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1(6):138-14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6.018
摘要: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今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具有创造性内涵的教学体系构建,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达到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标准。以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参考,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评价,研究工程教育具体的教学方式和系统架构,论证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问题,寻求工程专业创造思维的培养途径。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探讨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对创造思维体系的构建内容、教学逻辑、质量把控、学习驱动力、环境建设等进行详细评述,首先,知识合理的组织和呈现可以为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实操性、扩展性特征为实现知识的多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其次,立足于各工科院校对创造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启发思维的方法和工具、对于模式范围的界定、各种策略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提出ATN·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创造思维体系的组织建设架构和教学环节设计;最后,分析3年的实际应用过程,总结教学方式和学习思维的提升效果,对得出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证明创造思维体系构建在ATN·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提升ATN·CDIO教育模式在教学应用中的广度和深度。
2022, 31(6):179-18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2.06.023
摘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强化其综合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以建筑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为研究对象,在职业素养视域下对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与更新,指出传统课程内容滞后于建筑行业发展、传统评价方式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传统学习氛围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三类主要问题。针对课程问题制定了三个教改目标并分析其教改动力,归纳了涵括素质和能力两大部分的教改要素,明确了“融合”“实践”“创新”“动态”四类教改机制,分别探索了以素质培育和能力锻炼为导向的两大教改路径,并进一步提出集系统性、公平性、合理性为一体的教改评价策略和预期效果,以期为建筑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2021, 30(4):101-108.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21.04.014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已影响城市和建筑的空间构成,并渗透和融入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中。以云南大学设计初步(1)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将建筑遗产保护思想融入教学建构、教学解析以及研究与教学并重的设计专题,并运用到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专业教学中,从本科低年级设计课程开始就为学生打好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基础。
2017, 26(1):103-107.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6.06.023
摘要:自1994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开设了初看建筑课程,它是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的一门子课程。文章概述了20年多来初看建筑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果上的改革路径,提出清晰的课程定位和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程趣味性与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2017, 26(3):111-115.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7.03.026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极大丰富为学生在课外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然而,当前的建筑教育基础教学往往忽视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其仍处于无组织的状态。文章从关联主义的视角审视了当前广泛采用的设计课(Studio) 模式和专题化辅助模式,指出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课外学习结合上的不足。文章试图通过引入微单元模式作为前两种教学模式的补充,将课外学习的部分内容纳入现有教学体系,并讨论了微单元的设置原则及其潜力。
2014, 23(2):40-43.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2.011
摘要:以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以“场所—空间—建构”为主线,在教学中通过变换不同的视角,使学生针对同一地块不同对象分别设计,最终将这些相互影响的设计成果与要素合理整合,形成同一地块的整体性设计成果,借以培养学生的场地意识、观察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2014, 23(3):121-12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3.032
摘要:开展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建筑学科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实际上是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空间”是无法回避的主题。只有进行理性的思辨,确立以空间、建造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2014, 23(3):130-134.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3.034
摘要:建筑设计基础承担着设计的启蒙教育任务,通过以契合“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实践,结合建筑设计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探讨该课程对建筑学基础教育的影响和更为合理的专业化教学策略,并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旨在加强基础教学与设计教学之间的契合度,使其符合学科专业教育理性发展之路。
2013, 22(3):98-101.DOI: 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26
摘要:为加深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通过分析本科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反观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强化信息获取能力培养,重塑手绘草图与实体模型训练的地位,建立成果评定反馈机制,以及实现课题深化训练机制等改革措施。
2011, 20(1):70-74.
摘要:跨学科跨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群教学模式是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与艺术设计专业并设的优势,以研究型学习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价值取向,为改变国内建筑院校多年来建筑美术与设计基础课各自独立授课的教育传统而提出的。通过建筑美术与设计结合、专题设计与项目设计链接等课程策略,实现学科的交叉、专业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空间意识、艺术审美品味和建筑设计的基础能力,拓宽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建筑创新人才打好基础。