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2(4):56-6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8
摘要:在我国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建筑热工学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以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建筑热工实验室为例,对比了两个实验室在硬件设施、人员配置和日常运行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在本硕博、博士后和青年教师等各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重庆大学建筑热工实验室已具备较好基础条件,但与世界一流实验室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研究发现建筑热工实验室对博士生和青年学者的研究工作有明显支撑作用,但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显著。研究结果建议,未来我国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应适当增加建筑物理实验教学课时,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开放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
2019, 28(5):80-8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5.013
摘要:钢结构形式多变、构造复杂、课程知识点多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对此,建立了虚拟仿真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型体系辅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梳理了本科教学中所涉及的钢结构课程体系,并总结了知识广、理解难和空间感要求高三大特点,从构件、节点、结构体系和损坏形态等多个层次建立了虚实结合的钢结构教学模型体系。最后,介绍了该模型体系中四大模块的建设情况。采用虚拟仿真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对钢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010, 19(6):71-73.
摘要:文章以重庆大学建筑物理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数字技术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在师资队伍、实验室、课程教材等方面的建设;总结了该课程建设后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今后该课程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9, 18(2):137-139.
摘要:针对当前实验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实验室实行垂直管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整合与优化人力资源的新型管理体制;分析了包括实验室全天开放、设备有偿使用和依靠学生监督设备运行情况的登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文章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也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建立模拟仿真实验系统,吸引科研项目进入,将实验室建成重庆大学创新成果的孵化器等措施是拓展现有实验室功能的有效办法,也是提升实验室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主导地位的有效途径。
2007, 16(1):87-89.
摘要: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现状,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从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实验教学体制建设4个方面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一些策略。
2004, 13(4):28-31.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全国各高校都在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如何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又保证素质教育质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对这个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如何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科技人才的措施。
1997, 6(1).
摘要:本文以典型事例说明高校实验室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利用实验技术和装备优势,抓住机遇投入社会,走向市场,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以社会回报促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