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1(5):23-3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5.004
摘要:新时代工程建造高质量发展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工程建造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基于高等教育的工程范式,从注重工程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讲授,拓展到包括工程社会意识和社会思维的全方面素质培养。文章分析了工程社会意识的内涵及构成,指出工程社会意识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工程多维度的社会属性。在此基础上,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工程建造人才的社会意识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2022, 31(3):34-4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3.005
摘要: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路径是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国内最早开办工程造价专业方向的高校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基于自身鲜明的交通型专业特色,遵循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学科和专业一体化建设要求,顺应工程造价专业发展趋势,确立了卓越应用+科研创新复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为构建目标实现矩阵,提出了工程造价全周期全过程的四级能力进阶、四维实践模式、师资结构复合、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持续改进机制等实现路径,为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特色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改革方向与实践经验。
2018, 27(5):58-6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5.011
摘要:培养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没有明显优势,反而在基础知识和研发能力上存在劣势的现状。通过文献阅读研究与专家访谈,选取15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影响因素,设计问卷,针对回收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关键因素,从完善组织与人才保障制度,搭建创新训练平台,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与配套政策,加强人才培养评价与监督管理五方面,提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2017, 26(3):28-3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07
摘要: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规划师专业能力的需求,给出了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概念模型,分析了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基本思路,指出校企协同是提高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实践与专业竞赛相结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用价值与创新水平提升等方面。
2016, 25(4):17-2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4.005
摘要:针对建设管理行业特点及市场相关人才需求趋势,分析现行建设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高素质建设管理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三双”模式的培养方案及增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保障措施,以期为高等院校建设管理类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