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1(4):115-12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4.015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必然目标。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的现状,按照土建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要求,本文深入挖掘了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元素,明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培养目标;构建了立体化、分层次、全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学体系,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颖多样、有趣灵活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弥补了现有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的不足;并以国家在线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3个维度,对思政元素融入此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而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9, 28(1):22-2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1.004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全面提升知识和能力水平,拓宽国际视野,树立更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意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中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议题,基于对工程管理学科内涵和边界的深入分析,凝练出契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工程管理人才的五大新特征,包括三大知识技能和两大意识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和未来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其核心是充分整合国家各领域、各阶层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全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协同培养。
2014, 23(1):41-4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1.010
摘要:课程体系决定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文章针对国内高校课程体系逻辑结构不清,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以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体系顶层战略层面,以核心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梳理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并构建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以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为扩展线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2011, 20(1):55-58.
摘要: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是工程建设和国家发展之需要,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文章阐述了加强创新意识培养需要转变观念以及对学生评价标准的意义。结合笔者多年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改革,开展经常性创新教育的经验,探索了专业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007, 16(5):87-90.
摘要:SM-Slover是一个基于结构力学的软件包,既直观又快捷.就其在结构力学、桥梁工程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表明正确合理地利用SM-Slover,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教师也能从中受益,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007, 16(1):115-117.
摘要:秭归是一个新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资源较丰富.本文根据2006年工程地质专业实习的情况,分析了工程地质专业教学实习内容的选择问题,包括秭归实习基地的特点、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内容的确定以及内容的合理安排.
2005, 14(1):17-20.
摘要:本文阐述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分析了当前工科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 ,并提出了结合专业进行人文教育的设想和建议 :把科学史渗透专业教学中 ;将辩证思维引入专业教学 ;教学渗透美育 ;强化教师人文素养等。
2003, 12(1):101-103.
摘要:文章从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设计的改革方面探索了有关培养目标的扩展 ,涉及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建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 ,以及建筑设计教育如何与时俱进等问题 ,提出了建议
2001, 10(1):56-57.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对工科专业课教师如何加强教学语言的修养和提高教学语言质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