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3(6):32-4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6.005
摘要: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论基础,建立OBE理念下的课程持续改进机制是现阶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底线,因此,提出了全过程课程持续改进框架,建立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全过程评价方法,并以科技与专业外语课程为例针对2016级和2017级本科生开展了全过程评价与持续改进实践。形成性评价的课程目标达成增长率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逐渐提高。相对于2016级,2017级的终结性课程目标达成率平均提升13.1%,支撑毕业要求内涵观测点达成情况提升12.7%。全过程评价与持续改进同时促进了本轮和下一轮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土木工程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可为我国工科专业课程建设和持续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4, 33(4):129-13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4.016
摘要:传热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成果导向理念,以传热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几年课程教学效果及现状,研究了传热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从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和研究能力分别开展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理论教学联系工程实际,以及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对课程产出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和研究能力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分别为0.77、0.68和0.8;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学改革始终与毕业要求密切结合。研究成果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质量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2023, 32(5):39-4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05
摘要:针对新时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需要,在领悟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大纲顶层设计。以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从课程信息和目标介绍、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以及课程推荐资料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大纲的设计方法和撰写思路。通过2021年兰州交通大学建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应用验证表明,该课程大纲设计方法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合理,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可为工程教育认证其他专业课程大纲的修订提供参考。
2019, 28(4):120-12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4.020
摘要:快速建筑设计能力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快速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除了依托建筑设计系列课程,还有赖于以集中教学的形式进行强化与提升。基于OBE理念和BOPPPS模式,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对快速建筑设计集中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分解快速建筑设计教学目标,将过去综合性快速设计目标分解为较为纯粹的方案和表现两个次目标,分别加以针对性的训练;重新设计教学进程,将一周的时间划分为环环相扣的八个环节,并在其中合理安排测评反馈节点;完善考评机制,根据重新设计的教学进程设定更全面的考评标准。这些改革措施,旨在使学生更加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并获得更明晰的学习成果反馈。快速建筑设计课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018, 27(5):41-4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5.008
摘要: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目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以铁道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主线,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培养目标探索分解了31条毕业要求指标点,构建了完全覆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体系,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制定了铁道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量化评价的具体细则。此次修订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接轨,为提高铁道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 26(3):13-1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4
摘要:中国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可以使建筑类学科研究生培养实现从技能性到研究性、从学科导向到目标导向、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质量监控到持续改进的转向。把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到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核心竞争力、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等途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相衔接,全面创新建筑类研究生培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