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1(3):9-1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3.002
摘要:BIM技术已成为建筑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将BIM纳入工程教育是培养建筑产业从业者的关键。在回顾BIM教育进展、教育内容及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梳理了美英高校土木建筑类专业BIM教育的层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归纳了两国高校BIM教育的核心思想、主题与课程及教育方法。中国高校应从BIM课程体系、软硬件环境、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加快土木建筑类专业中BIM教育的步伐。
2022, 31(2):137-14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2.018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成为建筑工程课程重要设计与组织方向。传统工程课程教学体系与新时代对新工程人才需求间的矛盾,急需对课程设计与组织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分析,以湛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基于BIM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设计与组织,以期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2022, 31(2):181-18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2.024
摘要:针对传统高层建筑施工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推行了高层建筑施工课程与品茗软件融合教学模式,以实现二者在知识内容、培养目标上的高度契合,使高层建筑施工课程教学能够适应行业和技术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层建筑施工教学体系和以能力测评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BIM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协同效应。高层建筑施工课程与品茗软件融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与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也提供了进行多种能力锻炼的机会,构建了激发创新的课堂情境。
2020, 29(2):170-17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0.02.023
摘要:将BIM信息技术应用看作建筑类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创新行为,综述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潜在诱导因素,从教育技术支持、创新资源网络、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吸收能力四个方面,利用AMOS构建诱导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关键诱导路径及13个关键诱导因素。结果表明:学生吸收能力和教育技术支持分别对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有最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基于此,提出适宜的诱导策略,为完善建筑类高校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提供模型依据和实践指导。
2019, 28(2):69-7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9.02.012
摘要:近年来,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等光学测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逐渐普及,然而其往往仅作为手工测量的辅助,用于量取后者不便测量的数据,忽视了其对测量成果图学表达方法革新的潜力。以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古建筑测绘课程为例,介绍了强调测绘技术合理性的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上,了解古建筑与学习测绘技能并重,仪器测量与手工测量同步,多种图学表达方法结合。在教学组织上,结合测量技术学习的规律和测量对象的特点,分为授课、实验、测量、数据处理、成果表达五个环节。在考核方式上,强调测量精度、表达深度、合作协同。最后,以矢量图与三维模型结合表达纪念性建筑、手工测量与仪器测量所得屋顶曲面数据的互证、天花彩画的病害记录与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南京古建筑专题地图为例,介绍了教学成果的多元表达与专业反馈。这一教学改革正视新兴测量技术对传统古建筑测绘方法的革新,及其对不同类型古建筑的图学表达带来的帮助,使学生掌握的测绘技术更趋实用,并意识到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学不同分支中的共通性。
2018, 27(3):13-1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3.004
摘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鉴于此,建筑类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对传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改革,将BIM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1+2+5人才培养模式,将BIM技术知识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中,并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2017, 26(6):123-12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6.027
摘要:将BIM信息技术应用看作建筑类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创新行为,从教育技术支持、创新资源网络、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吸收能力四个层面,总结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关键诱导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Vensim)构建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诱导模型,揭示多源诱导因素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提出教育技术支持与创新资源网络是推进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基础,教师教学能力是执行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关键,学生吸收能力是体现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效果的重点。
2016, 25(3):46-4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10
摘要:通过对国外BIM发展应用的介绍,结合中国建筑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中国建设行业信息化现状及BIM技术的应用,指出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发展趋势,并阐述其对中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提出从课程设置、应用技术、应用管理层面建立符合BIM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
2016, 25(1):150-15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1.035
摘要:基于BIM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文章以实现BIM教学、BIM虚拟产品开发、BIM工程应用实践三个层次的功能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大连理工大学BIM研究与实践创新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并从硬件平台建设、软件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BIM课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合作与交流6个方面总结BIM研究与实践创新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为BIM技术纳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供借鉴。
2014, 23(6):147-14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6.037
摘要: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是信息时代推动建筑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总结目前房屋建筑学课程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BIM技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提出了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新模式。新的授课模式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并运用BIM技术。BIM技术人才的培养能推动中国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