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3(1):1-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1.001
摘要:大数据已成为高校德育实现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既是高校德育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诉求,也是新形势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大数据之于高校德育的广阔应用前景,需要有价值前提层面的考量,也就是从方法论的视角构建大数据在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包括乐观与谨慎的统一、技术与人文的共生、群体与个体的兼顾、权利与责任的并举。只有廓清认识上的偏颇,才能为相关的数据应用主体提供思想层面的指导,有效规避大数据德育应用的实践误区。
2024, 33(4):177-18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4.022
摘要:近年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成为各大高校的共识。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华侨大学作为一所传统侨校,更要注重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做好境外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和独立生活,而且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中国的文化背景与发展现状。以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多维度分析课程定位、课堂教学以及毕业要求,明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在课程思政设计时,应注重搜集钢结构相关工程项目、行业翘楚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案例,从中挖掘具有思政内涵的教学元素,深度融合教学设计与思政育人。此外,从课前预习辅导、课中理论教学和课后实践教学三个环节,探析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路径,落实课程思政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023, 32(3):182-18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3.022
摘要:对标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从教学团队、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质量管理四个维度出发,秉持以学生为中心、OBE和持续改进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理念,突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通过在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中构建和精准实施校内外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任务与指导结合的引导模式、考核与评价结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的四结合教学模式,在2017和2018级本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课程目标达成,为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持续改革提供了依据。
2022, 31(4):24-3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4.004
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变化、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及00后大学生的特质,提出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应聚焦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工程管理协调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毕业生能够胜任绿色建造和信息时代工程技术应用、管理工作。基于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可引发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模式,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改革为例,对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在教学内容方面,主动将土木工程行业中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BIM等新技术与传统知识点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框架;在教学方法方面,充分发掘并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00后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2022, 31(6):104-10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6.013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突出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把隐性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工科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教育同社会价值观教育水乳交融、同频共振,是近年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土木工程专业的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通过“基因植入”方式将红色基因、爱国基因、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功能“润物细无声”地植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多角度、多维度引导推进,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2020, 29(4):72-7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4.011
摘要: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较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后续几乎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期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广,而教学学时极为有限,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为适应课程的教学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方式、课后指导、双语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明确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深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 29(4):95-10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4.014
摘要:基于对浙江工业大学2014级、2015级、2016级留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钢结构基本原理及设计课程教学。调查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留学生力学基础差、教师英语授课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实践与理论脱节和考核评价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钢结构基本原理及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并兼顾留学生的特殊性,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建议,旨在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国际化的土木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
2017, 26(2):54-5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14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提出基于“全过程控制”的工程项目式教学方法。将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章节,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工程且置于项目整体结构设计体系,让学生从“项目设计”中求学问,即“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卓越工程师。
2017, 26(2):124-12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2.031
摘要:针对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概念抽象、公式复杂,而且该课程传统实验与课堂教学不匹配的现状,文章对开展与课程配套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结合轴心受压构件实验教学案例,探讨了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路,并就课堂实验的时间安排、进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提出了建议。实践证明,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配以具体的实验教学,既能有效提高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2014, 23(5):63-6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5.014
摘要: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深奥的计算体系理论和复杂的计算公式,导致课程学习和掌握的难度较大。钢结构基本原理的大部分理论体系和计算公式来源于材料力学,在钢结构基本原理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是提高钢结构基本原理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