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69-17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5.01.021
摘要:古典园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重视“咫尺乾坤”的意境构建与知觉体验。古典园林空间转译可引发系列空间思辨,是建筑学教育的重要议题。数字化时代,古典园林转译教学面临诸多新挑战,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需要及时更新。首先,构建多维的空间认知路径,利用网络平台、航拍测绘、扩展现实技术等强化体验与感知;其次,打破“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等壁垒,发挥多元信息渠道优势,引导自主学习创新;最后,采用模块化思路组织教学,形成6个教学模块、5种教学方式、4个主题授课、3个交流环节,以提高教学的适应性与可控性。
2011, 20(2):1-4.
摘要:根据自然形态发生学的原理,文章提出各种古典园林建筑的形态结构具有明显的演化关系,其中亭是其它众多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的演化起点。亭、架、廊、桥、舟因具有明显的自然起源特征,属于原生起源的园林建筑,厅、榭、楼、阁、舫是次生起源的园林建筑,树木是所有古典园林建筑形态结构的自然原型,林中空地是古典园林建筑水平布局的自然原型。
2008, 17(6):67-71.
摘要:为加强学生对于建筑空间的认知,学习建筑空间序列的创作手法,将中国古代建筑群体、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极少主义建筑作为空间分析经典案例,引入建筑空间序列的教学当中。指出“有所变化的情感空间序列”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部分当代极少主义建筑的审美重点,应该为现代建筑设计所借鉴。在此基础上,指出路径和节点的设计是取得“有所变化的情感空间序列”的途径,并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课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