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3(5):195-20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5.024
摘要:既有工程教育体系缺少科学技术“价值理性”方面的教育,高校教师无论在思想还是行动上都存在工程教育与价值目标脱钩的情况。虽然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工程伦理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具体的内容范式,但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尚未融入本国特色和文化。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乔纳森建构学习环境模型解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从目标达成角度探讨思政育人目标如何融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目标,并逐层拆解为课程育人目标,构建了面向产出的执行路径。以交通工程和路桥检测技术两门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参考。
2023, 32(5):89-9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1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支撑。从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出发,以历年参与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的学生为对象,搭建了以课程考核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野外实践教学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使用现代工具、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等能力有强支撑作用,可以更好地支撑工程类课程教学目标达成,以及帮助学生对专业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2022, 31(4):167-17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4.022
摘要:为实现室内试验与生产实际相协调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发挥室内试验结果对现场施工的指导作用,在分析传统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试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基于生产实际与室内试验相协调的原则,调整课程目标,开发了振动拌合、振动成型和抗冲刷设备,提出标准试验参数,并对抗冲刷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明确了被冲刷试件冲刷应力分布,作为学生抗冲刷试验分析基础。通过物理指标的分析,明确了最佳含水量的物理意义和三种方法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通过力学指标的分析,明确了不同试验方法对强度的影响和产生这种影响的机理;通过抗冲刷试验与分析,明确了设计水泥剂量指标和数值模拟作用。基于新目标的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试验课程,使学生理解了配合比设计的本质,在技术要求层面,不但能满足强度要求,还要兼顾功能性指标,在试验设计方面,不但要遵从规范,还要有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