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1(4):200-20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4.026
摘要:胶凝材料与混凝土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专业性。课程中包含一些深层理论知识,如水泥水化、纳米孔离子传输等,传统教学手段缺乏图片和视频媒体资源,无法形象展示过程模型,课程讲解乏味。将分子动力学模拟引入课程教学,通过模拟的可视化成果丰富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视角,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分子动力学引入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019, 28(6):183-18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6.025
摘要:科学普及是高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科普创作与实践是大学生创新教育新的增长点。引导大学生从事科普创作与实践,深化大学科普资源立体式开发,形成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新方式。依托高校教学科研机构,构建大学生科普创作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大学-政府-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网,推动大学科普资源服务社会。
2017, 26(1):148-15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33
摘要: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特点,笔者从改革教材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并举,加强实践环节创新思维训练,培养科学研究方法,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综合考核等来实现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牢固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课程知识,多方面分析工程地质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思维习惯,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
2007, 16(1):32-34.
摘要: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本文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教育学生不盲从,不轻信;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006, 15(3):43-45.
摘要:针对现在大学本科学生科技素质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对学生科技素质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如何结合专业教育、实践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等,对大学生进行科技素质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2004, 13(3):26-29.
摘要: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逐步扩大和高新测绘领域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有些院校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的培养上,而对本科教学则存在轻视思想。章阐述了21世纪的社会特征和我国高等测绘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测绘本科教育是最基本的学历教育,对测绘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新世纪测绘本科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路,最后对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2003, 12(3):102-104.
摘要:本文从创新教育的角度 ,阐述了机械设计课教学中 ,在课程设计阶段提供必要的CAD应用训练是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提出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计算机CAD应用技术结合在学生中存在层次性的观点。基于该观点 ,提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
2002, 11(1):5-7.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高校特别是高等工科院校必须努力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氛围,并在创新实践中正确处理好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