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6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为例

      2024, 33(5):85-9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5.011

      关键词:实践能力新工科学科竞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摘要 (106)HTML (55)PDF 1.56 M (373)收藏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对土木工程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而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新工科对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针对目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依托学科竞赛,提出“以竞赋能,以赛促教”的教学方法。以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为例,从模型建立、模型深化、模型分析3个阶段,以竞赋能,探索学科竞赛对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在竞赛中对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应用和延伸,提升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从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以赛促教,分析学科竞赛对教师专业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实现途径。学科竞赛与教学融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基于竞赛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组建教学团队 ;结合实践课程教学 ,将竞赛与生产实习、教学试验、毕业设计进行融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依托西南交通大学教学平台,将“以竞赋能,以赛促教”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 基于OBE理念的海洋工程地质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探索

      2024, 33(2):97-10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2.013

      关键词:海洋工程地质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摘要 (219)HTML (58)PDF 661.92 K (307)收藏

      摘要:海洋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本科专业基础课,探索课程的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工科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按照“学生为本、目标导向”的教学思路,开展“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和“虚实结合”等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工程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为目标导向,重新设计海洋工程地质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教学形式与方法,以及多元化能力考核与评价等环节,校企合作、协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共建海洋工程地质实践基地的新模式。

    • 桥梁工程专业贯通式实践教学链条模式探索

      2024, 33(2):110-11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2.015

      关键词:实践教学贯通式教学链条式体系桥梁工程
      摘要 (143)HTML (88)PDF 1.05 M (365)收藏

      摘要:实践教学是桥梁工程专业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实际生产的桥梁,针对桥梁工程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连贯性差、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课群组在多年实践和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多门实践课程的贯通式学习链条新模式。该模式以需求驱动、潜能激发、创新导向为核心,形成了从学习认知到技能训练,再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思路。在此教学链条中,学生的课程学习、虚拟平台、生产实践、论文科研层层贯通;思政教学、国情实践、现场实习、专利申请、创新创业等环节环环相扣,从而提高桥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连贯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以武汉工程大学工程地质实习课程为例

      2024, 33(6):156-16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4.06.021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工程地质实习
      摘要 (143)HTML (56)PDF 575.97 K (117)收藏

      摘要: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是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渠道。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全过程育人的关键举措。以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实习课程为例,在分析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改进方法:通过举办培训活动和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路线,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思政教育;设置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反馈途径评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实践表明,上述举措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研究成果可以为土木工程及其相近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2023, 32(1):31-3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1.005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研究生工程教育实践教学
      摘要 (365)HTML (750)PDF 3.07 M (609)收藏

      摘要: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从专业分割走向跨界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内涵。研究生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工科专业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需立足高校新工科建设背景,紧扣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的工程性、实践性、探究性、启发性等缺位问题,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导向,以重大疑难工程浸入式体验为牵引,突出学科交叉,可实现打造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阐释创新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讨论实践教学环节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机制,明晰了建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三大基本思想内核:突出创新,激发思维突跃;重大工程浸入式体验,培塑工程师素养;强调前沿交叉,培育科学家嗅觉。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志趣与自我职业发展定位,开展多接口模块化实践教学,实现了四大重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重构与评价体系重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前沿交叉研究顺利起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培养的毕业生深入各大军方工程研究单位一线,正迅速成长为牵头各项重大国防工程、履行重大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骨干型力量,有效助推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工程教育新范式。

    • 基于职业导向的建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探讨

      2023, 32(4):70-7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0

      关键词:专业学位实践教学职业导向建筑类
      摘要 (312)HTML (49)PDF 673.65 K (389)收藏

      摘要: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和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良好职业能力的提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学位制度,强调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以建筑类专业学位为例,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模式与职业衔接仍需进一步深化。基于“职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对专业学位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由学科逻辑转换到工作逻辑进行了分析,建构了专业知识、职业知识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解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职业认知不清晰、实践考核不规范三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专业+职业”镶嵌式教学模式,以及检验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有利于院校生转向职业人、提升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建筑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野外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支撑作用——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为例

      2023, 32(5):89-96.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5.011

      关键词:实践教学野外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道路勘测设计
      摘要 (325)HTML (55)PDF 1.06 M (583)收藏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支撑。从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出发,以历年参与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的学生为对象,搭建了以课程考核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野外实践教学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使用现代工具、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等能力有强支撑作用,可以更好地支撑工程类课程教学目标达成,以及帮助学生对专业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 新工科背景下港航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

      2023, 32(1):127-13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1.016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教学思政教育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摘要 (311)HTML (709)PDF 2.41 M (511)收藏

      摘要:新工科是在新经济、新产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育新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高校工科教育各个方面,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工科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工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承担着思政育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教书育人的规律,在实践课程中兼顾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两个教学职能。针对港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济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要求指导下,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基础必修类课程和进阶类课程进行了思政总体设计,解读了港航专业培养方案中蕴涵的课程思政内涵,细化和提炼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了实践教学中的思政教学体系和多层次育人效果量化评价体系。结合培养计划和新工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具体案例展开分析与讨论,对港航专业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探析

      2023, 32(4):135-14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4.018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摘要 (304)HTML (51)PDF 794.18 K (536)收藏

      摘要: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人才是高校育人的首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工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三全育人”理念的倡导,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设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土木工程类专业具有很强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保证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将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习基地资源相融合,构架一体化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所在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及校外实习基地等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调研与分析,从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实践平台体系的顶层设计、交叉融合综合实践平台构建、持续稳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复合型实践教学团队组建及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设立等方面,探讨与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全过程培养实践平台体系的构建途径和方法,以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应用型高校建筑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23, 32(3):190-19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3.03.023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建筑机电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摘要 (164)HTML (492)PDF 1.32 M (530)收藏

      摘要:在应用型高校对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实践教学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着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应用型高校建筑机电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在建筑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对一些应用型高校建筑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社会对建筑机电类人才满意度的调查,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应用型高校制定的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过程中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并在应用实践中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上一页123456
    共27页262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