图及视倾角图。通过对各种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及剩余下滑力进行计算,模拟分析抗滑桩及截水沟布置,加强学生对边坡工程勘察和稳定性分析及设计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工程地质等课程引入实验项目后,通过形象逼真的场景和震撼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岩土类系列课程之间的教学活动关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
2021, 30(1):130-13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1.018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应用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实践能力,提出服务于土木工程三层次专业课程体系,即土木工程“核心—方向—拓展”课程体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思路。三层次课程体系具有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的特点。新开设具有“虚实结合”特点的土木工程综合实验(含虚拟仿真)课程,包含土木工程专业急需的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大学生成长的新特点和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多项教研教改课题,以虚拟仿真“金课”标准建成服务于三层次课程体系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库,并结合虚拟仿真项目、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
2020, 29(6):22-2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6.004
摘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更是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从全球工业发展趋势、中国新经济发展和工程教育范式变革三方面剖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推进智能+教育的新型教育生产力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责任担当;分析了虚拟仿真中心当前面临的新挑战;介绍了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新工科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最后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持续建设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