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64-6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5.01.008
摘要: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引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做法。首先,确立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其次,分析总结毕业要求与专业课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课程体系的反向构建;最后,形成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2024, 33(4):9-1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4.002
摘要:加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育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赋能原始工程科技创新、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等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简述卓越工程师自主培育的战略意义基础上,从政策设计、改革实践、工程教育研究和质量保障论述卓越工程师自主培育的历史成效。进一步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教师评价和协同治理等角度指出卓越工程师培育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最后,在协同育人治理共同体统筹下,从学生工程实践、工科教师激励、质量评价设计、注册工程师等方面指出新型举国体制下未来推进卓越工程师自主培育的革新路径。
2021, 30(4):134-14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4.018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把握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教学参与度是专业教学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现状分析,借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授课特色,引入课前准备、高效学习小组、个人评估反馈、及时测试等教学方式,与交通工程专业特性相结合,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与途径,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大学质量文化建设。
2020, 29(2):58-6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2.008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旨在提高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规范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兼顾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构建两融合、四层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0, 29(1):102-10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1.014
摘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该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主要采用精英教育模式。文章介绍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对其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工程结构发展演变和结构设计两门专业必修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从精英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实践锻炼三个方面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对提升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认可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9, 28(5):61-6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0
摘要: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与美国ABET认证接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成为专业认证自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而言,达成度评价是一个新颖的名词,又将成为今后常规教学工作之一。文章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过程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阐述毕业要求达成度与课程达成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问卷调查法、课程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并结合实践情况举例说明,对比不同评价方法得到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提出几点思考,与同行研究探讨,以促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达成度评价体系。
2017, 26(4):14-1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4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为深入理解认证指导体系,更好地培养满足水利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依据水利水电工程背景,研究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定位,探讨教学过程中能力导向的有效制度,对专业课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符合认证先进思想、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实施建议。
2016, 25(1):16-2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1.004
摘要:文章研究了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指出国内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分析了国内专业评估和国际专业认证存在的差距;并以亚太地区工料测量师能力标准体系、《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基本要求为依据,提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构想,即在高等教育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下,建立响应能力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注册工程师执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实现专业认证国际互认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6, 25(2):36-3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2.009
摘要: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培养要求,针对钢结构的课程特点和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课程教材的合理选取、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考核模式的宽松化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2016, 25(3):41-4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09
摘要:文章综述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英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评估认证制度和注册工程师制度,并在中国积极探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大背景下,结合高等教育现状,提出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学术自给,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政策支持,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弱化政府作用,建立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认证体系;注重高校自评,建立有效的内部保证体系;提高专业认证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