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2(2):71-7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2.009
摘要:科技创新与发展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大工程观理念与新工科背景,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共享机制、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与研发平台等方面完善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已纳入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工科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导向性支持。
2018, 27(2):23-2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6
摘要:针对中国工科研究生工程素质普遍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的现状,基于大工程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产学研培养模式。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企业实践和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育人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平台,以提高其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2018, 27(3):56-60.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13
摘要:依托东南大学教学改革实践,文章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特点与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大工程观视野下的道路工程核心课程组构与课程融合的思路,并结合对道路材料与结构融合课程的分析,阐述了引入行业规范体系的途径,为道路工程等领域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11, 20(5):100-104.
摘要:大工程观将工程的科学属性、技术属性、实践属性等融为一体,是更加注重工程活动系统性、综合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理念。文中首先在大工程观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忽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课程时间安排不均衡,然后分别从教学内容设置和课程时间安排上提出了大工程观理念下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2010, 19(6):29-32.
摘要:现代工程实践对生态、环境、能源的影响日益凸显,同时,对从业人员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从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工程实践的关注、研究拓展到现代工程教育的变革,诞生了“大工程观”的理念.文章从完善教学内容,丰富工程知识;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工程能力;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提高工程素质三个方面对大工程视域下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