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6(4):18-2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05
摘要:结合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评价、持续改进等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其核心思想如下:以国家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本科生毕业约5年后的社会成就;以培养目标具体内容为基础确定学生应达到的毕业要求,从而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生问卷调查、社会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现有培养目标进行持续改进,继而完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也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借鉴。
2017, 26(4):48-5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4.012
摘要:针对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武汉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方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6个方面作全面深入的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大学侧重某一方向的工程技能培养,南洋理工大学更强调科研、工程技能、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职业伦理等综合素质培养。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数量多于武汉大学,涉及范围也大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大部分课程的学时数量多于南洋理工大学,课程学习主要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南洋理工大学主要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且南洋理工大学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思辨能力和工程交流能力。对于土木工程的实践实习,南洋理工大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阶段,尚缺乏对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毕业设计,南洋理工大学在内容的广度和工作量上,均大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的要求。根据6个方面的比较,给出武汉大学或国内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建议,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参考。
2010, 19(5):7-10.
摘要:现代高等教育过度地突出实用和功利,对其批判意在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思想观。基于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运用批判和比较的方法,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弊端进行了剖析与批判。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导向,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弘扬道德与能力并重的科学人文素养,促进学科渗透,培养基于综合素质教育的专业人才,倡导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启发式课堂教学改革。
2010, 19(5):37-39.
摘要:地方高校给水排水专业面临长期的专业建设任务。在满足专业建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应从地区、专业内涵、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水平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专业特色建设于专业基本要求之上,初期应在一至两个方面体现,然后逐步进入较高水平的特色建设阶段。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与持久的特色建设是是专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
1999, 8(2).
摘要:本文从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结合工程实践组织专业教学、教研产相结合推进专业学科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