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0(4):31-3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4.005
摘要: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是帮助研究生建立完整知识结构、培养研究生独立创新学术能力的基础。基于博士研究生阶段所选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案例,结合土木交通工程专业相关留学人员的问卷调研,从专业课设置、跨专业选课制度、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四个方面,分析旨在培养独立和创新能力的美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美国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设置精简全面、难度适中,为研究生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跨专业选课制度,具有学习领域广泛、课程质量高的特点,为研究生进行交叉领域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课堂教学内容包含大量专业软件工具的使用,并紧扣行业发展前沿,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各种条件。课后学习包含大量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旨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计划的独立完成多样任务的创新能力。
2021, 30(5):163-16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5.022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制一体化设计及课下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开展,形成明确的靶向创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目标。近三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实践表明,土木专业学生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及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达到了专业毕业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2018, 27(1):53-5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1.013
摘要:依据材料力学课程定位,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考核驱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相应改革。建立教与考一体、教与学一体、理论与工程实践一体,课内与课外一体、课前与课后一体的多维教学改革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工程素质、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2006, 15(3):28-31.
摘要: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模式和方法也将随之改变,特别是科技领域的管理工作者更应该改变思维方式,树立创新意识,抓住机遇,运用先进理论和手段迎接挑战,使高等院校科技管理工作得以发展。
2006, 15(1):60-63.
摘要:联系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论述建筑与构造之间的关系,阐述用建造的逻辑概念去理解建筑和构造建筑的观点,提出以建筑设计引导建筑构造教学,用建筑构造完善建筑设计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新模式。
2005, 14(3):16.
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将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一些看法,供相关教师参考。
2005, 14(2):37-38.
摘要:高等建筑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建筑人才的专业教育,显然,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价值目标之一。目前,在高等建筑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层面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创造性人才培养尚存在理论和实践性缺失。
2004, 13(3):45-47.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创造型师资队伍、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
2004, 13(1):106-108.
摘要:章以广州大学为例,就新合并的地方高校通过规范实践教学管理、采用以点带面来稳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