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50-15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5.01.019
摘要:研究生课堂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如何在研究生课堂教学科学系统地开展项目式教学,运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高等教育阶段与项目式教学相关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且鲜有系统开展项目式教学的理论探索。基于此探索性提出了项目式教学的“两层面-八要素”理论框架,并依托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展开讨论。以期对现有文献进行有益补充,并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提供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2023, 32(3):56-62.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3.007
摘要:新工科战略实施是我国应对全球竞争、推动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紧抓机遇,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优势学科基础上开设智能建筑专业,通过构建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人才。由于天津大学智能建筑专业尚在起步阶段,未能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广泛认识,因此开设一门能够为多个学院学生提供课程选择的公共选修课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建筑课程建设,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来设计不同授课阶段的重点内容和精讲内容,结合对创新型教材的打造、理论教学中技术应用前景的展望和实践教学中回归技术原理的思考,辅助多名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的教师联合授课,以诠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特色,并在授课过程中关注行业发展与实践要点。通过对课程组织模式、教学安排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提出了针对智能建筑创新课教学方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模块化多维交叉课体系和多学科融合育人平台,针对性地建立了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6, 25(3):72-7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3.016
摘要:隧道工程课程内容覆盖面广、零散,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结合该课程特点,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涉及科学、工程问题的不同,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概念模块和地质、力学及支护结构模块、传统施工方法模块、非传统施工方法模块、管理与维护模块等。此外,还提出按照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来划分课程模块,进一步丰富了隧道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体系。
2012, 21(3):151-153.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能力,文章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方法,介绍了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情况,以及在建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的体会。
2011, 20(6):73-77.
摘要:文章在仔细分析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模块化教学法(MES)为指导思想,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基本理论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初步构建了以“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体现特色和理论结合实践”为特征的新课程体系,从改革课程体系的角度对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