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3(4):161-169.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4.020
摘要:奋斗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是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要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熔铸有着丰富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时代青年拥有最大的创造空间,处于最有作为的时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大量知识迅速升级换代,世界不确定性增强,青年奋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围绕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征,须从坚定信仰信念、坚持多元协作和提升青年能力等三个维度熔铸奋斗精神,引导和助力广大青年从奋斗认知、情感认同到行动自觉,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18, 27(2):14-1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2.004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实践层次中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结合能源动力类专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为例,从培养方案体系、创新研究性实验模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所开展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2018, 27(4):140-14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8.04.027
摘要:刚入职的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存在对教材不够熟悉、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等问题。文章结合工科类专业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给出了一系列措施与建议,认为青年教师应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以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外,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016, 25(6):189-19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40
摘要:针对土木类专业部分青年教师工程素养低的问题,阐述了工程素养的内涵,概述了青年教师群体工作的现状,从师资来源、高校制度和企业目标三个方面剖析了导致青年教师工程素养低的原因,从国内外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需求强调提高青年教师工程素养的必要性。建议政府提供宏观政策导向和财税支持,学校完善人才聘用、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评优晋升、培养渠道、资金支持、评价体系与论证环节等制度,企业和青年教师开展“优势共享、互利互惠、携手共赢”的合作,通过“政、校、企、师”四方联动形成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素养的长效机制。最后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青年教师工程素养提升的措施与效果,以期为同行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2012, 21(3):16-19.
摘要: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从师德的内涵、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研教改与科学研究、青年教师培养平台、制度建设和环境氛围等7个方面介绍了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具体内容,并就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2011, 20(4):68-70.
摘要:力学课程是土木、建筑、机械、动力等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笔者根据自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教学经历,分析了目前青年教师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对他们在力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了提高青年力学教师教学水平的几点措施。
2011, 20(6):169-173.
摘要:文章以高校机关人员人事代理、人才派遣等新的管理体制实施5周年为契机,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原理,在充分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在新的用人制度执行过程中高校机关新进职工群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7, 16(1):129-132.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为,应立足于专业自主发展,提高和增强批判意识、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教育审美能力;学校应从制度生成、文化氛围等方面建立适合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使青年教师专业化更好地发展.
1998, 7(4).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青年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增强自信,紧扣大纲,联系实际,电视讲课艺术,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