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2(4):18-2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03
摘要: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学科、一流大学,以及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现实需求。为充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效果开展科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阶段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要求中,特别是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要求,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围绕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与课程,重点分析课程指导团队、教学计划及考核评价特点,举例说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中应满足的学习效果要求,阐明创新创业课程类型、学习目标和评估类型之间的关系,构建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环专业为例,依托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与实践(上/下)专创融合课程,应用示范所构建的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在国内首次将该标准融入建环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弥补了现有培养方案中缺少量化标准的不足,相关教学经验和成果有望向同类高校相近专业辐射。
2016, 25(1):105-10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1.024
摘要:如何全面科学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及其运用情况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过程化考核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合理的考核方式及权重等是过程化考核的关键。文章介绍了东北电力大学土力学课程的考核方法,通过对笔试成绩、课外活动及问卷调查等多方面数据的分析,探讨过程化考核对教学的积极意义。结果表明,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也有促进作用。
2013, 22(5):95-9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5.023
摘要:文章扼要介绍了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针对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内容,提出“模块化”教学方法,分析了“模块化”建筑初步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充分利用技法模块、构成模块、空间模块、建造模块及其之间的逻辑性,引入新的学生作业评价标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建筑的认知水平及设计的基本能力,以期提高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效果,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
2012, 21(1):157-161.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研究质量。为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判断研究成果的价值和质量,鼓励高质量成果产出,进而引导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文中以《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定性和定量评价、分类评价为评价原则,以创新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为评价标准,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